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蘇德戰爭爆發
第三百三十章 蘇德戰爭爆發
在亞洲地區因為台灣問題中日兩國戰拔弩張的時候,在希特勒占領法國後,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的歐洲大陸再次的硝煙彌漫起來。希特勒在剛剛占領法國後製定的關於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正式啟動。德國開始了針對蘇聯的進攻者依情況頓時讓正在準備登陸台灣作戰的中國上下興奮不已,因為這樣北方的戰線壓力勢必會輕很多。
希特勒入侵蘇聯是早有預謀的,二十世紀30年代,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領導的德國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一直采取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免遭軍事擴張勢頭正猛的德意誌帝國損害,並且想將德國這股他們認為的禍水引向蘇聯。在歐戰戰雲密布的時候,斯大林對英法的妥協極端失望,他宣布停止和英法等國的軍事聯盟談判,轉而和納粹德意誌帝國修好,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同時,德國因為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作戰,也要尋求先穩住蘇聯。這時,蘇聯和德國開始互相接近。這時的德意誌帝國和蘇聯,歐洲這兩個被西方社會認為是最強大的專製國家,雖然曾經是不共戴天的仇敵,卻因政治現實令他們雙方拋棄了西方國家認為是無法逾越的意識形態的鴻溝,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裏賓特洛甫條約》)。該條約中包括了“秘密附屬議定書”。劃分兩國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以及東歐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這時,當時世界麵積第三大的國家(當時麵積最大國是大英帝國,麵積第二大國是法國)、世界第二的工業國和德國媾和,讓英法獨自麵對強悍的法西斯德國,隻能吞咽自己綏靖政策種下的苦果。
在德國完成了在西歐的西線戰爭之後,希特勒終於把目光再次投向了蘇聯,因為這個時候的德國已經沒有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在進攻英國的人“海獅計劃”失敗後,德國就果斷的轉移了自己的作戰目標,但為了掩蓋“巴巴羅薩計劃”,德國又開始大造輿論,試圖想讓世人相信,它要實施“海獅計劃”。德國采取了許多手段來迷惑人們的視線。他們先是製造假象,大量地印發英國地圖,給部隊配備大量英語翻譯,並在英吉利海峽和加萊海峽沿岸集結大量的渡海及登陸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許多假火箭,派部隊頻繁地進行登陸作戰演習,造成部隊要大規模進攻英國的假象。然後,德軍大規模東調,但他們卻放風說,他們是為了在進攻英國之前,到東部地區去休整。
等到這一切都布置完畢後,德國開始從外交上入手,進一步迷惑蘇聯人。他們首先在外交上停止了往常那種對蘇聯的攻擊,而把矛頭轉向英國。德國駐前蘇聯外交官,主動會晤前蘇聯高級官員,向他們解釋說,德軍調往東部,隻是為進攻英國而稍作休整,至於德國向波蘭大舉增兵,實際上是派年輕的士兵去替換將要退役的老兵。德軍向波蘭大量增兵後,德國駐蘇大使便去拜會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予以解釋,並且通知說,德國將取道芬蘭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隊,又解釋說,德軍進入羅馬尼亞是派軍事代表去幫助羅馬尼亞訓練部隊。
由於“海獅計劃”的存在成功地掩蓋了希特勒的作戰意圖,至1941年6月中旬止,德國已經在其東部同前蘇聯的邊境上集結了190個師、共約500餘萬人,3800多輛坦克,5萬門大炮和5100多架飛機。但是蘇聯人卻對希特勒的種種承諾和解釋信以為真,因而對德軍的軍事部署並未加以注意。在德國發動進攻前,蘇聯西部邊境各軍區軍以上的司令部均駐在城市裏,部隊也照常進行野營訓練,前沿各師的陣地上隻有個別連隊值班。各軍區的通信部隊還在參加國防施工,野戰炮兵和高射炮兵照常在射擊場打靶或在軍區集訓。蘇聯空軍的飛機多集中於少數幾個機場上。
事實上對於德國會進攻蘇聯這一點,斯大林毫不懷疑,但是隻是他沒有想到回來的這樣快,在他看來德國人會向他們說的那樣擊敗英法之後在進攻蘇聯。實際上在德國占領歐洲大陸的時候,斯大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采取防範德國的係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Урал)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和日本簽署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巴巴羅薩計劃出台半年後,蘇聯還渾然不覺,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斯大林匯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斯大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但是,斯大林的判斷錯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響。
