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越來越深入的了解
葛長寧早上騎著自行車從學校出來一路打聽尋問,一路走走停停的往劉寧寧家裏走去。今天家訪完最後兩個家庭,五年級班所有學生的家訪就算暫時告一段落了。
原本澆完菜地、摘完菜就回來的梁巧蓮,恰好在路過自己種的水稻田裏查看的時候,卻因為一件事情而耽誤了回家等葛長寧過來家訪的時間。
“嘟嘟嘟……嘟嘟嘟.……”的一陣手機聲響,梁巧蓮從口袋裏拿出手機,用手滑了一下,“喂,你好!”梁巧蓮應答了一聲。
“你好,是寧寧媽媽嗎?我是寧寧的語文老師葛長寧,我到你家門口了,剛才敲門沒人應,你出去了嗎?”手機那頭傳來葛長寧的聲音。
“哦,是葛老師啊,真對不起,本來已經是回到家的,恰好現在在田間這裏有點事要處理一下,真是不好意思。”
“哦,沒事寧寧媽媽,要不我過來找你吧,你家離你那遠嗎?”
“不遠,不遠,離家就兩百來米的地方。葛老師,你往剛才經過一片種水稻田的地方就是了,我就這裏。”
“哦,好的,那我現在就過來。”
梁巧蓮掛掉手機,沿著自己家水稻田旁邊的那條小水溝一路往上查看著,此時早上的太陽也已經出來了,不過還不算太熱。梁巧蓮走到最上遊的時候,才看到從小河溪流旁邊引入到農田小水溝裏的一處位置被泥土堵住了,隻見小水溝裏的水全部隻流進了一家人的水稻田裏,不用問,水全部流進這家人的正是張鳳萍家的水稻田,而梁巧蓮家的水稻田地處在最下遊卻連一點水的都沒有流過來。看到此時的情形,梁巧蓮心裏莫名的生氣。
“這張鳳萍怎麽就那麽自私,隻把水引到自己家裏,別人家的水稻田就不管不顧的,真是氣死人了。”梁巧蓮心裏氣憤道。
葛長寧往回騎到一片水稻田的路口處,隻見遠遠的田埂地頭裏站一個身影在來回走動著。葛長寧把自行車放在路邊,然後從一旁的田埂小路往那個身影的位置走了過去。
“是寧寧媽媽嗎?”快走到梁巧蓮跟前時,葛長寧喊道。
“是的,我是梁巧蓮,寧寧的媽媽,你是葛老師是吧。”梁巧蓮轉身向葛長寧回應道。
“你好,寧寧媽媽。我是葛長寧,是寧寧班的語文老師。”
“你好葛老師,寧寧常跟我提前你,說你是一個很負責任的老師。”梁巧蓮點頭微笑道。
“嗬嗬,這是我們做老師應該要做的。寧寧媽媽挺忙的吧,一大早就在田間地頭幹農活了。”葛長寧說道。
“哎,剛過來水稻田裏看看,看了就賭氣。”梁巧蓮歎氣道。
“怎麽了寧寧媽媽?發生什麽事情了嗎?”
“葛老師,你看,就是隻這條小水溝,本來是大家公用的水源,卻被一個人私自攔截占用了,搞得下遊那邊的水稻田一點水都沒有,本來這段時間就很少小雨了,這水稻田要是沒有水流進來,這種的禾苗就很容易曬枯死了。哎!有些人就是這麽自私。”梁巧蓮指著前麵被泥土堵住的位置說道。
“這確實不太好,公共水源應該大家一起用才對。”
“有些人你怎麽跟她說也說不清楚,以前也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這種人是最讓人討厭的。”
“寧寧媽媽,這種事情以前也發生過嗎?”葛長寧問道。
“是的,鄰裏之間很多矛盾就是這樣造成的。本來大家的水稻田、菜地啊都是交叉連在一起的,理應要互相體諒互相幫助的,但是個別人就是很自私自利,跟她們也講不清道理,所以跟這些人打交道是最令人苦惱的。”
“那這種事情一般通常怎麽處理?”
