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張燕聞言微微一笑,她原本以為陳逸會問一些類似:什麽樣的認知才是正確的認知這種問題。沒想到陳逸問的卻是:如何知道自己的認知是客觀的,如何保持客觀的認知。


  這二者看似差不多,但是實際上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第一個是問結果,如果陳逸真的這麽問了,那麽張燕隻需要說一些諸如:要看清事物的本源,要尋找事物發展的底層邏輯。之類的回答就可以了。


  而現在陳逸問的是方法,特別還問了張燕是怎麽做的,還需要舉例子。這就不能僅僅隻是籠統的回答就可以的了,就需要說出一些真東西,講講真本事了。


  雖然張燕並不在乎將這些東西說給陳逸聽,她也不是什麽敝帚自珍的人。但是確實沒想到陳逸問問問題含金量會這麽高。


  既然陳逸這苗子不錯,現在也還有一些時間,張燕也就打算簡單的跟陳逸說兩句,沉吟片刻,組織了下語言,便開口了……張燕開口道:“你知道認知是怎麽產生的嗎?”


  陳逸聞言一臉茫然道:“認知怎麽產生?認知不就是觀點、看法嘛,認識到了不就有了嘛。”


  張燕搖了搖頭,看看看手表,時間還早。找了個椅子在陳逸身邊坐下道:“你說得對,那麽你知道認知為什麽會產生誤區嘛?”


  陳逸搖了搖頭,他現在是越發的糊塗了。


  張燕道:“我們的行為來源於我們的認知,每個人都在做著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的事,就即使是那些窮凶極惡的罪犯也是如此,在他們當時看來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是迫不得已的,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他們的認知中法律、規則,或者說他人的分量遠遠在自己之下,雖然事後,在另一個環境中、另一個心態下可能會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得出不同的結果。但是在當時,在他們的認知中他們認為自己做得是對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有人考試作弊,在當時他們看來作弊的好處就是大於壞處的,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我這麽說你理解嗎?”


  陳逸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陳逸皺著眉頭反複的思考著張燕說的話,張燕的話他聽懂了,但是總感覺隻聽懂了表麵,話裏邊的含義並沒有搞清楚。


  看到陳逸點頭,張燕繼續道:“而我們的認知,可以分成兩個角度。分別是對自我的認知he對外界的認知。先說對自我的認知。”


  張燕打開手中的杯子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繼續道:“人對於自我的認知,你覺得是來源於什麽?是真的來源於自我認知嗎?並不是,而是來源於我們認為的他人對我們的認知。這句話可能有點繞,有點燒腦。我們舉個例子,我對於自己在公司表現的認知來源於什麽?通常是來源於什麽?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嗎?還是來源於我認為別人對我的認知、評價呢?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後者?”


  陳逸皺著眉頭想了想:“燕姐,不對吧。是前者呀。我對於自己在公司的表現有自己的評價,可能會去尋求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但是歸根究底還是我自己的評價呀,正因如此不是才會有很多員工覺得老板發的工資少或者待遇低而辭職的事情嘛。”


  張燕笑了:“那我問你,你是憑什麽判斷或者憑什麽評價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工作呢?這個認知或者說評價的標準是什麽呢?你有仔細思考過嗎?”


  陳逸隨口回答道:“當然是普遍情況了,如果大家平均每周寫完一份研究報告,我每周寫完兩份,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那我的表現就是比別人好啊。”


  剛說完,陳逸瞳孔一縮,他被自己的話震驚了,他自己剛剛說了什麽?普遍情況?那麽普遍情況是怎麽產生的?不就是大家或者說是他人認知或者認為的情況嗎?

  張燕笑了:“看來你想到了,這就涉及到了認知的第二種類別,對外界的認知。我們的社會有一種主流的文化,社會學家稱他們為主文化,很好理解是吧。這些主文化是多少年來積累的,社會發展演變所形成的,流傳下來的文化。舉個例子,作為華夏人,炎黃子孫,你看到紅色會感覺到什麽?會想到什麽?”


  陳逸不清楚張燕想表達什麽,但還是回答道:“紅色,會覺得很溫暖,很喜慶,很開心。”


  張燕接著道:“你是不是想到了火,想到了各大慶典的紅地毯,想到了婚禮時門口的彩虹橋,想到了紅彤彤的鞭炮、春聯,想到了春節家家戶戶其樂融融的場麵,所以覺得溫暖、喜慶、開心?”


  陳逸點了點頭。


  張燕道:“這幾年中外接觸的多了,這個情況比較少了。在早些年的時候西方人看到紅色你知道他們會想到什麽嘛?他們會想到血,會想到帶血的生肉、帶血絲的牛排以及一些慘烈的犯罪現場。那麽為什麽同樣是紅色,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呢?紅色本社沒有任何意義,就是一種顏色,和其他顏色一樣,但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文化、習俗,經過很多年的發展、積累、沉澱的形成了一種文化,給紅色賦予了獨特的意義。”


  陳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仿佛知道了張燕要說什麽,好像在萬千思緒中找到了一切的源頭。


  張燕繼續道:“一種顏色是這樣,其他的很多東西也是這樣,比如“愛”這個字,這個字被人們賦予的涵義、寄托的情感就更多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而每一種文化中對於這些又有著或大或小的區別,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衝突。”


  陳逸聽得十分認真。


  張燕喝了口水“而我們作為一個人,作為生活在群體中,生活在一種文化中或者多種文化交織中的人,我們對於外界事物的認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這些文化的影響,就比如我們剛剛說自我認知時,你提到的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自我的評價標準通常情況下是來自於大眾普遍的評判標準。


  這種情況下雖然會讓我們更好的融入集體中,但同時也會因為身處其中不自覺的被帶偏,也就是所謂的“隻緣身在此山中”。所謂的客觀認知就是跳出來,從第三方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不被深處的環境所影響,不是大家常說的“屁股決定腦袋”,不會因為自己身處的位置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換位思考說的是要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是兼顧多種角度,而不是不顧自己原來的角度,就像一開始的時候說的,每一個人做的事在他當時看來都是正確的。如果能過從多種角度,完全深入地進行思考那也是客觀認知的一種體現。


  當然了,在換位思考時如果能夠融入進對方所處的文化帶來的影響那就更好了。所以客觀認知的方法在於客觀,知道幹擾的來源才能排除一切幹擾。如果做不到完全置身事外那就將自己盡可能的融入其中,換位思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換位思考時將自己的帶入人物所處的環境、文化、狀態心境中才能更好的了解對方,從更多的角度了解更多的人,就能更全麵的認知事物的本質和真相。不知道我這麽說你能不能理解?

  陳逸若有所思道:“我理解了一些,但是完全消化還有點難度,我慢慢琢磨琢磨。謝謝燕姐。”


  張燕微微一笑:“你要是跟我說你都理解了,我才不信呢。你看,勇於坦白自己的真實情況,你這就很客觀嘛。好了,時間不早了,快開盤了。就先不跟你聊了。”說完便起身像著自己的位置走去


  “謝謝燕姐。”陳逸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