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遇已遇> 第十九章 求因

第十九章 求因

  “不如我們,先回……“


  “不回。“阿兮話未說完,已被長曦打斷,她語氣堅定道:“我要去冀川找我爺爺,我要將此事問個究竟,然後,再去那裏.……添一把土,磕幾個頭……“


  長曦鼻子一酸,扭了頭,阿兮不再多言,她想去哪,他跟著便是。


  半個時辰後,長曦換上阿兮找來的素色新衣,重新束了頭,綁了一根雪白色的發帶,離開了客棧。


  在長曦的堅持下,二人去臨陽城西販售馬匹之處,各挑了一匹快馬,未避免長曦被人識得女兒身,阿兮又特意買了頂冪籬戴在她頭上,以遮了麵,這才放心上路了。


  一路上,長曦情緒並不穩定,她不能一人獨處,否則待阿兮喂馬或打水回來之後,總會看到她精神恍恍惚惚地自言自語,也聽不清說得是什麽,如此三兩次,阿兮索性做什麽都拉上她,寸步不離,這一段不長不短的路程,讓長曦漸漸對阿兮產生了極大的依賴。
——

  再說李府。


  待長曦那夜走後,鶯眉帶著一名小廝,蒙了年婆婆的麵,抓去下人的刑房綁著。


  直等到第二日,以為長曦已離開臨陽之時,才匆匆去稟了姬華公主,聲稱長曦是被年婆婆放走的。


  無奈,長曦房門外的院衛已被鶯眉買通,那幾人深知她是姬華公主的心腹,隻好都照著鶯眉的意思說了謊,年婆婆百口莫辯,被定了這私放長曦的罪名。


  姬華公主心慈,不忍折磨她這把老骨頭,遂請示了李旭謙,李旭謙得知後,並未處置年婆婆,反而將她送回西廂,放下話來,非長曦歸來,西廂院門不可開。


  李旭謙攜了姬華公主即刻去了蘇府,蘇景臣剛好自軍營而歸,喚了蘇母來一問究竟,二人得知蘇子戎並未帶著長曦南下,倍感焦急。


  蘇景臣倒是喜歡長曦這個性格,大笑著安慰二人道:“李兄與長公主不必擔心,長曦身邊那個喚阿兮的小廝,我是見過的,功夫極好,又聽子戎提過是個忠仆,想必這一路也不會讓長曦遇了什麽險事,我即刻寫封信,快馬加鞭送到子戎手中,子戎平日最疼長曦不過,還不拚了命地去找?況且,長暄還在那裏,有何可擔心的?“


  李旭謙聽了這話,連連點頭,拱手朝蘇景臣道:“那便有勞李兄了!“


  “哪裏!長曦是我蘇家命定的兒媳,這本就是我分內之事。“


  姬華公主卻在一旁不安道:“我們原抱著希望,長曦是跟著子戎走的,如今.……我須得入宮求了皇兄,讓皇兄再通知了途徑的各個官府,才最為保險!“


  說著,便起身道別要往外走,被李旭謙攔了下,道:“莫再嬌慣她了!並不是什麽天大的事,何苦去勞煩皇上,再者,蘇兄說得已是萬全,她不過同長暄一樣攜下人去了冀川,你如此緊張作何?“


  “李兄說得是,子女同為心頭肉,長暄去便不必擔憂,長曦去,卻要驚擾了皇上,長公主萬不可輕瞧了長曦,她若回來知道了.……“蘇景臣大笑,“保不齊要這般那般地質問你。“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方把姬華公主勸下,而從頭至尾冷眼旁觀的蘇母,雖麵無表情,心中卻隻覺長曦給蘇家抹上了一筆莫大的恥辱。


  在蘇母心裏,女子本就該同自己一般。未出閣時,於閨閣習琴棋書畫,學女工針線;嫁人後,相夫教子,恪守倫常。


  可長曦的所作所為,卻沒有一條是符合自己兒媳標準的。隻是鑒於李旭謙與姬華公主都在,她不便發作,待二人走後,才碎碎念起來。


  “長曦這個姑娘,倒不是不好,隻是渾身沒有半點小姐模樣,該懂的不懂,不該做得偏要做,一個女兒家,成日像個男孩子一般到處溜達胡鬧!長公主管都不管,我更沒得多言了。“


  “她胡鬧是胡鬧,卻也是吃著分寸的,況且,她是子戎生來唯一的"動不得",我倒是覺得,能降住子戎,也是一種本事。“蘇景臣邊想邊笑,惹得蘇母一陣不快。


  “上回晉王壽宴,晉王妃還私下問我,與李家的婚約究竟作不作數,說郡主瞧上了子戎,我倒是滿心歡喜,誰知子戎竟將人家視若無物,吃了杯酒就甩袖走了!還有蔡國公的千金,那也是……“


  “罷了!“蘇景臣厲聲製止蘇母接下來要說得話,道:“長曦再不濟,也比那些惺惺作態之人要強上許多!“說罷,提劍離開,留蘇母一人在廳上同蟬兒抱怨。


  姬華公主回府後,因擔心長曦,幾夜不曾合眼,身子漸虧了起來,飯不能食又嘔吐不止,李旭謙遂請了常太醫來看,診後,開了幾副補藥,列了些飲食禁忌,隻道是思慮過度引得舊疾,方去了。


  鶯眉見主子憔悴成這般模樣,悔不當初。


  她原是看不得長曦好好地留在李府吃喝玩樂,自己真真的小主子卻要長途跋涉,去冀川接那個與自己並無親緣關係的爺爺,這才假意放了長曦,讓她也去冀川受些罪,體會體會長暄的苦。


  可如今,姬華公主竟因她的擅自做主舊疾突發,事已做了,禍也釀成,她滿心愧疚不安,卻也無膽開口承認。


  鶯眉低估了長曦在姬華公主心中的地位,自此,怕是再不敢將長曦看作她人之女了。


  而常太醫回宮後,次日為皇帝請脈時無意提及姬華公主發病之事,皇帝政務繁忙,正為青州流寇之擾焦頭爛額,又擔心自己這個身嬌體貴的妹妹,便喚了太子趙旻,讓他去李府瞧了一瞧,才放了心。


  說起這趙旻,二十歲剛參政不久,就因一個名為“重商廣貿以興國“的折子,被皇上又遣回東宮,從學南宣法製去了。


  他冒了此險,終是明白,“重農抑商“製,在南宣根深蒂固,不可動搖。


  可趙旻不為所動,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反被朝中一些非權貴士族,品階較低的文官看好,附為支持者。


  連李旭謙也曾隱諱道:“肉食者鄙,未有遠謀。“


  以讚趙旻頗有遠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