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5章 北京之行(二)
第075章 北京之行(二)
北京曆來被風水學家稱為“山環水抱必有氣”的理想都城。其西部的西山,為太行山脈;北部的軍都山為燕山山脈,均屬昆侖山係。兩山脈在北京的南口(南口是兵家要地)會合形成向東南巽方展開的半圓形大山灣,山灣環抱的是北京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河流又有桑幹河、洋河等在此匯合成永定河。 在地理格局上,“東臨遼碣,西依太行,北連朔漠,背扼軍都,南控中原。”利於發展和控製的戰略。
明成祖朱棣選定北京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氣,又要廢除元代的剩餘王氣。當時的風水師便采用將宮殿中軸東移,使元大都宮殿原中軸落西,處於風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殘餘王氣;鑿掉原中軸線上的禦道盤龍石,廢掉周橋,建設人工景山。這樣,主山(景山)--宮穴(紫禁城)--朝案山(永定門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風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由於後世家裏條件一般以及自己不太喜歡北京的得瑟的緣故,張振嶽並沒有去北京遊玩過。但是對於北京的曆史他卻是耳熟能詳,看著皇宮後麵的景山,他不禁想到一件事,這山本來是不存在的,完全是明成祖為了破掉前朝王氣給人工堆出來的。可最後大明最後一位皇帝的結局卻是在這山上上吊自殺,也不知道到底是破了誰的王氣?
這裏就是北京,張振嶽和隨行的蕭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走過亂糟糟的外城,進入內城準備到兵部述職的張振嶽都忍不住激動起來,這是東方文明最後的繁榮。
和後世那廣闊的天安門廣場不一樣,這個時候沒這玩意,天安門根本見不著,能見著的是大明門。聽老督師孫承宗提過,在天安門至大明門之間,是用石板鋪成的供皇帝出入的中心禦道。沿中心禦道兩側建有連簷通脊長700步的千步廊,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東西朝房各110間,又折而北向各34間。千步廊之外環築高達6米多的朱紅色宮牆。牆外兩側集中了帝國的各大衙門。東宮牆外邊是禮部、吏部、戶部、工部、宗人府、欽天監等有錢有勢的官署(今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曆史博物館一帶),西宮牆外為五軍都督府、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門(今人民大會堂一帶)。
張振嶽和蕭嚴實地踩了一下,除了大明門確實是進不去見不著內情外,這六部的衙門到是好生的氣派。和清代不注重修衙不同,明代是很強調所謂體麵的。
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盡管如此,蕭嚴還是感歎的對張振嶽道:“大哥,這世道變得太快了,想想兩年前咱們還是被刑部追捕的逃犯,現在卻已經是可以出入兵部的武將了。”
張振嶽點點頭:“世事無常,咱們兄弟一路走來不易,所以以後還是要多籌謀一些,不要白費力氣做無用功才好。我已經使錢打探過了,那張老匹夫眼下又投奔了閹黨,雖然外放了山西布政使不在京中。可咱們兄弟在這京師算不得什麽,所以凡事還是小心為好,你特別要注意自己那暴脾氣才是。”
“這個不用大哥說我也知道,出門的時候老三都跟個婆娘似的叮囑了好幾遍了。”蕭嚴很是不在意的說道。
張振嶽搖搖頭:“知道你能聽進去的少,早知道就把你留在覺華島,把你和烏雲其其格的婚事給辦了,省得你總是這般!”
一提到烏雲其其格,蕭嚴立刻被臊得不言聲了,看得張振嶽哈哈大笑。。。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
和清代兵部有名無實不同,雖然同樣隻設立了四司,卻因為是文官政治,這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把大明的軍事牢牢的抓在手中。即使是京營團練,兵部尚書和右都禦史也是有權參讚和協理的。
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來,中國就提前進入到了一個政治相對文明時代,文官政治的時代。關於這個問題張振嶽和蕭嚴曾經在大學宿舍中有過爭論。蕭嚴的觀點很明確,文官毛都不懂,又手無縛雞之力,讓他們指揮軍隊作戰,無異於是一頭豬領導一群獅子。難怪宋朝和明朝最後都無一例外的被關外的野蠻民族給征服了,實在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典型代表。
張振嶽則堅持認為,軍隊隻是國家統治的工具,文官治軍在政治上是一種進步,是法治的基礎。否則一旦讓軍隊有獨立的思想兵形成利益集團,那麽中國就會變成和泰國以及非洲一樣的局麵。而且文官治軍也未必不行,隻是要注意用人,比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這樣的懂行的文官是可以用的。你不能因為出了個有東林黨做靠山就指手畫腳的王化貞或者誰誰誰就把文官治軍一概否定了,畢竟即使是被人詬病宋代文官也出了諸如韓琦、範仲淹這樣的名將。
不過這有明一代,文官治軍顯然是治得有點過了,武將就剩下一個活計了,帶著自己的親信家丁去衝鋒就好了。這種輕視武將,全盤否定武將的做法其結果是大大傷害了武將同誌們的革命積極性,大家帶兵也沒什麽太大好處,政治前途跟後世的保安隊長也沒太多區別,想跟唐朝一樣以邊軍節度使入中樞為相那更無可能。剩下的也就是賺點小錢,撈點外快,過點自己舒心的小日子了,不然還能幹啥?
而在戰場之上,更是出現了四品禦史直接架空主帥,指揮大軍作戰的奇葩現象出現。打贏了,自然是這位文官孔明複生;打輸了,對不起,主帥無能,連本座都被拖累了。武官品秩再高也白搭,你很快就會看到一大堆的同年、同鄉把那彈劾你的奏章如潮水一般朝皇帝那兒砸去,弄不死你也得讓你脫層皮,而等到東林黨這種極端黨同伐異的組織出現後更是達到了極點。這就是為什麽明末會出現王化貞兵敗如山倒,熊廷弼卻被問罪下獄並傳首九邊這樣的咄咄怪事。
這人心散了,隊伍自然也就不好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