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權
蕭芷失誤的小插曲平息後,宮宴如常進行。
奏過一輪助興的舞樂,席間安靜下來。
按慣例,皇帝會在此時親自敬酒。
皇帝先向太後敬酒,然後與皇後對飲。
第三杯酒,他敬了邵老夫人。
邵老夫人眼泛淚光,舉杯謝了皇恩浩蕩。
皇帝看起來也很是動容,他飲盡杯中酒,又殷切囑咐邵北城“勿忘先祖遺誌,勿負朕之厚望!”
邵北城肅然應是。
席間的官員們沉默地交換著眼神。
元宵宮宴是一年中難得的皇帝和群臣們宴飲同樂的時候,宮宴上的皇帝,比宣政殿上朝的皇帝要親和、有人情味很多。
而皇帝在宮宴上敬的每一杯酒、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推敲。
從前老定國公爺在世時,盡管邵家有赫赫軍功,可這第三杯酒,皇帝卻總是敬榮國公爺。
蔣家祖上雖然也曾有不世軍功,可開國後的這些年,蔣家的後人們躺在先祖的功勞簿上,不思進取、不務正業,專研鑽研權術、結交權貴、見風使舵、曲意逢迎。
這樣的世家……
偏偏,是僅存唯二的國公府之一。
偏偏,能越過邵家,先受皇帝敬的酒。
彼時,皇帝之舉意在告誡群臣,謹記臣子本分,勿得恃功自傲!
便是蔣家再不堪,便是邵家再勞苦功高……
可隻要皇帝有心抬舉,蔣家輕易便能越過邵家。
邵家滿門,皆不能有半分不滿。
否則,便是大不敬。
可今年,情況有了變化。
邵家的將軍們幾乎死傷殆盡,邵家僅剩一個少年和滿門婦孺,且這少年身上肩負著皇帝畢生的期望。
蔣家,則出了一位尊貴的宸王妃。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先向邵老夫人敬酒,便很好理解。
第四杯酒,皇帝敬了榮國公爺。
第五杯酒,敬了蕭首輔。
天子絕不能酒後失態,故而往年,第六杯酒皇帝敬的乃是群臣。
第六杯酒,亦是最後一杯皇帝親自敬的酒。
可今年,皇帝接過內官手中的金杯後,他沒有看座下群臣,而是舉杯看向靖海侯。
皇帝目光複雜地看了靖海侯一會兒,才緩緩道“海風粗礪,海寇凶惡,朕替沿海的百姓敬舅父一杯!”
皇帝稱呼的,不是“侯爺”,也不是“將軍”,而是“舅父”!
靖海侯當下便紅了眼眶。
祁驍案鬧大了……
以至於他不得不親自回京處理。
祁驍立下大功,他沒有依約封賞他,還構陷他下獄,的確是他不對。
可是,祁驍也有不對之處!
一個不識抬舉的愣頭青,打了幾回勝仗就狂妄自大,連他也不放在眼裏!
不肯娶馬家的小姐,說什麽要娶個戲子!
嗬,戲子!
他祁驍喜歡戲子,待將來發達後,就是養個戲班子也無妨!
所謂婚約不過是祁驍的托詞……
祁驍真正的用意,是羞辱他!
用他祁驍的重情重義,反襯他的無情無義!
畢竟,閩浙不少人都知道,靖海侯府有位先進門的丁姨娘和一位後進門的甘氏夫人……
如此大辱,他如何忍得?!
何況,祁驍就是立下再大的軍功,也仍是他手下的兵!
他罰祁驍,合理合法!
偏偏,柳錦詞那個戲子橫生枝節,把這麽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鬧得沸沸揚揚,還驚動了天聽!
但,鬧大了又如何?
他是靖海侯,是天子的舅父!
手握重兵,背後有馬家、英王和太後!
他想,隻要他親自向皇帝稟明內情,無論是看在太後娘娘的麵上還是看在他往日功勞的份上,皇帝一定會給他撐腰!
退一萬步,就算皇帝半分不念舊情……
他也不得不顧及東南海防……
回京途中,靖海侯是這樣想的。
可回京後,皇帝的態度卻讓他有些琢磨不透……
他遞了數道折子,皇帝卻始終沒有私召他。
有些話,不便在朝會上當眾說……
他隻得請太後相幫。
可兒大不由娘,太後未能勸動皇帝,還提醒他,皇帝這回動了真怒,還隱晦地提起上半年太子薨逝一事。
至此,他方才了然。
皇帝動怒,不是因為微不足道的祁驍,而是因為病逝的太子!
在太子薨逝一事中,他的確理虧……
遠遠不止獻了幾斛夜明珠……
若皇帝知曉真相,整個馬家都將麵臨滅頂之災!
當然,太子已逝,皇帝永遠也不會知曉真相……
至於這回,該如何讓皇帝息怒?
沉思數日,靖海侯終於痛下決心斷臂求生!
和英王的大業相比,兵權、侯位都不足惜!
但,畢竟是他的心血和倚仗,就此放手,他到底心有不甘!
可今晚,皇帝喚他“舅父”……
盡管他害了太子,盡管他身負大案……
在人前,皇帝卻仍給了他這份體麵!
靖海侯下定決心,大步離席,鄭重跪地謝恩後,從懷中取出虎符,雙手呈於禦前,道“罪臣愧受天恩,不足擔此重任,懇請聖上收回兵符,另選賢能!”
所有人都震驚地看向靖海侯!
實打實的兵權,一本萬利的海商生意……
竟然就這麽交了出來!
眾人的眼神變了又變。
首先,靖海侯此舉是真心還是假意?
畢竟,就算祁驍案查實,他也未必會被奪權免職!
其次,靖海侯獻出虎符,皇帝是否會接?
最後,如果皇帝接了……
那麽,接下來,他會把這虎符給誰?
在眾人灼灼的注視下,過了許久,皇帝才示意內官接過靖海侯手中的虎符。
虎符離手,靖海侯的身軀微晃,難掩失落。
皇帝仔細端詳了一會兒手中的虎符,起身離席,親自扶起靖海侯,看著他道“近來的那樁公案,朕亦有所耳聞,舅父確有欠妥之處,可誰人能一輩子不出半點錯?”
說到這裏,皇帝看了看端王。
意思便是,祁驍案就此定案。
然後,皇帝繼續對靖海侯道“朕猶記得,您投軍東南,離京時正值壯年,今日歸來,卻已塵鬢如霜……”
“朕感念您定海護民之功,不忍您暮年操勞,思慮再三,收回兵符。”
靖海侯再次跪地謝恩。
不論這番話的真假……
在最後的時候,皇帝能這樣對他,已是仁至義盡!
皇帝卻猶覺不夠,他問靖海侯道“有道是虎父無犬子,朕記得舅父有四個兒子,卻不知道哪個更像當年的您?”
眾人的目光又是一變。
虎父無犬子!
皇帝的意思難道是,要把東南的兵權給靖海侯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