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你在等我
沈晨之所以想要告訴李治,隻因為不論李二和朝廷如何去做,國家發展的主線脈絡必然是清晰的。
如佛門這些在李治看來極為重要的東西,在沈晨眼裏,其實不過是故事支線,字數不夠的時候湊一湊,字數夠了,主線故事飽滿了,自然也就拉到草稿箱不用管了。
畢竟,哪怕沈晨不出手,隨著自然科學在大唐的普及,百姓對神仙魔佛的認知越來越理性,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再有多大影響力了。
《佛門漸滅十年預案》的提出,不過是沈晨為了加快這個過程,並且在揚州之時,那種與佛門正麵對決的情況下提出來的,算是不得不為之的東西。
但現在,玄奘已經束手就擒,缺少了玄奘的佛門根本不可能形成統一的學術認知,自然不會有如同原先曆史上那種強大的凝聚力,自然也就不足為慮了。
既然如此,將佛門慢慢拖死也是可以選擇的策略,抓不抓緊時間並不是很重要。
但李治卻不知道這些,他隻堅定地以為這是李二給他的考驗,當成政治生命一般地認真做事。
這就令人尷尬了!
如同一個其他省份的學生為了考取清華北大拚命讀書,為此犧牲了寶貴的青春,而你卻知道,清華北大采用搖號機製,而且不允許外地學生參加。
你告訴他努力了也沒用,還是告訴他繼續努力也不會有結果?
這是個問題!
“額……”
李治見沈晨欲言又止,不由得心中好奇的同時生出一份不安,“難道我的做法錯了嗎?”
一時間嚇了一跳,連忙道:“仙師仙師,其實可以不用的,不用的!若是實在不行,那就換個別的方法也行。”
任何事情,都不能隻想到一種解決方法,否則,一旦失敗,將一敗塗地。
政治更加不能!
要解決佛門,李治不可能僅僅把希望壓在《西遊釋厄傳》上,雖然這是最好最簡單最輕鬆最和諧的方法,但他還準備了別的備用預案以防萬一。
若是沈晨不同意,他自然也不會慌了手腳。
看他一副著急的樣子,沈晨有些不忍,最後隻好一聲歎息,將不涉及隻能由李二知道的東西講給他聽……
比如……大唐最多二百年後,將淪為停滯……
“強行用仙界知識拉高蒸汽動力,暫緩電力研究,是大唐目前必須定下的國策,而且,最少一百年不能動搖,你父皇之所以把佛門和稅法交給你處理,是因為現在滿朝重要文武都必須撲在這件事情上,你沒必要考慮太多,隻要覺得有必要,那就去做,時間哪怕拖得長一些,等你父皇做好了國策方向的研究,你再發揮也不遲。”
與其藏著掖著,利用欺騙的方法讓孩子努力學習,還不如直接告訴孩子,讓他選擇他的人生,即便他以後會後悔,那也是他該承受的懲罰。
果然,李治的表現和那個好學生一樣,充滿了對世界的厭棄和對自己努力付出的悲痛。
但和那個好學生不一樣的是,李治如今已是一個帝國的主要人物,所思所想中,不論格局還是全麵性都要比那個好學生更加優秀。
他隻是震驚了好大一會兒,便接受了這個事實,盡管整個人看起來懨懨的,但沒有那個好學生那麽誇張的自暴自棄。
“那仙師的意思是……”
李治發現了,其實沈晨在等他。
這個想法雖然很突兀,但是,聯想到道心催稿盧勝道,和自己寫信,正巧父皇交待下事務,然後他被道心寄給他的《西遊釋厄傳》找到打壓佛門的辦法,最後出於強烈的催更欲望前來,再到沈晨心裏掙紮著告訴他事實。
這一切,似乎都太巧合了!
那麽,唯一的解釋就是諸般事情,都是沈晨在操控。
最有利的證據就是:沈晨不可能不知道道心是個什麽樣的孩子!
四個字形容——無法無天!
讓她催稿盧勝道,她絕對能趕出逃學的事情來!
道心可不是尋常人家的小孩,明麵上與尋常小孩無異,但背地裏,包括學院近衛和皇室在內,誰不是用心嗬護?
這樣的一個孩子逃了那麽多天學,沈晨能不知道?
拜托!
就沈晨江南一行傳回來的卷宗裏,李治看到的可不是一個連自家孩子沒上學都會不知道的神仙!
既然如此,那麽沈晨把他找來,必然已經對大唐走蒸汽朋克道路有了更好的想法。
而這種想法是不能和李二說,甚至隻能欺騙李二的。
沈晨默默地點點頭,見李治用茶水在茶盤上寫下“已知”二字,沈晨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心裏壓著的大石頭重心傾斜了一大片。
帶著李治往後山風景優美的地方行去,沈晨一麵在筆記本上寫下,“電力研究不能斷,可暗中進行”。
李治不知道沈晨為什麽不開口說話,想來想去,隻能把一切歸結在“仙界聽得見”這麽一個不著調的想法上。
“無法大規模試驗,很難。”
李治寫下的幾個字代表了科學研究的最大難題。
任何的研究都不能是閉門造車,彷如後世,理論研究已經對四維空間,甚至更高的空間,或者空間壓縮,或者基因改良有了足夠的展望。
但是,受限於技術,或者大規模使用中才能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多理論僅僅隻能停滯在理論上,而沒有辦法繼續完善下去。
沈晨點點頭,寫下,“寧可讓士兵等槍,也不要讓槍等士兵,大可先行研究,培養理論性人才,待得必要時,一口氣衝出,將成果鋪展,彎道超車,把使用能源從蒸汽拉回電力正軌,便向提升大唐文明,避免大唐文明陷入凝滯。”
蒸汽動力是不可能讓人類衝出地球的。
電力也不行!
但電力卻是走向核動力的捷徑!
沒有電力鋪墊,將蒸汽動力做到極致的大唐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出核動力,衝出地球的。
這個道理李治也懂,他來學院學習了一年,一邊動手實驗,一邊學習理論可不是鬧著玩的。
說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有自然科學知識和精神的太子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