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相信你
三郎和四郎兩人緊緊的抿著嘴,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動作確卻是一點都沒有馬虎,和唐小蘇的動作一樣。
唐小蘇磕完了之後,就又抬頭,目光清澈的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三位前輩,特別理智的說道:“裏正爺爺,吳爺爺,二伯,如果我剛剛說的話,讓你們覺得為難,不好做的話,你們可以當做今天從來都沒有聽過這些話,也不用再繼續幫我們找六郎了,你們之前的情我會記住,不過以後我也不會怪你們的,畢竟我大伯他是舉人身份,與我們的身份不一樣。”
唐小說並沒有一味的要求裏正他們給自己做主,也沒有要求他們非得去找李氏對峙,更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為了自己一家而得罪一個舉人老爺,甚至以後會是一個狀元老爺。
不過就偏偏是這樣,給人留有餘地的話,讓唐耀祖,吳村醫和裏正三人,變得有些猶豫了。
如果說一開始唐小蘇就一味的要求他們怎樣做才好,他們可能會覺得唐小蘇年紀小,不懂事,考慮事情不周全,甚至是有點不講理,強人所難了。
可是現在唐小蘇進退有度,說話不急不慢,條理分明,這哪裏是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小孩子,能說得出來的話呢。
所以,吳村醫和裏正他們現在也很糾結。
一方麵就如唐小蘇說的那樣,他們要去質問的人,可是未來的狀元夫人呢,這一個不小心得罪了他們,以後可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可是如果不去質問的話,他們又覺得沒有臉麵對麵前跪著的三個孩子,尤其還是在昨天拿了唐小蘇的千年人參之後。
最後還是唐耀祖率先出聲表態:“小蘇,如果你說的這一切都是真的,你有沒有證據?”
唐小蘇毫不遲疑地搖頭:“沒有,不過這一切全部都是真的,如果我有一星半點的假話,就罰我們永遠都找不到六郎,更把罰我們一家永遠過得淒淒慘慘,暗無天日,即使一家都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得的得幸福。”
唐小蘇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發一些什麽天打雷劈,什麽不得好死的毒誓,但是說出來的話,卻是又讓人信了幾分。
“小蘇,我信你,就像無憶剛剛說的,我們桃桃花村民風淳樸,沒有人會去做這種事情的,而且這些天我們村裏麵又沒有來外人,更何況那個當時那種情況下,六郎肯定也會擔心劉氏都身體,根本就不可能去跟一個外人走的,所以隻能是熟悉的人。”
唐耀祖一旦決定自己相信唐小蘇,就會順著唐小蘇的思路走,一旦和唐小蘇時間長了,就會被發現,不管是剛剛唐小蘇說的話,還是無憶判斷的一句,唐耀祖得到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六郎的失蹤與他們村子裏麵的人或者是與他的家人脫不了幹係。
“如果這些話是經過無憶嘴裏說出來的,裏正和吳村醫不一定會信,因為他們覺得無憶不了解村子裏的情況,所以不配說桃花村一切。
如果是唐小蘇他們兄妹三人說的,裏正還可以訓斥三人年紀小不懂事,但是現在這些話,卻是從唐耀祖這個大人嘴裏整理說出來的,吳村醫和裏正兩人就不由得又加了一份重視之心。
一個未來的狀元夫人,一個有可能很有前途的唐小蘇,兩人該怎麽選擇,一時間陷入了糾結之中。
而唐耀祖也是個明事理的人,他見裏正和吳村醫為難的模樣,並沒有強迫兩人,也就先開口給兩人找了一個台階下:“裏正,吳叔,這件事是我們的家事,你們要是有什麽顧慮的話,可以先回去。”
裏正和吳村醫兩人都有些訕訕的看著還跪在地上的唐小蘇兄妹三人,一時間沒有立刻就走,還在猶豫。
“裏正爺爺,吳爺爺,你們如果有什麽為難的話,可以先行離開,我們不會怪罪你們的,畢竟這是人之常情嘛。”唐小蘇也開口為兩人鋪墊了台階。
倒是旁邊的無憶看出了裏正和吳村醫兩人的想法。
“裏正爺爺,吳爺爺,雖然我不是你們村子的人,也來這裏不過才一天而已,所以我並不了解你們村子裏麵的人和風俗,
但是你們自己剛剛也說了,你們村子裏麵的人民風淳樸,就是因為你們民風淳樸,所以你們才要將這件事情查個清楚,問個明白,
難道你們願意你們村子裏出現這樣的一則醜聞嗎,而且那個人還有可能是未來的狀元夫人,
你們想想,以後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現在沒人知道,並不代表以後也沒人知道,萬一,哪一天,這件事情忽然爆發起來的時候,那麽你們桃花村的麵子將擱在哪裏,還有這狀元夫人的臉麵又怎麽放?
再往重了一點,說這做了狀元肯定是要去當官的,有這麽一個有黑曆史不省心的夫人,你覺得這個狀元他能當得好嗎?所以你們現在如果查出來的話,那就是在為狀元老爺以後鋪路不,你們是想讓他做一個為民的好官,不讓他受到其夫人的所累。”
本來就有些搖擺不定,猶豫不決的裏正和吳村醫兩人,在聽無憶的一番理所應當的說辭之後,終於下定了決心,決定站在唐小蘇的這一邊。
“小蘇,這件事情有關我們村子裏麵的民風問題,所以你裏正爺爺是必須要問的。”裏正對唐小蘇說道。
“這件事也算上你吳爺爺我一份吧,我這把老骨頭也沒什麽好怕的。”吳村醫揉了揉自己的老胳膊老腿兒,一臉壯誌雄心的說著。
“裏正爺爺,吳爺爺,我們兄妹三人在這裏先謝謝你們了,我們也知道,現在說再多的謝字都沒有用,所以以後我們兄妹三人一定會讓我們桃花村變得和現在不一樣的。”唐小蘇感激看著裏正和吳村醫。
當多年後,李正和吳村醫兩人,看著欣欣向榮,又齊心協力都的村裏人之後,不由得想起了今天的一幕,就不由得暗自是慶幸,慶幸無憶當時的一番話,要不是無憶,他們肯定就錯過了那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