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皇家軍事學院
一大幫的監軍,我自然沒有辦法短時間內找出這麽多人來。把這個大蛋糕丟出去,讓南北衙的將領們去分,雖是權宜之計,卻同樣有兩個好處。其一,減軍改的壓力。其二,再是上官推薦,可隻要把這個風聲放出去,很多人就會承我的情。到底,我不搞軍改,一次性就多不了這麽多的崗位。
到這裏,估計就有人好奇了。你的軍事主官和監軍,起來是由上級軍事主官和監軍共同討論確定。可事實上呢?就從首都軍區這個層麵上來,武鬆柏除了曾是郭子儀的愛將,也對南衙十六衛的情況不熟悉。屆時,軍區下屬各軍的主將和監軍,還不是郭子儀選撥,武鬆柏點頭的份。這樣搞一趟,除了多浪費民脂民膏,又有什麽實際意義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就必須好好闡述了。首先,上級軍事主官和監軍任命下級的情況,隻是暫時的,也隻是一個過渡期。等到這個體製建立起來,軍區總監軍一職的選擇,將由軍情院總政治部負責,以此類推。同時,現階段這麽搞,也是為了減軍改的阻力。到底,我也要考慮各級主將的感受,對吧?
其次,就郭子儀和武鬆伯,雖然郭子儀的輩分高,更是武鬆柏的老上級不假。可他未必就和郭子儀一條心。一層一層的分攤下去,我敢保證,這個裂隙將會越來越大。更何況,我還有一個利器沒有亮出來,這便是成立皇家軍事學院。
“聖人要在禁苑之含光殿設一處名為‘皇家軍事學院’之所在,此亦乃何物?”
“其實,跟私塾差不多。吾會邀請大隋之名將名士之輩充當教諭。不過,現階段主要教習各級將領和監軍熟悉此次軍製改革的內容,也免得這些人瞎子摸象,不知所措。學期暫定為三個月。以後,隊正以上的各級將領每次升遷時,都必須到皇家軍事學院參加培訓,吾稱之為進修。進修未合格者,除特殊情況外,均不能赴任。”
“聖人的意思,就是將士們每次提拔,都必須學習?”
我鄭重的點了點頭,“不錯,以後的學習內容,側重點將會不同。各級軍事主將,主要學習本級軍事指揮知識。各級監軍,主要學習如何做好政治和後勤保障工作。吾稱之為專業課。此外,也有公共課。公共課的課程,主要有地理課、曆史課、算學科以及政治課之流。”
“政治課,聖人先前大致過,老臣也算是明白了。算學科,老臣大致也懂其意思,確乃軍中所需。可地理課和曆史課,又是何物?”
“地理課,就是教授各級將領熟悉下之山川河流,以及會使用軍中地圖。其中的妙處,想必吾不,老柱國亦是能想明白的。至於曆史課,就是吾想讓這些人,亦能從太宗皇帝過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句話中,明白一些道理。”
這時,郭子儀才恍然大悟道,“還是聖人英明啊,老臣是不佩服都不行。軍中將士,除了家學淵博之輩,多需軍中曆練才能慢慢明白。畢竟,俗語有雲,一將功成萬骨枯。此番安排,加上軍中磨礪,自然事半功倍。某這大隋朝,看來以後是不缺良材了。”
我也跟著笑道,“老柱國還是不能期望過高。大將之材,到底還是靠些賦的。不過,領軍之材,終歸是不差。嗯。。。這個皇家軍事學院之院長,吾會親自擔任,畢竟虱子多了也不咬人嘛。不妨,就麻煩老柱國再擔任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一職,不知可否使得?”
開玩笑,在沒有將大隋軍隊改造成鐵桶一塊以前,就算我再看不上俗名,這個黃埔軍校的校長,我又豈敢放手。何況,除了將這些武將全數納入自己的嫡係外,我還有很多的想法和見解,想洗腦給這些人。嗯。。。是教育,我親自言傳身教。至於其他的原因,還是那句話,武將可比文人好糊弄,我也正想練練手。
好吧,這便又有人要問,既然我是大隋子,現在去當什麽皇家軍事學院的院長,是不是不太和體統,也不怕朝臣反對。在這裏,我再次解釋一下,我大隋朝皇帝幹的怪事很多。比如,玄宗皇帝扮演過戲劇之醜角,太宗皇帝還親自擔任過尚書令之職。也沒有什麽稀奇的,反正皇帝喜歡就行。
隻是,郭子儀一聽我要讓他當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就立馬開始叫苦,推辭道,“聖人啊,此事萬萬不可。老臣有幾分幾兩,還是心知肚明的。聖人若是讓老臣去客串個學院之教諭,講些軍中之事,倒無不可。可這軍事學院之祭酒,老臣可萬萬擔當不起,恐誤人子弟。不如,老臣就向聖人舉薦一人。此人,定能勝任。”
“何人?”
“李揆,李端卿。”
“李揆?可是那李佑忠之父,口稱李輔國為‘五父’的那廝。吾還想尋個由頭宰了這廝呢?卻不知,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何以讓老柱國如此推崇。”見沒有外人,我也沒有半點隱瞞,便如此坦誠道。
“恕老臣直言,聖人這所皇家軍事學院,恐怕最為看重的,還是那門叫做政治的課程。”
我並不隱瞞,自然點頭稱是。
“既然如此,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聖人就更應該讓李揆擔任。其中原因,聖人且聽老臣一一道來。這李揆,本是前朝給事中玄道玄孫,秘書監、吏部尚書李裕之子。世有美風儀,善奏對的法,先皇曾讚其:‘卿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尤善文章。”
我自然反問道,“下之人,善文章之輩眾多。吾,可不差這麽一個人?”完,我便調侃郭子儀道,“吾也知曉,李揆這廝祖籍隴西成紀,隻是家於鄭州罷了。莫非,老柱國亦要徇私?”
