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東林禍國論(一)
第033章 東林禍國論(一)
就在張彥宏他們忙著在太行山上招兵買馬,準備對滿清在北方地區的統治進行零敲碎打的時候,南京的政爭已經開始走向高潮。。。
其實阮大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讓張振嶽有些不滿的,按照原定的方案,黃道周這個倔強的老頭子老老實實引退也就算了,張振嶽並沒有打算就此對東林諸公複社諸子進行強力打擊,即使是他們總是不斷在試圖讓自己滾蛋的情況下。
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卻改變了張振嶽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因為楊文驄的彈劾點爆了黨爭的炸藥庫,永泰朝的第一場黨爭就在永泰元年十月的北伐失敗後開始了。。。
在錢謙益很沒有氣節的投降滿清之後,東林黨和複社就失去了傳說中的領袖,而這個時候高舉抗清大旗的黃道周自然就成了東林和複社的新領袖,沒有人在資曆和威望上能和他比肩了。要知道這位可是得到了崇禎皇帝親口評價的,隻是評價的內容不太好:“一生學問隻辦得一張佞口!”
黃道周當時就高聲爭辯:“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辯。臣在君父之前獨獨敢言為佞,豈在君父之前讒謅麵諛者為忠乎?”他厲聲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則邪正混淆,何以治?”這場有名的辯論之後黃道周被連貶六級,調任江西按察司照磨。
崇禎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撫解學龍以“忠孝”為由向朝廷舉薦黃道周。解學龍說:“我明道學宗主,可任輔導(相)。”崇禎一聽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獄,以“偽學欺世”之罪重治。由於幾位大臣力諫,改為廷杖八十,永遠充軍廣西。此番杖謫,使黃道周聲名愈重,“天下稱直諫者,必曰黃石齋。”
可見在明代,君前失儀或者目無君上並不是什麽大罪,甚至還有好處的。難怪有明一代,文官們爭先恐後的罵皇帝,這目的原來就是在求廷杖邀清名,不知道的還真的以為他們是有風骨有氣節呢?這就能很好的解釋這些人為什麽在滿清皇帝麵前跟條狗一樣,因為隻有大明的皇帝把他們當人看,就這麽簡單。
而現在,邀清名的時候到了。
就在楊文驄以禦史的身份彈劾都察院的老大黃道周之後,整個朝廷就沸騰了,至少在東平王張振嶽看來,東林黨和複社很好的向自己展現了一下他們的力量。
隨著“甲申之變研討會”的舉行,東林或者複社都被當局認定為是大明遭此浩劫的原因之一。所以目前的東林黨和複社嚴格來說都已經稱為曆史了,至少他們現在的名字已經變成了忠君社。不過這不重要,他們的組織方式和做事風格沒變就夠了,名字什麽的,真的不重要!
雖然在君權的問題上,黃道周和黃宗羲存在重大分歧,但是在對付阮大铖這幫子奸黨上,他們永遠都是一致的。
在彈劾的第二天,忠君社就開始反擊了。不過他們顯然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反擊,他們的步驟是分兩步來的。第一是力保黃道周,這個比較好辦,不過是文過飾非而已。具體來說就是對錯誤避重就輕,對成績反複擴大。這是老套路了,明代的士大夫人人都會,而且幾百年後的中國政客玩這套也玩得很熟練,隻是碰到不吃這套的老外他們就孫子了。
第二步則是參劾阮大铖,這既能轉移視線,又能直取地方要害,放在戰場上那就是斬將奪旗了。不過這阮大铖如今也是位高權重,羽翼漸豐,要攻擊起來把柄並不好找。最後還是黃宗羲擬定了三個大罪:“勾結閹黨遺禍前朝、異端邪說擾亂朝綱、結黨營私魅惑今上。”
這些罪名嚴格來說都有點憑空指摘的意思,不過沒關係,目的不是要定罪,而是要給諸人一個攻擊的理由而已。既然是理由,那自然是越高尚大越好。
聖人曰:“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現在的阮大铖差不多就是這麽個情況,不僅僅是忠君派,甚至連一部分同情東林和複社的中間派官員也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跟著一起上了折子,彈劾巨奸阮大铖。
這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上折子彈劾,送到懿安皇太後麵前的可是數百名官員聯名的彈劾,不僅僅是官員,候恂那個因為策動左良玉起兵清君側而未能獲得永泰朝任何官位的兒子侯方域也串聯冒辟疆等一批沒有官職的複社士子聯名上書,請求罷免阮大铖。
一時間,阮大铖反到成了眾矢之的,誰都覺得這位老大人的政治生涯走到頭了。
懿安皇太後張嫣並不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局麵,其實很多年前在天啟帝的時候,也曾出現過這樣的局麵,不過那一次是東林黨彈劾魏忠賢而已。現在想想已經是很多年了,雖然後世的正史都認為天啟帝因為魏忠賢的緣故沒有看到東林六君子上的彈劾。但是實際情況張嫣很清楚,天啟帝看到了,而且恰恰是因為看到了,才同意魏忠賢下令去抓人的。不過天啟帝並沒打算弄死他的大臣,事實從宋代開始到明代為止,扣除明太祖和明成祖這兩個皇帝外,其他的皇帝要處死大臣並沒有那麽容易,所謂的東林六君子並不是被處死的,而是在送交司法機關前被時任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用大刑伺候死的。魏忠賢實在是恨透了這些要置自己於死地的東林黨人了,自己在天氣=騏超最初的五年一直對他們禮讓有加,可他們卻非要除掉自己不可。就算是個泥人也有三分土性,更何況是個身心不健全的大太監。可問題是明朝的司法製度決定了,想弄死一個大臣不容易,更何況是六個。
扯遠了,現在的問題是,當時做決定的是天啟帝,並不是懿安皇太後張嫣本人,所以她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了,她想了好一陣子,然後詢問身邊的總管太監劉若愚道:“留中不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