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告別儀式
第22章告別儀式
王未民的遺體告別儀式定在王未民出車禍死亡後的第四天上午八點四十分。
在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舉行的頭天下午,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龔光輝和省政府副省長高全衛以及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老幹部局局長鄭友明、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劉有斌、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李友德等一行陪著楚自強兩兄妹兩人及楚自強的愛人淩羅敷、王未民的兒子王澤世、王未民哥哥王先民等人就到了麗春。麗春市當然對他們的到來做了周密細致的安排,包括考慮到家屬情緒上的悲傷,為了以防萬一,從家屬進入麗春的那一刻開始,譚無忌就要求市醫院安排一名醫生和兩名護士隨時跟隨。
楚自強的二叔楚新活本來已經從鄰省趕到了西原省,並且也要求跟著到麗春來,但楚自強不希望看到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場景,就沒有答應讓他二叔一起來,而是留在了省城。當然,楚自強也要他二叔暫時不要把王未民去世的消息告訴他父親,擔心他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後一時受不了出現意外。
對於一行人住的地方,譚無忌親自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並安排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苟益橋必須確保住地和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安全萬無一失。
在龔光輝一行還沒有到麗春之前,譚無忌在朱一清、市民政局長鄒興華等相關人員的陪同下,還對遺體告別儀式現場也進行了認真檢查。雖然譚無忌去檢查時,還沒有把王未民的遺體安放到告別大廳,但譚無忌聽了朱一清有關現場布置的安排情況匯報,看了已經擺設好的現場場麵後,感到非常滿意,特別是在告別儀式大廳的四周張貼王未民生前在麗春的工作照片,譚無忌感到特別滿意。國家級領導人去世後的遺體告別儀式譚無忌沒有參加過,但省級領導去世後的告別儀式譚無忌是參加過的,現場都還沒有這樣布置的。雖然沒有這種布置的,但譚無忌感到這種考慮非常必要,他就是要讓王未民的親屬看到麗春市對王未民去世的高度重視,對王未民在麗春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時,王未民要求麗春廣播電視台全程錄製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的場麵,並在當天晚上的《麗春新聞》中編輯播出,《麗春日報》也要在第二天的報紙上隆重報道。
對第二天告別儀式的程序,譚無忌也做了詳細了解。朱一清告訴譚無忌,告別儀式由譚無忌主持,省委常委、組織部長介紹王未民同誌生平,楚自強作為死者家屬代表發言。之後就是瞻仰遺容,再之後,對王未民的遺體進行火化。火化後的骨灰暫時存放在麗春殯儀館,待王家確定了安放地後再取走。
朱一清把相關情況給譚無忌匯報後,譚無忌對整個情況表示滿意。他再一次叮囑朱一清,要他安排市委辦公室通知到所有明天參加告別儀式的領導和單位,所有列入參加名單的人員必須按時參加。譚無忌還要求朱一清和常務副市長諶建新密切配合,切實做好龔光輝一行到麗春的接待和安排,特別是一定要照顧好王未民愛人楚婷娜及其家人,不管家屬提出什麽問題,都首先答應,能夠解決和明確的馬上解決和明確,不要讓死者家屬覺得有什麽委屈和不滿。
朱一清作為譚無忌最信任的人,他當然理解譚無忌的心情和出於政治的考量,也在努力地想辦法把這件事辦好辦圓滿。
譚無忌親自檢查了告別儀式現場和龔光輝一行的往處後,就在朱一清的陪同下,到高速路出口處去等待迎接龔光輝一行。同時,譚無忌讓朱一清安排之前他已經安排的到高速路出口去迎接和陪同的人員提早到位。
按照譚無忌的安排,麗春市四家班子的主要領導、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委組織部、市委老幹部局等幾家部門的領導,安排陪同王未民家屬的人員,都要到高速路出口迎接。