郭子儀不由臉一紅,“聖人笑了。李端卿乃隴西成家出身不假,可老臣與其素無往來。不過,老臣再跟聖人講一件李端卿之事,聖人打量可否用得?”
我點了點頭,“老柱國但無妨。”
“當年,玄宗皇帝尚在位時,恰逢朝廷百官為皇帝上尊號,李揆之叔父李璆聽族侄李揆素有才華,就請其代為起草了三篇上報給皇帝的奏折,一篇一篇的分別向上呈報。後來,玄宗皇帝看了這些奏折,便召見李璆道:‘百官上報的文章,沒有能趕上卿的,吾非常欣賞。’李璆也不貪功,隻是磕頭謝恩道:‘這三篇文章,並不是微臣寫的,而是微臣家侄陳留尉李揆所做。’於是,玄宗皇帝下令召見了李揆。當時,李揆正寄居在姑姑家,聽皇帝召見,也不敢出來,直到知道皇帝是要選拔重用,這才去見了玄宗皇帝。玄宗皇帝命令大臣考其文章詩詞。當時陳黃門出了三個題目,一個是《紫絲盛露囊賦》,一個是《答吐蕃書》,另一個是《代南越獻白孔雀表》。李揆自午時做到申時就已完成。封好後又回稟玄宗皇帝:‘前兩篇沒有什麽遺漏,後一篇或者還有遺漏和疑問之處,臣想寫得再詳細明白一點。玄宗皇帝遂允,許其拆封。李揆便塗改了八個字,在旁邊加了兩句注釋,然後呈報給了玄宗皇帝。於是,第二日,李端卿就被授予了左拾遺之官職。”
《紫絲盛露囊賦》是詠物之詩詞歌賦,《答吐蕃書》是國書,《代南越獻白孔雀表》卻是賀詞。不到兩個時辰,就寫了三篇範圍和方向完全不同的文章。而且,各位可要明白,這些文字是寫給皇帝看的,駢四儷六文辭華麗,引經據典更不能少。便是後世,最樸素的公文,要在兩個時辰內寫出三個不同的內容,長篇大論不,還不可以網上找資料。估計,也要難到一堆人吧?
所以,從這個方麵來看,李揆這廝尤善文章,就不是空談了。至於這個功力,對我有什麽好處呢?人品堪憂,在我的指導下,能寫出什麽樣的東西?嘿嘿,就別多了。
於是,我便對郭子儀道,“若是如此,吾擇日倒要見上這李揆一麵,好生考校一番了。不過,老柱國若不願擔任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這祭酒之位,吾也不想留給李揆。倒有一人,元載元公輔,不知是否妥當?”
“元載,倒也合適。”
元載的父親本名景升,為太宗皇帝之子曹王楊明王妃元氏收田租得力,在元妃幫助下才與元氏聯宗,並改名元升。元載之妻,便是已故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的女兒王韞秀,也是隴西世家中的大戶。
這便有人了,你不用李揆,多半還是嫌他隴西世家的身份。可換來換去,換了個元載,除了也是李輔國之舊黨外,同樣還有隴西世家的背景啊。
這個問題,可不能這麽看。一則,我把元氏放進宮中,就有拉攏隴西元氏的嫌疑,再提拔元載,除了分解閹黨的勢力外,更是順理成章。二則,就算是大隋的門閥世家,那也不是一個鼻孔出氣的。李揆和元載都是閹賊的左膀右臂,可關係並不和睦,根源就在這裏。
三則,李揆善文章,就應該放在更合適的位置上去。白了,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可不光是靠文章。我自然需要綜合考慮。
四則,雖然同樣是隴西世家出身。其實郭子儀的建議,本來也不一定是郭子儀的本意,而是身後的背景所導致。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無所謂給不給國之棟梁麵子,更加沒有跟隴西世家低頭的道理。
到底,我剛剛親政,如果現在就跟他們低頭,他們怎麽辦,我就怎麽辦。那便是助漲這些門閥世家的氣焰。當然,局勢還不夠穩定,我還需要隴西世家的助力,所以也不想矛盾過於激化。依舊采用隴西世家的人,也算給他們留些臉麵。
也正如我的猜測一般,郭子儀提議李揆擔任皇家軍事學院之祭酒,隻是一種保李揆的手段,更有替隴西世家傳話,試探我的態度。試問我對閹黨餘孽的態度,甚至是對部分隴西世家的態度罷了。
得不到滿意的回複,郭子儀也不糾纏,直接把話題回到了皇家軍事學院的本身,如此道,“若皇家軍事學院之教習,北衙禁軍之將士,老臣倒是不擔心的,畢竟勳貴子弟居多。可南衙禁軍,卻是不同,大多還是鄉野村夫,恐怕極少有識文斷字之輩。嗯,老臣的意思,恐怕聖人還需開設蒙學課才成。”
“此乃必然。不過,教習課程過短,恐怕也隻能將其領進門罷了。其修為,還得靠個人的悟性和堅持。”
手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