1941年6月22日淩晨3時30分,德國突然不宣而戰,以190個師,5100架飛機,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裏的漫長戰線分為北方、中央、南方3個集團軍群大舉進攻蘇聯。德軍就象在進行軍事演習一樣,十分順利地實施著“巴巴羅薩計劃”,而前蘇聯方麵毫無防備。德軍航空兵對蘇聯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陸海空軍基地及部隊營房施以毀滅性轟炸,致使蘇聯幾乎完全癱瘓。德軍又空襲了蘇聯西部地區的66個飛機場,使蘇軍損失了1200架作戰飛機。蘇軍麵對敵人狂風暴風般的猛烈突襲,差不多完全喪失抵抗能力,隻好向內地撤退。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圍殲白俄羅斯的蘇軍,兵源達50個師另2個旅,進而進攻蘇聯的心髒莫斯科,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是29個師,任務是殲滅波羅的海沿岸的蘇軍,進攻列寧格勒,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向基輔和整個烏克蘭總方向進攻,把烏克蘭的蘇軍主力消滅在第聶伯河以西,兵源達57個師另13個旅。此外,還有直指北方的挪威和芬蘭兩個集團軍,分別向摩爾曼斯克和列寧格勒方向實施突擊。
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蘇聯西部城市、海空軍基地、通訊設施,在德軍航空兵襲擊之下嚴重受損,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於癱瘓。德軍在戰爭的第一天就前進了50至60公裏。蘇聯國防委員會在戰況不明的情況下,於當晚發布不切實際的命令,要求邊境軍區實施猛烈反擊,消滅入侵之敵,這種盲目的指揮使前線戰況更加惡化。
另外蘇軍在斯大林的大清洗之下也遭到了極大削弱,現任的軍官積極缺乏作戰指揮能力,和作戰相比他們更擅長的是喊口號。在戰爭的頭一周,德軍憑借突然進攻、武器裝備上的優勢、軍隊早已動員和集中並有作戰經驗等優勢,打得極其順手,中央集團軍群已推進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Минск),南方集團軍群的前鋒,已近至通向基輔的接近地,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渡過西德維納河。
麵對有備而來的德軍,蘇軍猝不及防,蘇聯政府雖然采取緊急措施,把前沿軍區改為方麵軍,成立了蘇軍統帥部,但由於大量工作未能搶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緒,因而在戰爭開始時嚴重失利,由於蘇軍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便有28個師被全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蘇軍被俘。德國的進攻取得了驚人的成功,蘇聯完全被德國的突然閃電式的進攻給打懵了。
德軍在占領明斯克後,7月15日,通過激烈戰鬥,攻占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合圍了蘇軍十幾個師,切斷了蘇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幹線明斯克-莫斯科公路,並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司令部設在此地。而此時德軍離莫斯科僅有380公裏了。截止到此時德軍的進攻還是相當順利,蘇聯在德國的打擊毫無還手能力。
這時德軍犯了一個可能是事關全局的錯誤,德軍分調部分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進攻南方的基輔,以占領蘇聯的糧倉——烏克蘭。當時的情形是德意誌國防軍在巴巴洛薩行動開始後,在北部及中部戰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隻是在南方留下一個巨大的突出部,在這裏有一支龐大的紅軍,包括幾乎整個西南方麵軍,在烏曼戰役中雖然取得很重大的勝利,但大部份紅軍在謝苗·布瓊尼 的指揮下仍然留在基輔一帶,雖然由於大部份裝甲力量已在烏曼戰役中被消滅,他們因此缺乏裝甲及機動力量,不可能再威脅德軍的進攻。但在當時這仍然是紅軍在東線的最大一支部隊,這樣的存在讓德國方麵寢食難安。
