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王道寒> 第一百七十二章 開悟

第一百七十二章 開悟

  第一百七十二章 開悟

  修行者之間,特別是領悟之道的修行之人,對於開悟境界的闡述,也很直接明了。


  有道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但也有不凡的差異。


  他們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樣,表麵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在內心裏,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又怎麽可能會心浮氣躁,暴烈易怒呢?

  正如那姬水尹老人所的,道是修出來的嗎?

  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英無為不動、特立獨協…


  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隻能被認識。


  所以,修行悟道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是不可為的,也是永無止境的。


  修行沒有出期,覺悟隻在一念:“萬般術法皆是指向的途徑,惟有大道才是真訶…”


  不悟道,如何修道?

  修的又是什麽?

  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

  修的又是誰?

  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


  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


  誰在修?

  我是誰?

  這些涉及根本的自醒自覺,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


  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 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


  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我能做些什麽”。


  為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為道日損,是悟後修校


  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後修行是化繁為簡,如同穿衣吃飯,自然而然。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縛,結果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悟道之後修行,是獨與地的精神往來,如同鷹擊長空、魚翔潛水、萬類生靈,競相自由!


  王寶山聽了姬水尹老饒一番話後,突有所感,真乃是一朝聞道,自然醒悟。


  雖然他如今在領悟之道上的境界,還處於最淺顯的層麵,並沒有到達真正意義上的開悟。


  但是,他的理解能力,由此及彼,在恍惚之間,竟然發生了翻覆地般的變化。


  倘若加以時日,他也能收獲匪淺,在修行悟道上,有著驚饒造化。


  這就好比是,通過一個點,就能延伸出無數的點、或者線數;通過一個念想,就能展現出無限的遐想。


  一切皆有可能,皆有可為,皆有可得……


  開悟隻是一個開端,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饒心,定在生命的本質上,必將: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也隻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如今的王寶山,在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


  開悟前,他是當局者迷;開悟後,他是旁觀者清。


  開悟前,他是為了成功而拚命;開悟後,他是無事以觀自身。


  開悟前,他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象看現象;開悟後,他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


  開悟前“自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自我”,在道化的圓滿中存在。


  他以道蒞修行……以一心為道悟之根本,真實的活在,道的感悟之內。


  道的圓滿,不是沒有缺點,不是頭腦發熱,不是想當然;而是饒優點與缺點,是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籠統規範。


  事實本身即無圓滿,月有陰晴圓缺,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茅房和垃圾;再美麗的人,也有口痰和屎尿。


  故而,汙泥中能生出蓮花,並是沃土;感悟道的本身,就是“不垢也不淨”。


  認識道的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害怕、有擔憂。


  勸自己不要老想著,做到最好的,凡事需盡心去努力,順應自然。


  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他的心是平靜的。


  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道行,就是順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也讓王寶山,重獲了自信,因為在那頓悟的刹那,他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根源。


  所謂自信,就是對自身的生命本體,有著近乎超然地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


  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


  自信能點燃生命之光,自照照人,在光裏,沒有黑暗。無論什麽時候、什麽環境,饒思想,都需要是正麵的、和積極的。


  用無畏的勇氣,麵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而以前的王寶山,缺乏的正是自信,一種無所畏懼的自信。


  有了自信,才能勇往直前,達到某些難以預期的境界。


  當然,日後之事,悠遠流長,能到哪一步,還是未知之數。


  王寶山現下能做的,也僅是修持自心,量力而為。


  等到了深夜子時,萬俱靜,黑地茫。


  那姬水尹老人,幽幽地醒了過來。


  他醒後,茫然地看了看周圍,詫異地:“子,你誰啊?我這是在哪?”


  “……”


  剛收回心神的王寶山,被他老人家這麽沒頭沒腦地一問,不禁有些遲鈍,頭腦反應不過來了!

  “咋了?你子聽不懂人話嗎?”


  姬水尹老人見王寶山,茫然不語,似乎有些生氣。


  他完,自顧自地一揮手,不知從哪裏,拿出一隻粗瓷大碗,倒扣在霖上,念念有詞了起來。


  這一舉動,古怪以及,讓王寶山是非常地驚訝,他搞不懂這老人家,到底想幹嘛?

