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談妥
郭圖一副哭喪臉,開始給袁紹添油加醋的描繪自己這一次揚州之行。
說劉爭是如何怠慢他,連續幾日不接見他,然後又是如何漫天要價,說二十萬石糧草要用一萬匹戰馬來換,否則免談。
又說劉爭拒絕了他的封賞,隻字不提劉爭答應聯盟一起對抗朝廷的事情。
本來這件事情就是郭圖親身經曆,隻是他添油加醋的這麽一說,倒是被他演繹的十分逼真,就讓袁紹這個心眼小的人,當場就發作了。
啪!
袁紹一隻手,冷不丁的拍在了一旁的柱子上,一聲輕響,在這大殿裏回蕩,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立刻低著頭,不敢說話。都知道袁紹這是發怒了。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劉爭小兒,欺人太甚!”
袁紹本就看不起劉爭,畢竟劉爭和他袁紹的身份,相差千萬裏,他袁紹四世三公名門出身,如今更是做好了大將軍,雖然隻是自己封的大將軍,可是好歹也占據了小半個天下啊。
怎麽說也是貴族之中的貴族,而劉爭算什麽東西?一個黃巾殘黨出身的人,能夠占據交州和揚州,已經是走了狗屎運了,袁紹能夠把劉爭放在和自己同一個檔次上來看,就已經是很給劉爭麵子了。
現在劉爭居然這麽看不起他,這可是讓袁紹十分惱火。
要不是自己正在和盧植作戰,被劉爭這麽羞辱的袁紹,肯定是忍不住要率領兵馬,直接殺到揚州去找劉爭要個說法。
他和劉爭也算是有過一麵之緣,當初劉爭率領兵馬殺到洛陽的時候,當時的袁紹正是大將軍府的常客,負責洛陽都城的防守事宜。
當時的袁紹和劉爭還發生了一些不愉快,隻是袁紹並沒有當做一回事,畢竟那個時候的劉爭,在袁紹的眼中,不過就是一個過街老鼠,根本沒有把劉爭放在眼裏。
盡管後來劉爭的實力越來越強,袁紹也始終沒有正視過劉爭這群人。
直到現在,劉爭坐擁揚州,擁有袁紹沒有的糧草之後,袁紹才想起了有劉爭這麽一號人物,本來袁紹以為,以他這大將軍的名號去給劉爭行封賞之事,劉爭對他隻可能是跪舔,可萬萬沒有想到,劉爭根本就不搭理他。
還羞辱了他的使者,這口氣,袁紹怎麽咽的下去啊。
不過,袁紹惱羞成怒的同時,在這大殿裏,還是有幾個聰明人的。
田豐,沮授就是其中之一。
沮授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郭圖的意見。
他一見到袁紹惱羞成怒的樣子,急忙開口勸阻袁紹。
“主公,郭圖此言有蹊蹺啊。”
沮授因為有幾分才幹,在袁紹的心中還是很得信任的,至少現在的袁紹對沮授十分相信。
袁紹一聽沮授開口了,怒火中燒的樣子,也被壓製了幾分,讓自己平靜下來之後,這才看向沮授。
“公與(沮授表字),你這番話是什麽意思?”
袁紹看著沮授,皺著眉頭詢問。
“主公,郭圖所言,有矛盾之處,若那劉爭拒絕接受我們的封賞,又羞辱主公,那為何又要和主公做交易,賣給我們糧食呢?”
沮授一針見血,直接說到了痛點上。
這一句話一說,立刻讓在場的人都是一驚,紛紛點頭附和。
“對啊,那劉爭這麽做,還賣糧食給我們,豈不是自相矛盾?”
郭圖也是一驚,暗自罵自己一聲撒謊都撒不完美,急忙出來解釋。
“主公,那劉爭賣糧食給我們,可是卻出平時兩倍還高的價格,這不是羞辱我們嗎!”
郭圖這麽一說,也算說的過去,畢竟高價獅子大開口,劉爭也不虧,這樣做也算是不想真情實意談買賣。
可是沮授卻馬上又問。
“現在這個時候,各地饑荒,大家都缺糧食,別說是兩倍的價格,就算是三倍四倍,我們也會出錢買的,那劉爭能夠賣糧食給我們,我們就欠他一個人情了,又怎麽能算得上是羞辱呢,難不成真要他送給我們,才叫好嗎?”
“據我所知,劉爭這一次應該派遣了商隊一起過來吧,隨行的船隊,似乎已經帶來了不少的糧食,如果劉爭沒有誠意和我們做買賣的話,又怎麽會先把糧草送過來呢?”
仔細想一想也是,現在袁紹缺糧的地步,已經快要到極限了,其他的地方糧食根本弄不到,雖然前兩個月的時間,才是百姓收獲莊稼的時候,那兩個月,袁紹派遣兵馬出去掃蕩,還能夠搶到一些糧食。
可是現在,百姓都被盧植遷去城裏了,那袁紹出兵去搶也是空手而歸,再弄不到糧食,他們搞不好就隻能殺馬來充當軍糧了。
若是如此,還不如把戰馬賣給劉爭,至少劉爭是唯一一個能夠在這個時候給他們送糧食的人。
要價雖然高,但是糧草這個東西,在這個階段,可是有價無市的啊。
“公與這麽一說,那劉爭好像還真的沒有那麽討厭了,至少他給我們送來的糧食,足以讓我們緩解一下糧食短缺得到危機。”
袁紹想明白了這一通之後,好像還是沒有那麽生氣了,不過郭圖所言,劉爭輕視他的事情,他還是記在心裏,畢竟他本身就對劉爭沒有什麽好感的。
有了劉爭先運輸過來的這些糧食做誘惑,袁紹就算對劉爭有什麽怨言,看在糧草的份上,暫時也隻有認了,隨後同意了劉爭的提議,利用戰馬和他換購糧食。
先運送過來的兩萬石糧草,大大緩解了袁紹的壓力,同時派遣過來的使者自然是袁舟,袁舟代表劉爭和袁紹約定了結盟共同對付朝廷的一些事宜。
在袁紹這裏,袁舟得到了禮遇,畢竟都是汝南袁家,不看劉爭的麵子,看袁舟老祖袁京的麵子,袁紹還得叫他一聲小叔。
袁紹答應的馬匹,也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就在劉爭和袁紹這邊結盟談判和買賣交易的時候,並州的丁原,也終於整軍完畢,開始率領並州的三萬大軍,逐漸南下,前往南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