8月底,德意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麵臨抉擇,向莫斯科繼續進攻或消滅南麵的蘇軍,由於南方集團軍沒有足夠力量包圍及消滅敵軍,中央集團軍需要提供支持以完成任務,經過爭論後,第2裝甲集團及第2軍團從中央集團軍轉屬南方集團軍及向南推進,在基輔以東與南方集團軍進攻部隊會合。
德軍深遠的正麵突擊和隨後的翼側突擊,把方麵軍割裂成幾個孤立集團。基輔西北該方麵軍右翼的第5集團軍,在科羅斯堅築壘地域陣地戰鬥約一個半月,以其行動牽製德軍共約10個師。該集團軍對直接進攻基輔的德軍集團翼側實施的反突擊,大大改善了守城蘇軍的處境。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指示,集團軍在8月下旬退守基輔以北新的防禦地區。第6、第12集團軍及第18集團軍一部共20個師在基輔西南、方麵軍左翼進行苦戰。
蘇軍的頑強抵抗和多次反突擊,使“西南”集團軍群左翼的進攻受到長時間的遲滯,迫使德軍統帥部從莫斯科方向調“中央”集團軍群的一大部分兵力——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和坦克第2集群(司令為古德裏安上將)來對付西南方麵軍。德軍的計劃是,坦克第2集群從圖比齊夫斯克以西渡過傑斯納河向南挺進,直插基輔後方的羅姆內;第2集團軍從戈梅爾向南運動,掩護坦克第2集群的右翼;坦克第1集群則從第聶伯河河灣上的克列緬丘格向北進攻,與坦克第2集群在羅姆內和洛赫維察地區會合,把第聶伯河西岸的蘇軍切斷在大河曲一帶;第17集團軍負責把蘇軍牽製在切爾卡瑟以北第聶伯河河灣,同時掩護坦克第1集群的左翼;第6集團軍向東,渡過第聶伯河,進入基輔,並開始圍殲這批蘇軍重兵集團。
8月8日,德軍坦克第2集群和第2集團軍開始向斯塔羅杜布、科諾托普方向和戈梅利、切爾尼戈夫方向發展進攻。此時,蘇軍識破了德軍企圖,於8月19日命令將西南方麵軍各集團軍撤至第聶伯河對岸,沿東岸組織防禦。在西岸,蘇軍僅應堅守基輔地域的陣地。為了掩護方麵軍右翼,由其他地段撤下來的兵團重新組建的第40集團軍,在科諾托普以北沿傑斯納河展開。大本營責成布良斯克方麵軍防止德軍從北麵突向西南方麵軍後方。但該方麵軍未能完成所受領的任務和阻止德軍的翼側運動。9月初,德軍進抵傑斯納河,並在紹斯特卡、科羅普、維布利等地域進行了強渡。9月10日,坦克第2集群先遣部隊在西南方麵軍後方奪取了羅姆內市。
在蘇軍西南方麵軍南翼,德軍於9月11日強渡了第聶伯河,並在克列緬丘格地域奪取了一個登陸場。在此地行動的第38集團軍(由大本營預備隊轉隸該方麵軍)未能清除這個登陸場。9月12日,坦克第1集群從該登陸場向盧布內總方向發起進攻。蘇軍此時麵臨被合圍的危險,蘇軍西南方麵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為保存蘇軍有生力量,不顧被送上軍事法庭的危險,自行下令部隊全線後撤,但這一命令卻很快被蘇軍最高統帥部給撤銷了,蘇軍最高統帥反而要求西南方麵軍要實施更加積極的戰術,對德軍發起反攻。蘇軍錯過了最後時機。9月15日,由於布良斯克方麵軍的葉廖緬科未能實現他向斯大林作出的“粉碎古德裏安”的保證,古德裏安與克萊斯特的裝甲集群在洛赫維察會師,西南方麵軍被德軍合圍。於是,西南方麵軍4個集團軍,即第21(9月6日由布良斯克方麵軍轉隸西南方麵軍)、第5、第37、第26集團軍,陷入了合圍。
西南方麵軍的部隊迅速被德軍分割包圍,陷入了一片混亂。9月17日,斯大林讓蘇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下令同意西南方麵軍突圍,但為時已晚。9月19日,基輔陷落。西南方麵軍在被合圍中繼續戰鬥。為其解圍的嚐試由於兵力不足而無結果。僅部分軍隊得以分成小群向東突圍,共有15萬官兵最後得以突出德軍重圍。9月20日,方麵軍司令基爾波諾斯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布爾米斯堅科和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在突圍戰鬥中陣亡,第5集團軍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將被俘,9月26日,西南方麵軍基本被殲。在27日剩餘的蘇聯紅軍殘部在接替布瓊尼指揮的蘇聯元帥鐵木辛哥率領下退往別洛波利耶、希沙基、克拉斯諾格勒一線組織堅固防禦的任務。
這場戰役中蘇軍損失約70萬人,有665000人被俘,德軍擊毀或繳獲884輛坦克,3718門火炮,3500輛車輛,可謂戰果輝煌。德軍亦損失10萬餘人。在西南集團軍群在基輔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9月,北方集團軍群已經占領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全部,進抵列寧格勒近郊,並聯合芬蘭軍隊完全封鎖了列寧格勒,開始了持續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德軍雖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勝利,但在北路列寧格勒卻陷入了長時間的拉鋸戰,而中路因為一大部分兵力被抽調到西南方向,而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好時機,同時錯過了一舉擊潰蘇聯的最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