“你像這個被堵的小水溝,還不是自己來把它拆掉,一般理虧的人她們也不敢怎麽樣,有些事情你凶一點反而沒人欺負你。”梁巧蓮說完,擼起褲腳和袖子走到了小水溝裏,然後用兩隻手把堵在小水溝裏的泥土一點點挖起來,搬到了田埂上。
“寧寧媽媽,要不要我來幫忙,我力氣比較大。”
“不用不用葛老師,弄髒你衣服就不好了,這個我可以搞定。”梁巧蓮邊挖著泥土邊說道。
梁巧蓮挖了好一會,終於把堵在小水溝不的泥土清理完了,小水溝的水沿著溝渠又開始慢慢的往下遊流去。
梁巧蓮在水溝裏洗了洗手和腳,然後站了上來,又開始沿著水流的方向慢慢走過去查看,小水溝裏的水慢慢一點點的開始流到了梁巧蓮家的水稻田裏。
“寧寧媽媽,能問一下你家裏種了多少的水稻田嗎?”葛長寧跟在梁巧蓮的後麵問道。
“葛老師,你看,這就是我家裏種的水稻田了,三分地的田。我們村山多平地少,每家每戶分的很少的田。分的山頭倒是挺多的。”梁巧蓮指了指眼前的一片水稻田說道。
“哦,那你自己家的山頭有沒種桃樹呢?”
“我自己倒沒有種,不懂種果樹,都租給外麵的人去種了。”
“哦,是這樣啊。”
“葛老師,我這邊弄好了,我們回家再聊吧,實在不好意思,讓你站這裏曬了那麽長時間的太陽。”
“沒事,沒事。”
“葛老師,這田埂比較鬆軟,你小心點,別弄髒鞋子了。”梁巧蓮在前麵走的時候邊回頭提醒道。
“哦,沒事,我會小心的。”
回到家的時候,梁巧蓮連忙把葛長寧請進屋裏。
“葛老師,你先坐一會,我去燒點水泡茶。”梁巧蓮說完,走進了廚房裏。
“寧寧媽媽不用客氣,就坐一下聊聊就可以了,不用泡茶。”葛長寧往廚房門口喊道。
“沒事,葛老師,你先坐一下先。”廚房裏傳來梁巧蓮的聲音。
葛長寧坐在客廳的沙發上,隨即環顧起四周來,突然一麵牆上貼的東西吸引了葛長寧的目光。葛長寧站起身,走到那麵牆的麵前一看,原來牆上貼的整整齊齊的都是劉寧寧獲得的獎狀,葛長寧仔細的看著每一張獎狀,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不一會兒,梁巧蓮手裏端了一個水壺從廚房裏走了出來,隻見葛長寧還在認真的看著牆上的獎狀。
“葛老師,這些都是寧寧過去獲得的獎狀來的,每次獲得一張獎狀,寧寧就會把它貼到這麵牆上。”梁巧蓮對著葛長寧說道。
“寧寧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她在班上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葛長寧說完,又回到了座位上坐了下來。
“葛老師,你喝茶。”梁巧蓮把茶杯遞到了葛長寧前麵的桌子旁放下。
“謝謝!”葛長寧用雙手端了起來,輕輕的喝了一小口又放了下來。
“葛老師,聽寧寧說,你之前是大學的體育老師,過來我們桃源小學才半年多的時間。”
“是的,我們學校之前一直有一個專門對口我們桃源村的鄉村扶貧振興、鄉村支教的活動項目,這次我來呢,也是省體育局那邊有個專門針對如何通過體育+旅遊的方式振興鄉村的調研文件,後來我就跟學校和組織申請通過支教的方式,來到我們桃源村來調研,這次支教的時間預計是兩年的時間。”
“哦,原來是這樣子。寧寧還說你不但語文課上的好,而且班上的同學還都喜歡上你的體育課,說經常有好多好玩的體育遊戲。”
“孩子們學習上的積極性以及課外活動的樂趣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動力。最近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做班上學生的家訪活動,所以想更多的了解一下孩子們的現狀以及也想多點跟家長溝通了解。”葛長笑了笑道。
“那葛老師挺辛苦的,一個人要家訪那麽多家庭。”
“這倒不辛苦,其實最辛苦的還是你們家長,有些學生的爸爸媽媽還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在照顧,所以你們都不容易。”
“是啊,我們桃源村有不少的留守兒童。”
“是的,我們都很關注這個群體。對了,聽寧寧說,寧寧的爸爸是在家裏做點小生意的。”
“是的,我們家做豆腐的,然後一大早做好後寧寧他爸爸就要把做好的豆腐拿到鎮上去賣,到了差不多中午才回來。在家裏賺錢滿辛苦的也賺不了什麽錢,不過為了寧寧我們辛苦一點也值得。
“寧寧有你們這樣的爸爸媽媽一定很幸福。寧寧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在班上學習也很認真,一直都是三好學生,也很樂意助人。她的作文裏頭也經常寫到爸爸媽媽,從她寫的作文可以看出她有一個非常勤勞善良的爸爸媽媽。”
“是嗎?葛老師這麽一說,我都怪不好意思了。”梁巧蓮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寧寧那麽優秀,你們一定有一個好的教育方法吧,寧寧媽媽可以分享一下嗎?”
