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為了自由世界(二)
第二百八十七章 為了自由世界之埃塞俄比亞
在西班牙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中國也沒有停下自己發展的速度,國內的穩定發展也讓中國政府有了把目光投向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時間,國際上的其他事物都開始積極的參與。在決定援助西班牙之後,張良又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非洲。
埃塞俄比亞,又稱阿比西尼亞,地處非洲東北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於非洲之角,是掌控紅海進入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路。這個國家直到近代才逐漸為人們所了解,這是一個古老的農奴製的國家,同時該國家也是非洲最為古老的基督教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利吉加蘇(Lij Jasu)轉而信仰伊斯蘭教,這使得埃塞俄比亞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屬國。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極度的瘋狂,後來利吉加蘇被地方長官塔法裏(Tafari Makonnen)於1916年9月領導的起義推翻。一個月後,塔法裏帶領其私人衛隊進入了哈拉爾並且屠殺了大量的穆斯林,其中包括許多索馬裏人。取得勝利後,人們認為25歲的塔法裏太過年輕不能擔任國王,於是他們推選老國王的女兒曹蒂圖(Zauditu)做女王,而塔法裏擔任王儲兼攝政王。一戰的結束沒能給埃塞俄比亞帶來和平,為了爭奪在當地的利益,各方爭鬥不休。1921年曹蒂圖和塔法裏之間由於政見相左再次引發了內戰,內戰中塔法裏最終奪取了政權,成了埃塞俄比亞的國王。
但是在塔法裏成功後並沒有讓這個非洲少有的獨立自主的國家贏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在他上台後,許多省長官都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且比國王軍隊實力還要強大,國家隻能保持名義上的統一!為了對抗這種挑戰,國王建立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這支隊伍配備了現代化的裝備,還有一支小規模不到300架飛機的空軍,這支空軍部隊的飛機主要是中國製造的F1式單翼性戰鬥機,另有少量的F2式戰鬥機。另外還有幾十名中國空軍的顧問!
中國是在20年代末期進入非洲,並且進入了這個被英法意三國殖民地包圍中的國家,在塔法裏也就是海爾·塞拉西一世上台後就在積極尋求擺脫西方國家的威脅並力圖重振埃塞俄比亞的雄風,但是在這些西方國家的包圍下他並沒有什麽好的選擇,上述三國誰也不想讓對方進入這個國家,就是塔法裏自己也不想,他可不想淪為某一個國家的殖民地。在尋求外援的時候,最開始他把目光轉向了美國這個國家,但是美國的那些政治條件讓塔法裏很是憤慨和無奈。尤其是進行現代化的民主改革讓塔法裏更加不願意,為了自己的權力他能通過政變和戰爭來達成目的,現在好不容易成功了,怎麽能夠放棄呢?好在在他最為為難的時候,中國的駐埃塞俄比亞的大使館一個工作人員在一次酒會後談起了可以給予偉大的海爾·塞拉西一世幫助。對於中國雖然他們戰勝了蘇俄和日本的光輝戰績讓塞拉西一世陛下很是讚賞,但是長時間受到的西方教育讓他首先考慮到西方國家。現在中國主動站起來,讓塞拉西一世眼前一亮,“對,還有中國,上帝。還有強大的中國能讓我們選擇。”塔法裏高興的叫道。
在興奮過後,他還是馬上冷靜下來,對那名中國使館的工作人員說道:“不知道貴國還有什麽要求沒有。”
那名工作人員微笑著說道:“尊貴的國王陛下,我們不像西方人那樣提那麽多條件。對你們國家的內政我們不會幹涉。你們如何發展是你們的事情,我們的唯一的要求就是我們商人在進入其他省份的時候,國王陛下能夠和其他的省的長官協調好無比保證我們國家人員的安全。另外,我們那些投資建設的工程也是需要國王陛下保證安全。不知這些國王陛下能辦到嗎?”
