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九一八事變默哀,向革命先烈致敬,向軍人致敬!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驟。 1931年9月18日夜,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其實就是要找任何一個借口,開始侵略中國)日軍就以此為借口,開始“名正言順”“光明正大”地炮轟沈陽北大營,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使東北3000多萬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九一八事變也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此後,中國國民黨在東北開展地下黨務工作並支援、資助東北義勇軍的抗敵活動;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遊擊隊,開展抗日遊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了。 名稱:九一八事變 地點:中國東北地區 時間:1931年-1932年 參戰方:日本,中國 結果:日本獲勝 參戰方兵力:中國:160000人,日本:30000-66000人 主要指揮官:張學良,本莊繁,南次郎 主要後果:日本占領東北三省 退出國際聯盟 分享 事變背景 日本 主詞條:東方會議、田中奏折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通過日俄講和條約,將中國旅順、大連等地的租借權和長春-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設施的財產權利占為己有。此後,日本創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並由關東軍負責鐵路沿線的警備。 田中義一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一直奉行軍事優先的原則,培養了大批職業軍人。1921年華盛頓會議後,日本開始大規模裁軍。1921年至1930年日本的軍費由七億三千萬日元裁減到五億日元以下,裁減額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