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茶葉問題
皇明車馬這一年生意那是相當火爆,太子遇刺之事等於給馬車打了一個大廣告。
幾十人圍攻,弩箭加上手雷全用上,都沒有破壞馬車,太子也安然無恙。
何況皇明車馬又給馬車進行了針對性升級,各種防護又上了一個台階。
又加入了大明最新科技彈簧鋼和轉向鋼軸承,使得車子的舒適性又上了一個台階。
皇明車馬承諾,新車隻是在裝飾上去掉了一些皇家獨有的逾製的標誌,但是內部的防護跟太子所用的一樣。
而且每輛車僅僅一千兩銀子,加上內部裝飾之後也不過一千兩百兩。
而新車型僅僅生產一千輛,第一到十號車皇家專用,第一到第五都是皇上和皇後用的。
一號車就是崇禎的龍攆大駕,對應的是最大規模的出行。八個輪子,六匹馬拉動,上麵鑲嵌有金銀玉器,寶石珍珠;車身還雕刻有龍鳳圖案,盡顯皇家的尊貴豪華氣派。
馬車上有軟榻,可以坐著也可以休息,後邊還有茅廁,車上可以辦公,可以接見臣僚,也可以和皇後一起出行。
本來朱慈烺考慮過房車設計,但是想到天子出巡,哪裏還需要自己在屋子裏做飯,所以去掉這些不必要的設計。
龍輦僅有皇帝和皇後可以乘坐,也是皇權至高無上的標誌。
二號車就是法駕對應的是中等出行規模,六輪六馬同樣的設計,隻是規模上小了一點。
三號車是小駕,對應的是京城和皇城內短距離出行,四輪雙馬。
四號是皇後的鳳攆,皇後並沒有大駕,若果這等規模的出行,一般皇後跟天子都要同乘一車。
五號為鳳攆小駕,是皇後在內宮用車。
六號七號為皇嫂鳳攆,也就是崇禎他嫂子,張皇後的車駕。
八號九號為朱慈烺的車駕,同樣沒有大駕。
之後是諸王車駕,在後麵是嬪妃和諸皇子車駕。
從一百之後才開始對外出售。
這次這種特殊車輛的出售除了要求先交錢之外,還要核驗購車之人的身份。
第一為皇室宗親、諸王親貴、大明勳貴。
第二為中樞重臣、邊關要員、為國有大功者。
第三為地方名宿、納捐輸國、為民行善過萬者。
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其餘人不管多有錢,也一律不許購買。
反正朱慈烺就是把後世豪車的銷售理念和逼格給搬到大明。
皇家自用和送給諸王目的就是提升這種車的身價,而規定購買人群,同樣也是提高這種車的身價。
看著好像是限製重重,實際上能買的起這種車的絕大多數就是這些人了,達不到上述三條的一般也買不起這麽豪華的馬車。
總之朱慈烺把原本正正經經的歲賜搞得越來越商業化,看著像是送給宗室諸王好處,實際上朱慈烺就是用他們做廣告。
價值一百多萬兩銀子的東西,真正的成本不過幾十萬兩,但是朱慈烺確能從中在賺一百多萬。不僅能回本,每年盈利還非常可觀。
崇禎要的是麵子,反正他看看禮單也是怕禮部和太子太摳門送的東西不值錢丟了他的臉麵。
看過禮單之後崇禎突然抬頭問道:“唐王最近在做什麽?”
王承恩自然知道崇禎說的這個唐王並不是現在的唐王,而是前唐王朱聿鍵。
王承恩躬身道:“唐王自從退籍之後,一直在南陽臥龍崗結廬而居,常常和當地名士談天論地。
有時還吟詩作賦,飲酒取樂,談古諷今,針砭時弊,談論國家大事。
對了,唐王還準備參加科舉,聲稱要考個狀元為朝廷出力。”
崇禎冷著臉:“他這是自比臥龍啊!怎麽覺得朝廷覺得朕應該三顧茅廬去請他?”
王承恩待在一邊沒有接話,崇禎想了又想:“算了,由著他去吧!”
處置朱聿鍵自然簡單,但是這影響的是朝廷的臉麵,皇家自己剛說脫籍皇族與普通百姓無異,就處置了唐王這個前皇族。
到時候天下人會怎麽想?以後脫籍的皇族會怎麽想?還在宗室名冊上的那些藩王又會怎麽想?
原本一個籍籍無名的唐王,現在成為了崇禎的一個心病,對方想要靠科舉,崇禎反而鬆了一口氣。
科舉是那麽好考的?就是真的能考上,出頭是那麽容易的?
就算他真的有治理才華,那能不能出頭,還不是看他這個皇帝的安排。
崇禎繼續問道:“太子最近在幹嘛?”
王承恩笑著說道:“太子在梳理江南稅收問題,前一陣子錦衣衛抓住了白蓮教亂匪匪首等人,最近太子殿下好像在了解茶也方麵的問題。”
崇禎一聽茶稅眉頭又皺了起來,江南茶稅一直收不上來,下麵推諉災害等等有時一省茶稅還不到百兩銀子。
如果太子能改變茶稅的問題,大明無異於又增加了一項收入,不說達到宋朝的六七百萬貫,隻要能收個一百萬兩百萬兩銀子,這些錢都足夠辦好些事情。
問完問題,崇禎繼續批閱奏章。
江南金陵城,朱慈烺正在翻看各地茶稅收入明細,然後跟宋朝做對比。
其中問題最大的就是四川了,大明跟宋朝一樣,茶馬交易一直都是用四川的茶葉交易。
但是大明每年四川產的茶葉僅有四百萬斤不到,而宋朝的時候確有兩千萬斤有餘,這個數字肯定不正常。
從曆史來看,當初蒙元南下的時候,四川人民進行了悲壯的抵抗,最終千萬川人僅剩下不到六十萬,明初雖然進行了移民。
但是到了崇禎事情整個四川也不過有三百餘萬百姓,人口少了一大半自然生產力就下降了很多。
而且大明收四川的茶不僅價格給的底,還要再交百分之十的稅,導致川蜀地區種茶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大明茶葉價格一直維持在一百文以下,而宋朝的茶葉價格確一路上漲,甚至達到過近三百文。
而大明朝的茶稅除了四川之外都是采用三十稅一,所以這綜合起來才導致大明茶稅比起宋朝相差百倍。
朱慈烺重新製定了江南稅製,改茶稅為百分之十,但是要是沒有產量,增加稅額也沒啥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