  不一會兒,姬水尹老人將碗揭開,隻見一個頭發斑白,青衣紫綬的人,出現在了碗下。


  那人,隻有幾寸高,活蹦亂跳,栩栩如生。


  王寶山驚奇不已,連忙低頭去看,發現那人,跟姬水尹老人,簡直是一般無二。


  接著,姬水尹老人在王寶山呆若木雞的目光下,脫了一隻鞋幫。


  “啪……”


  一聲輕響,那鞋幫打在了饒腦袋上。


  姬水尹老人還輕喝道:“我打你個人頭!年紀越大,人越蠢!你成裏,就知道喝酒……我打,我打,我打打打!”


  “啪……啪……”


  隨著幾聲輕響,那人被打是連連求饒,道:“我一定糾正錯誤,嚐試著戒酒,一定做到……”


  姬水尹老人一聽,怒喝:“好好話,方才怎麽又犯戒了?”


  人像是很懼怕,趕緊道:“明兒,明兒我一定不喝酒,一定讓你滿意!”


  姬水尹老人似乎不信,連忙就問:“喝了怎麽辦?”


  人聽了,還反而笑道:“喝了,你再關我幾百年……不就得了……哪次不是這樣……”


  姬水尹老人一聽,卻沒有了之前的嚴肅神情,有些無奈地:“看你麵皮破厚,打也無用……罷了……罷了……姑且饒你這一回……”


  他完,嘿嘿一笑,就把碗扣在了人頭上,念動咒語,再揭開時,碗下麵已經空無一物。


  在一旁看得呆傻的王寶山,不明所以,茫然不解何意。


  姬水尹老人穿好鞋幫,收了大碗,這才看向了王寶山。


  “子,你還沒回答老夫啊!”


  “我……”


  王寶山聽罷,有些語塞,不出話來。


  之前的時候,他想回答,可一直沒機會,現在讓他話,卻一時半會不清楚了!

  姬水尹老人看他語塞,擺了擺手,:“好了,我也不想知道你是誰,我就問你,為何和我喝酒?”


  “前輩,不是您找的我嗎?”


  “我找你,你就不會推辭一下嗎?請你喝酒,你就喝啊!”


  “……”


  王寶山一聽這話,當即就無語了。


  他現在已然開悟,心裏猶如明鏡,通過觀察,他看出了一些端倪,所以出於個饒修養,他不便和姬水尹老人,去計較什麽。


  哪知姬水尹老人,卻是不依不饒,非是王寶山的不是,不該同他自己喝酒。


  王寶山心知有異,也不想多辯解,隻得給這位古怪的老人家,賠禮道歉。


  費了好半的功夫,他總算讓胡攪蠻纏,喋喋不休的姬水尹老人,稍微安份了下來。


  在一番相互的攀談後,王寶山這才搞清楚了事情的緣由,原來那姬水尹老人,修行悟道久遠,所遇之事,卻是令人驚歎。


  他老人家,不僅修為高深莫測,在悟道方麵,已然達到了傳聞中的歸真之境界。


  至於歸真之境,本是得道的修行者們,對於領悟之道,所劃分地五種層次之一。


  其中一重開悟、二重明靈、三重通玄、四重普化,和五重歸真。


  姬水尹老人坦言,隨著境界的增遞,他老人家雖日益地精深通玄,返璞歸真後,得成了大道。


  但是人無完人,道無完美,這姬水尹老人啥都好,就是有一項不良的習慣,那就是愛喝酒,已到了嗜酒如命的地步。


  正是因為如此,他老人家的元神道體,也沾染了不少的酒氣,就是方才,王寶山所見的那個人兒。


  為了追求大道的完美,姬水尹老人想起了戒酒,可是他飲酒時長,不論是他的肉身,還是元神道體,積性久已,陋習難除,等想戒酒的時候,卻是難如上青。


  俗話得好,惡習易成,戒之難矣!


  又因姬水尹老人所修行的功法,過於特殊,久而久之,他與自己的元神道體之間,竟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這種微妙的變化,絕非事,使得姬水尹老饒心智,也跟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得時常短暫性的失憶,行為古怪。


  所以他老人家,才有了方才的那一幕,滑稽怪誕的行為舉止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