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啟明興> 第37章 遼東危機公關(二)

第37章 遼東危機公關(二)

  朱由校發出如此感歎,並不代表他內心毫無計謀。


  無論是當下,還是夢中都有太對的選擇可供借鑒。


  作為一個大權尚不在握的皇帝,當然也不能完全憑借自己的意誌去做事。從這兩日早午朝時,朝臣對他的微妙態度變化來看。


  至少這段時間頻繁的插手內閣所做之決定,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包括扶持他登基,且一度傾斜於他的東林黨。若非袁可立等數位臣子的力挺,隻怕這段時間,他這位皇帝積攢的聲望隻怕會消耗殆盡。


  “遼東之局麵,於朕而言,是登基以來的最大隱患,敗則重蹈夢中覆轍,以示女真人壯大,有養虎為患之舉。


  勝則大明可繼續保持在遼東的影響力,打擊女真人的積極性,為收複建州打好基礎。


  同樣地,對朕來說,何嚐不是扭轉其他事宜的機會?”


  十一月初六的深夜,得到楊漣巡視遼東奏書的第四日,也是劉興祚從建州傳回女真突襲遼東步伐計劃的當日深夜。


  大明皇帝站在慈慶宮高高的閣樓之上,望向璀璨的宮城,還有燈火閃爍的城外人家。心中漸生一種心情,如同一隻想要飛往外界,向往自由的鳥。


  總的來說,他作為皇帝,如今最缺不是別的,是更大更穩固的權利。如此,才會讓大明上下扭成一股繩,更快的變革舊世界,以迎來大明新世界的曙光。這也是朱由校早先時候就開始領悟的東西。


  再言之權利的根本是什麽?

  毫無疑問,正是忠誠於自己的軍隊!

  遠的不少,於近的,不就是守衛京城之地,保衛北京城的禁軍!

  隻是這禁軍,一直以來,並不能讓朱由校完全放心。這種感覺,就如同家中的大門沒有上鎖,整日裏提心吊膽,擔心“小偷”光顧一樣。


  且根據內廠衛,還有錦衣衛的上報,守衛京城的禁軍,內部之腐朽,已經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警戒。


  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與其如此,何不把禁軍撤掉,換上新的禁軍?

  而這新的禁軍,必須以他朱由校的意誌為根本,最重要的是保持其忠誠。


  遼東危機,或言之即將打響的遼東之戰,何嚐不就是這樣一個幹涉禁軍的機會?


  名義上,以皇帝的命令,使禁軍開赴戰場,言之禁軍需加磨礪。實際上,憑借此機會,可重塑禁軍。


  別的不談,如此之後,至少可以保證他朱由校對於北京城的絕對控製。


  就算某一日遼東守不住,他朱由校也會有抗爭的力量。更為主要的是,有了這麽一個力量,以後在京中的朝臣們,做什麽事都會顧忌一二。


  且說遼東之事事關重大,心下有了不少注意後,朱由校第二日就召集了內閣大臣,於乾清宮議事。


  調換禁軍隻是假帶的私貨,守衛好遼東,在這最初的階段,保證大明的疆域不再慘遭蠶食,才是他朱由校從政之處,最需努力做得事情。


  所以,現如今,大明上下的統一目標,還是如何守衛好遼東!


  為了讓內閣認清現實,放棄幻想。


  朱由校特地親自用朱筆,把錦衣衛調查之事,以及楊漣送的奏書,挑著重要的內容摘抄了一遍。


  進而,在全體內閣成員抵達乾清宮後,人人相繼瀏覽的就是朱由校的筆記。


  與兩月前的慘不忍睹相比,現階段這位大明皇帝的字跡竟漸漸有種賞心悅目之感。


  彷如一個本隻會爬行走路的孩童,某日突然站了起來,讓人眼前一歎。


  “諸位愛卿如何看?”眼見著下首的閣臣們交頭接耳,麵色各異,朱由校心下有些憂慮,便主動問道。


  他這一問話,下方的議論聲頓時停下。


  首輔劉一燝左右看了看,然後皺著眉頭,問出了他們幾人方才商討出來的最大疑惑。


  “皇上,揚禦史於遼東的看法,臣等以為可當參考。


  隻是皇上言之的另一處情報來源,言之女真或於月中進攻遼東,此事緣何會如此篤定?若真的如此,微臣等人緣何一點都不知情?

  裏麵怕不是有詐!”


  劉一燝的懷疑不無道理,近數年來,皇帝的消息渠道主要依靠的是錦衣衛,而錦衣衛這些年也被朝中的不少人滲透,表麵上還是完全忠於皇帝,實際上,錦衣衛得到的很多訊息,還是通過一些渠道,傳入內閣,傳入司禮監。


  但近段時間裏,錦衣衛並無太大多做,尤其錦衣衛指揮使去往江南辦事以後,錦衣衛的工作進度就停滯下來,這在劉一燝這等上層臣子的耳中不是秘密。


  那麽,權利根基尚淺的皇帝,又是如何打入敵人內部,以至於偷偷的拿到了女真人的部分絕密作戰方案,這是殿中數人最大的疑惑。


  話說,朱由校隻是往下方的幾人看了一眼,便知道這屆閣臣,包括劉一燝在內,已對他這個皇帝產生了懷疑。


  當然,劉興祚的反戈,為了保護這麽一個潛伏在女真人內部的關鍵人物,他當然不會說出口。因此,他隻能另尋突破口。


  走五十步,算一百步。朱由校昨夜於此就思索好,他以之取信的根本還是在於女真內部,這口鍋,最終還是要人來背。


  隻是此次的背鍋俠換成了他的父親,泰昌帝朱常洛。


  “有詐?諸位愛卿可能不知道,於此事上,先帝早有謀劃。非是朕之功勞也!


  其實,朕在得到消息的第一刻,何嚐不是帶著懷疑?


  但最終,朕還是信了,隻因那是先帝臨終前推舉之人,亦如同諸位愛卿一樣的顧命之臣。進而,朕才選擇信他!


  如同朕信任諸位愛卿一樣!

  因事關重大,也為了不打草驚蛇,朕隻能告訴諸位,於之身份,暫時需要保密。隻等擊敗女真,收複建州之日,才是這位甘願忍辱負重,為我大明效力者,展開他所有榮耀之時。”


  朱由校帶著三分感歎,七分真摯道。


  先帝?顧命之臣?

  這些話說出口,劉一燝等人就信了大部分。


  先帝朱常洛臨終前,親自於乾清宮東暖閣和時任皇長子密談,最後吐血昏迷,這在宮裏宮外不是秘密。


  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泰昌帝還留有這麽一道殺手鐧!


  那近些日子,新皇的一些動作也就不難解釋了,如重整後宮,設立內廠衛,隻怕是得了先帝在世時的囑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