按照之前省委組織部部長龔光輝和楚自強商量的意見,一行人到麗春後,先到市醫院的太平間去看王未民的遺體,然後再去看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最後到賓館。考慮到王未民家人會在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留下,譚無忌也同樣安排了陪同人員,並且確定由常務副市長諶建新牽頭負責。
龔光輝一行人到麗春市醫院太平間時,王未民的愛人楚婷娜因為幾天的悲傷,已經哭不出聲音來了,隻是趴在盛放著王未民遺體的水晶棺上失聲幹號,王未民的兒子雖然隻有十二歲多,但對死也多少有一些認識了,他懂得父親去世後的概念,也在旁邊陪著楚婷娜高聲哭號。他倆母子的痛苦傷心,也引得一路的人內心裏一陣陣難過,想到一個人的生命說起來非常強大,但實際上卻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折騰,也就自感人生不易,暗想著要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身體。俗話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經曆過秋天後雖然枯萎了,但來年春天它又會重新發芽生長出來,但人卻不可能往死裏折騰一下後,再重生複活。
離開市醫院太平間時,楚婷娜傷痛得已經完全無法站立,是葉一鶯和柳誌蓉兩人把她強力挽扶、拖拽,才將她從王未民的遺體旁拉開,往遺體告別儀式現場去。當天晚上,王未民的親人全部都留在了遺體告別儀式現場設置的靈堂裏,給王未民燒紙上香,陪伴王未民的亡靈。
王未民的遺體告別儀式第二天上午八點四十分準備開始。參加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的除了省上的來人、麗春市安排的人員外,還自發地來了一些麗春市的群眾,黑壓壓地有四五百人之多。
麗春市的群眾能夠自發地來參加王未民的遺體告別儀式,既使譚無忌感到滿意,也使王未民的家人感到滿意,這至少說明王未民在麗春是受到群眾擁護的。
主持王未民遺體告別儀式的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譚無忌首先介紹了參加告別儀式的來賓和人員外,宣讀了省委、省政府發來的唁電,同時,宣布了送花圈的主要單位。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四家班子,省委書記秦為民、省長宮新臣個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經信委、工行西原省分行等省級部門和單位,王未民家鄉的縣委、縣政府以及王未民生前曾經工作過的其他單位,麗春市四家班子、各縣區四家班子及市級部門和單位自不必說了,還有一些王未民在麗春時關心過的單位、群眾等等都送了花圈,譚無忌個人也送了花圈,總共可能接近五六百。
龔光輝在介紹王未民生平的時候,對王未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對王未民因公去世表示了極為沉痛的哀悼。在宣讀生平介紹的過程中,龔光輝聲情並茂地的聲音,讓現場的不少人噓唏感歎,有的人甚至在現場失聲哭泣。
一份簡單的生平介紹,卻寫出了這樣的水平,不愧是麗春第一枝筆的傑作。雖然麗春市委政研室主任劉善學寫好的稿子,經朱一清和譚無忌審查後,又送到了省委組織審查,但文章的基本格調,特別是文章的感情色彩卻是非常深厚,聽了後無不讓在場的人動容。
對領導幹部去世後的生前評價,並不是想怎麽評價就怎麽評價,中央是有明確要求的,特別是對黨政官員和國家公職人員,這個要求更是明確。雖然人們常常對死者都會放寬評價的尺度,但中央明確規定,對死者的評價不能無限拔高,不能為了讓家屬滿意缺乏原則地對死者歌功頌德,無論是對誰,都必須把握在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雖然這樣,但這篇生平介紹,龔光輝在宣讀時,還是引起了不少在場人員的首肯。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同誌心裏就更想,如果自己去世後,能夠得到組織上這樣一翻評價和這樣一篇生平介紹也就心滿意足了。
遺體告別儀式本來主是程序性的,所以不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
雖然隨著參加告別儀式的人們的離去,王未民家人的悲傷也到了極點,特別是王未民的愛人楚婷娜,更是悲痛得幾近昏迷,但逝者已去,生者尚生,家人對死者的去世再悲痛,再難過,但都還得要繼續活著,為了死者,更為了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