“也沒有什麽教育方法,我和我老公都沒讀到什麽書,我和他以前是經人介紹認識的,當時寧寧她爸爸還在外麵打工,在一家工廠承包了一個食堂,後來生了寧寧,再加上我家公家婆去世的早,最終寧寧她爸爸就決定不在外麵做了,回到家以後就開始自己做豆腐賣,雖然賺錢少了,但是好在一家人能夠天天在一起。寧寧從小一直到上學讀書到現在,學習上都挺自覺的,我們也很少操心過,學習上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完成的。”
“嗯,寧寧自覺性很強,很自律,其實這些都你們平時的家庭教育環境分不開的,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父母的陪伴。”
“我們也沒什麽大本事,隻希望能夠盡可能給到寧寧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我們都隻想著寧寧多讀點書,不要像我們那樣,如果沒有知識沒有本事,將來就算去到外麵也很難有機會給你發展。”
“嗯,這些都是做父母的心願。我相信寧寧也一定會體諒到父母的艱辛。”
“寧寧很懂事,她知道爸爸做點小本買賣不容易,所以經常也會幫著家裏做家務活,幫她爸爸一起磨豆腐這些。”
“寧寧不僅學習好,也是一個很懂事勤快的小女孩。”
“所以我們也感到很欣慰。”
“對了,寧寧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就是剛才在水稻田裏經曆的那件事情,像平時大家的鄰裏關係怎麽樣?”葛長寧問道。
“還算好吧,大家其實相處也沒有什麽。像剛才那件事情,包括你不知道的其他一些事情,你會發現總有幾個人你會很難跟她們溝通、講道理的,有時候在農村反而是誰凶誰有理。農村的家族觀念、宗族觀念很強,所以難免有些人你是相處不來的。何況現在農村好多人為了自己的土地的事情,也會出現很多爭執矛盾。就比方說像我們村裏鋪的那條硬化水泥路,也是搞了好多年才搞成的,就是因為土地問題一直爭執不下,涉及到公共利益私人利益的東西,就會產生很多矛盾。”
“哦,原來是這樣子。”
“葛老師,跟你說這些會不會讓你覺得我們桃源村也不是你想象的那麽好啊。”
“不會不會,我隻是想更多的了解一下農村的真實情況。我其實也了解在農村要處理一些事情會涉及到很多問題,特別是像土地問題,種植、養殖問題包括留守兒童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鄉村振興發展中會麵臨的一些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並不容易。”
“是的,葛老師,你說的很對。不最終的問題還是經濟利益的問題,過去大家都窮,沒什麽利益相爭。現在村裏有了桃樹產業,村裏通了公路,很多外麵打工的人回來重建房子,有錢的人還會再多買些地來建,雖然人不常在這裏住,但是有錢都會把房子建得更好點,這個時候就會涉及到土地利益這些經濟問題了。所以現在不比過去,經濟環境好了,人與人的矛盾也會多了起來。”
“嗯嗯。”葛長寧點了點沒有出聲。
“雖然有不好的地方,不過作為桃源村的村民,都希望自己的家鄉越來越好,將來下一代能夠把家鄉建設的更好。”
“是的,鄉村的振興發展,要靠一代一代的人去努力。鄉村發展好了,才能留住更多的人,也會有更多人願意回來發展。”
“是的,總有一些人要留在農村的,經濟和教育發展起來了,對下一代也有好處。”
“是的,沒錯。今天跟寧寧媽媽聊了那麽多,也了解了我們桃源村裏的很多事情。我也希望接下來能夠為村裏多做點事情,桃源村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這些年無論是過來扶貧的幹部還是支教的老師,他們都為我們桃源村做了很多實事、善事,我們每一個村民都能感受的到,心裏也很感激。”
“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工作,我們隻希望鄉村能夠越來越好。”
在梁巧蓮家家訪完之後,葛長寧又騎著自行車準備去到另一個學生的家裏家訪。一路上,葛長寧的腦海裏,總是浮現出之前每一個家訪的畫麵出來,每到一個家庭都讓葛長寧對桃源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