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上個世紀的獨白
楊錦學鋼琴自然是找徐熙學的,徐熙有多厲害,從大提琴到小提琴,再到鋼琴以及國內民間的樂器,都沒有她不會的。
她能夠成為廣播站的站長,真的是憑借實力說話。
傳媒大學四朵金花,徐熙不能說是最優秀的,可一定是最有才華的。
而韓知世過這個生日,自然過得無比的舒心,在和楊錦分別的時候,踮起腳尖輕輕吻了一下他的額頭。
別看楊錦和韓知世從小青梅竹馬,可最親密的動作便是拉手了。
無他,兩人好像都沒有對彼此表白,可這樣的感覺就能夠感受得到兩人在談戀愛。
人世間最幸福的一件事莫過於,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不用說,順其自然的牽手,這就是幸福。
可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世間的情情愛愛,絕大多數都是單相思,兩情相悅真的很難,也許比你考清華北大還要難。
韓知世的生日結束以後,那麽楊錦馬上就要準備129世界大學生文化交流會的事情了,畢竟任務已經下達下來了。
他上報的節目就是皮影《白鹿原》這出戲,學校的領導自然也很驚喜,還親自過來看了一趟他們的訓練。
畢竟白鹿原可算是非常有名氣的節目了,沒有想到一個二十歲的小夥子竟然會白鹿原這出戲,反正他們是很期待的。
楊錦的阿爺在楊錦交代一天後,便把白鹿原的皮影讓阿爸寄往了北京。
這皮影並不是現做的,而是阿爺的父親,也就是楊錦的祖父,在1981年,逝世的前一年的時候做的那一套,一直放在三叔他們家。
楊河鎮、楊河鎮,絕大多數人都姓楊,也有少部分別的姓,比如韓知世,李二牛、張大毛什麽的。
大家都基本上沾親帶故,誰家的誰誰誰也基本認識。
隻要不是外出打工十多年,都認識。
楊錦拿到這套皮影的時候,感覺到了曆史的厚重感,沒法呀,八十年代的皮影,現在保存得依舊完好,除了有點顯舊外,楊錦是非常中意的。
當然,顯舊不是缺點,相反它是一個優點。
如果這皮影在八十後麵加個零變成八百,那麽它就是國寶,即便是現在,這套皮影也有資格保存在皮影藝術館裏麵。
阿爺曾給陝西皮影博物館捐贈了一百三十六套皮影,都是無價之寶。
而這批無價之寶最重要的是,都是壞了。
很多人會奇怪,壞了,不能夠用的為什麽要捐給博物館,這是幾個意思,就不知道弄幾套好的放到博物館裏麵,供來欣賞的人看看。
其實並不是,壞了的皮影到博物館後,博物館會派人修複,然後再讓人欣賞。
陝西博物館,本來就有很多皮影藝術工作者,他們也會盡全力的搶救那些已經不能用的皮影,就像有紀錄片叫做《我在故宮修文物》一樣。
而阿爺為什麽要捐爛的去,在阿爺認為,皮影製作出來,那麽它的本分就是要上舞台的,如果一個皮影不能上舞台,那麽它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除了作為紀念品的皮影。
而阿爺捐獻的皮影,那可是真正的古董,別看隻有一百三十六套,可在喜歡皮影的人眼中,這全都是無價之寶,沒辦法用錢來衡量。
這些要是拿來珍藏,肯定倍有麵兒。
可阿爺就是無償的捐給了陝西皮影博物館,無他,老爺子覺得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比錢更珍貴的,那就是清高。
一名藝術家如果為了錢而折腰了,那麽他就去掉了那個家字,他隻能夠稱之為藝術者。
什麽是大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這就是大家。
當皮影社的人知道白鹿原這套皮影有四十年的曆史的,都想摸不敢摸,就好像當初宿舍的三人見到孫猴子那套皮影的時候。
孫猴子那套皮影其實並不是楊錦爺爺的,是楊錦爺爺年輕的時候遊曆唐山的時候,一位在當地非常有名的大師宋飛阿爺的。
阿爺當時也曾拜師學藝,算是他的半個徒弟,那位大師姓唐,已故近六十年了。
唐先生並沒有將這《大鬧天宮》這套皮影傳給自己的兒子,主要是當時他的兒子對皮影完全不感興趣,那個年代錢比較重要,所以他便下海經商。
唐先生也沒有指望這個家夥能夠傳承他們唐氏的皮影,當阿爺去上門學藝的時候,唐先生感慨阿爺的天賦,教阿爺唐山皮影,傳給了阿爺這套皮影,希望他能夠將中國皮影發揚光大。
阿爺在三十到四十歲的那個時候,幾乎就是在外麵遊曆學習各個地方的皮影技術,想要集百家之長,創造新的能夠迎合時代的皮影傳來。
那也是四十多年前了,阿爺很少顧家,而和楊錦的奶奶也是聚少離多。
楊錦的奶奶也是賢良淑德,勤儉持家。
隻是沒辦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在88年的時候也離世了,也讓阿爺往後一直愧疚了三十多年。
那個年代沒有什麽嫁妝聘禮什麽的,兩個人看對眼了,那麽就會走一輩子。
也有那種沒有感情的,在一起後,變成了親情,相濡以沫到白頭的。
可惜現在再也見不到那樣的場景了,時代在變,我們也在變,我們變得太開放了,我們也變得太隨意了。
好像誰都可以男女朋友隨便換,然後什麽相濡以沫,白頭偕老,不過是存在小說裏的故事。
現實,一時的衝動在一起,因為一句話分手、離婚,什麽親情、愛情,都非常得淺薄。
不能夠說這個時代是錯的,隻能夠說這個時代突然有點畸形。
科技、經濟、國家都在越來越好,人卻越來越遠,遠到摸不著、觸碰不到。
可能楊錦從小接受的教育不一樣,可能是從身邊那些樸實的陝北人民學到的,愛是一種承擔,喜歡是一種責任,能力決定你的上限,身邊的人決定你的喜怒哀樂。
就好像阿爸和阿媽一樣,一個中學老師,一個沒有多少文化,卻勤儉持家,孝敬長輩,照顧好晚輩,沒有被外界的物欲影響。
他們也能夠幸福的過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