聽著這些條件塔法裏鬆了口氣,忙應承了下來,在1930年剛剛到來的時候,和中國的合作就正式開展開來,除了那些空軍顧問,在一年後有懇求中國方麵派來200多名陸軍顧問軍官,幫助塔法裏訓練新的現代化的軍隊。到了1935年除了中央軍外大部分的埃塞俄比亞軍隊仍是封建舊式軍隊,離現代化軍隊有較大差距。埃塞俄比亞的軍隊總數大約有一百萬,但軍隊中有的人是出於對基督教的忠誠;有的是出於對政府的支持;有的則僅僅是為了獲得食物和金錢。唯一比較好的就是35萬的中央軍,這些軍隊在中國顧問團三年的努力下雖然還和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有差距,但是總算還是有了現代化軍隊的樣子。
埃塞俄比亞中央政府財力有限,一般無法維持部隊長時間野外作戰,但有時埃塞俄比亞士兵也能連續作戰超過7個月。戰爭中埃塞俄比亞軍隊麵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如何將兵力從王國的各個地區運送到戰區,一般情況下地方部隊在地方長官周邊集結,而國王自己的軍隊則在亞的斯亞貝巴集結。各省的長官擁有自己的武裝衛隊,其成員多數從無業的青年中征召,其人數多少代表了長官的地位。 許多年輕的官僚在被征召時也會加入政府軍,他們通常會帶著自己的仆人,那些境況較好的士兵則會帶著自己的配偶和子女。
埃塞俄比亞的國防體係非常落後,在遭遇外族入侵等緊急情況時國王是最高指揮官,國王以下是政府官員或者由戰爭部長領導的顧問委員會。在這些官員以下,指揮權分散在各個省份的長官手中。
在中央軍中由於大部分軍人並不能讓塔法裏陛下放心,所以在後來又組建了帝國衛隊,國王把帝國衛隊作為自己的親軍,並且國王把帝國衛隊視為埃塞俄比亞現代化軍隊的核心。塔法裏的帝國衛隊非常精銳,它集中全國所有的裝甲力量,帝國衛隊包括一個步兵營、一個騎兵中隊和一個軍樂隊、三個輜重營(中國製造和英式卡車為多)、兩個裝甲車連(多為中國製造的獵豹式輕型坦克)、四個通訊連。到了1935年,僅在國都周圍的帝國衛隊就有5000人,各地還分散駐紮有大約15000人的帝國衛隊,另外還有六個營正在組建,其中就有一個裝甲營、兩個騎兵營以及一個炮營。騎兵的戰馬全部都是從澳大利亞進口高頭大馬,在當時一個前來訪問的英國軍事代表團曾用“非常特別的軍隊”來形容帝國衛隊。
不過在中國支持下快速強大起來的埃塞俄比亞並不是左右國家願意看見的,意大利就是最明顯的一個。 意大利圖謀埃塞俄比亞的野心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後期,意大利就曾發動過征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但由於1896年阿德瓦戰役的慘敗,意大利的圖謀沒有得逞。一戰後,隨著法西斯勢力的上台,意大利武力吞並埃塞俄比亞的野心又膨脹起來。但由於一戰結束後英法勢力已滲入埃塞俄比亞,而法國控製著埃塞俄比亞港口吉布提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鐵路運營,這意味著意大利要想獨吞埃塞俄比亞,必須事先獲得英法的“首肯”。
但是這個時候似乎上帝已經放棄了他那個唯一的黑人信徒國家,意大利處於前所未有的有利地位,1933年德國希特勒上台後積極擴充軍備,並於10月退出國聯裁軍大會。麵對德國形勢的惡化,法國憂心忡忡,為了控製局勢的發展,法國開始尋找新的盟友以加強軍事同盟,為此法國決定改善與意大利的關係。法國軍方認為,法國一旦與意大利結盟,不但可以把法意邊境的10個師調到法德邊境上來,而且可以在必要時調回駐北非的法軍,這對改善法德軍事力量對比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法國親近的表示,意大利反應積極,不過意大利的目的並不在於遏製德國,而是爭取法國在意大利東非擴張特別是埃塞俄比亞問題上的寬鬆態度。而此時法國政策的調整無疑給意大利提供了一個求之不得的機會。
在拉攏意大利的問題上,法國的目的十分明確,希望意大利在德國重整軍備問題上支持法國立場;其二,如果恢複裁軍談判,法意應相互支持保留對德優勢,以確保本國安全;第三,意大利須在奧地利獨立問題上與法國合作。而意大利的態度也非常明朗:要求法國放棄在埃塞俄比亞的權利,允許意大利參與吉布提──亞的斯亞貝巴鐵路的經營,並支持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自行修建鐵路。為了換取在對德問題上意大利的支持,法國決定出讓埃塞俄比亞的權利,1935年1月7日晚,法國和意大利在羅馬簽署了一項最終協定,這就是《羅馬協定》。協定中法國用埃塞俄比亞作為籌碼換取了意大利在德國重整軍備和奧地利獨立問題上的支持。正式這個協定為了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