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摘星(一)
蕭溪是十五歲那年進宮的。
在宮裏,人人都稱她“皇後”,可她心裏知道,皇後本不該是她,而該是她的五堂姐蕭淺。
隻不過,她五堂姐待嫁的時候皇帝不願立蕭氏女為後,而待她長成的時候恰皇帝妥協了。
她便從金陵來到京都,變成了蕭皇後。
大婚那晚,龍鳳喜燭順順利利地燃到了天明,蕭溪盯著那對喜燭看了一夜。
天亮後,宮女們伺候她妝扮更衣時,小內官眼神閃爍地問她,是等皇帝同去壽康宮向太後行禮,還是徑直去。
蕭溪認真地想了一會兒。
出閣前,祖母交待她,讓她事事順從太後,母親則囑咐她,要替自己打算,爭取帝後和睦、早育皇子。
母親的話言猶在耳,“人不能隻盯著眼下,還要朝前看,太後的手腕就是再高,她能護你幾年?她能壓著皇帝立蕭氏女為後,可她能壓著皇帝敬你、重你嗎?長房的人和你祖母恨不能你死心塌地去太後身邊做個牽線木偶,他們心裏隻有蕭家和太後,誰會在意你將來如何?太後是太後,你是你,你可不要拎不清!”
蕭溪站在中宮的正殿門前想,她母親說得很有道理,人不能隻看眼下、不顧將來。
可是……
更不能為了一個虛妄的將來,而罔顧眼下的實際。
洞房花燭夜皇帝不來中宮,顯然是不願接納她這個妻子。
又何談敬重?
蕭溪就徑直去了壽康宮。
在壽康宮門口,她遇到了皇帝。
她抒了口氣,知道自己選對了。
北方的天空高遠,明耀的日光灑落在九重宮闕的金頂朱牆上,是她不曾見過的浩然景象。
浩然景象,悉數成了那個被眾人簇擁著的龍袍男子的背景。
這是蕭溪第一回看清皇帝的模樣。
皇帝真真是生得極好,美中不足的是,男生女相、有失英朗。
這念頭也不過是一瞬,她很快便收回了視線,垂首候在壽康宮門前。
明黃的袍角站定在她身前時,她聞到了淡淡的崖柏香。
她祖父、也就是太後的父親,是在家裏修道的居士,她祖父身上也有這種香味。
天子無家事,後來蕭溪所經曆的種種,大致便是世人所周知的。
皇帝大婚後奉請太後歸政,太後答曰皇嗣為重。
蕭溪還在思索這回自己該怎麽選的時候,皇帝卻修起了道。
兩年後,皇帝及冠,太後歸政。
又兩年,太後召吳王進京,最後吳王被杖斃在壽康宮前。
再之後,就是皇帝不上朝、太後不問事的八年。
在這些風雲詭譎的朝堂大事中,蕭溪是背景裏麵目模糊、無足輕重的所謂皇後。
不過,她這些年也不隻是虛長歲數、毫無所獲,至少她和太後逐漸地熟悉了起來。
作為蕭家的小姐,她從小就是聽著太後的傳奇軼事長大的,在蕭家人的心裏,太後就是皎皎明月,像先帝容皇後那種沽名釣譽之輩,完全不能和太後相提並論!
她幼時在金陵蕭府裏仰望著天上的月亮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將來她能整夜地陪著太後在壽康宮裏看月亮。
這些年,娘家人時常來信隱晦地問起她宮裏的情形,她請示太後,太後隻輕描淡寫地交待她不必理會。
祖母命她要順從太後,母親囑咐她要取悅皇帝,可她們誰也不曾告訴她,在蕭家和太後之間該怎麽選。
蕭溪思索再三,把娘家的來信都鎖進了匣子裏,一概不回。
而且,她就是回信,也沒有什麽可說的。
太後每日的生活比她祖母和伯母、母親的生活還要乏善可陳,整日地拘在壽康宮裏,白日或是聽她讀幾頁書、或是習字,入夜多在庭中散步、賞月,遇到天氣不好或是興致好的時候,則會叫上先帝的太妃們一起打葉子牌。
幾乎看不出那位從前臨朝聽政的聽政太後的痕跡。
太後偶爾也會和蕭溪閑話家常。
蕭溪故而就知道了,太後因為自幼極得蕭老太傅看重,所以是在她的祖母屋裏養大的,又因為祖母年事已高、身子不算硬朗,兼之蕭老太傅為她安排了很多功課,所以也可以說,她是跟著夫子、嬤嬤們長大的。
太後望著月亮,輕歎道“旁的倒也沒有什麽……”
“隻一件憾事……我母親、就是你祖母有一年帶著妹妹們回外祖家,我要陪著祖母,且有許多功課,就沒有同去。她們回府時帶了許多新鮮的吃食、玩意兒,其中有一種酥酪,入口即化、奶香醇正,我心裏很喜歡……可母親問我喜不喜歡的時候,我卻說不喜歡。”
“禦膳房試了很多回,始終做不出那個味道。”
那日蕭溪一如往常,安靜地陪坐在太後身邊,她看著保養得宜、依舊美貌的太後,不知怎麽地就想到太後曾經因為容皇後而對先帝別扭過嗎?
蕭溪沒有深想。
因為太後已經轉了話題,道“聽說建和六年的探花郎,就是如今在大理寺任職的林寺正,前幾日得了長子。”
太後看著蕭溪,問道“你聽說了嗎?”
林寺正……
蕭溪神思都有些恍惚了“這可是樁喜事!”
說完才意識到太後問她的話,忙回道“我聽您今日說起,才知道的。”
太後看著蕭溪。
蕭溪沉默了一會兒,喃喃開口道“林家離咱們家在金陵的府邸很近,林寺正祖上原也是闊綽過的,後來敗落了,他幼時喪父,孤兒寡母,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他母親為了生計,有時會帶著他來咱們府裏幫工,後來因為機靈得了大伯父的賞識,大伯父特準他跟著哥哥們一起讀書。”
蕭溪眼眸漸濕“他的學問比哥哥們都好,大伯父見他是可塑之才,又想到我這個性子愚鈍、不堪為大家婦的侄女,就有了結親的想法……”
“家裏人人都很讚同大伯父的想法,他母親也歡喜得不得了。”
“大伯父說此事要等他金榜題名再議,所以沒有過明路,但其實兩家人都是心照不宣的。”
蕭溪伸手捂住了臉,道“娘娘,這些您大概都知道吧?”
“可您或許不知道,大伯父怎麽會注意到他,後來又怎麽想到了結親……”
太後親自為蕭溪拭著淚,歎道“你多看看天上的星星。”
她似乎是在安慰蕭溪,又似乎是在開解自己“夫婦和睦、有兒有女的福分,那是尋常女子所願。”
“我不想要那些,我想要天上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