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章 新大唐的準備
可惜,沈晨的想法終歸是不合時宜的,不管是在大唐,還是在未來,或是更遠的未來,並非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而是涉及到生產資料、物種思維等等方麵,除非哪一天人類不再受到資源的約束,也不會受到思維的約束,那個時候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沒有爭鬥,而且,這個資源還要包括生理需要資源和精神需要資源等等,就簡單的比方就是,想要什麽樣的老婆就有什麽樣老婆,而不需要追求爭鬥之後才會有。一旦不能做到,該有的爭鬥還是得有。
從這一點來看,沈晨的想法完全就是在做夢,包括他自己也知道這麽回事,所以,並沒有深入地和程咬金進行探討,而是在送別了程處弼的遠征軍團之後,繼續回到崗位上,繼續埋頭苦苦安排對魔域作戰的事情。
與此同時,在大唐的大洋對岸,新大唐的土地上,李承乾通過大唐遠征軍團的幫忙,終於實現了他的目標,將整個北美洲從西到東全線貫通,隻不過由於百姓數量較少,且大多還是原始部落為主的印第安人的關係,形成了一個橫貫北美洲東西的狹長型的帝國。
為了準備接下來對魔域的戰爭,他首先做的就是建設鐵道和東西兩邊的重要海港。北美洲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各種金屬礦藏數不勝數,在後世自然是不夠的,但在這個時期,卻是充足得無與倫比,於是鐵道在大唐的技術人員的加持下建設得飛快,且在他有意識的邊向東擴張,邊把鐵道修起來的想法下,新大唐貫通北美的時候,就是他的鐵道建設好了的時候。
對於海港的建設則是重中之重,畢竟,新大唐雖然隻是一支偏師,僅僅負責牽製魔域西線的兵團,沒必要像東線大唐對魔域那樣死磕,但是,這畢竟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戰爭,天知道戰爭會被引向什麽方向,若是魔域在被大唐打怕之後,覺得西線好欺負,把重兵壓過來,轉移戰線,那可就好玩了。
為此,李承乾在海港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大,為了加快建設東部海港,他直接把新大唐的技術人員力量抽調一空,還把俘獲的印第安戰俘送到海港幫助建設,一車車的糧食順著鐵道不要成本地往東部海港送去,唯恐那邊不能盡快完成,同時在大唐軍團的屯田開發上,還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首先,所有朝政上的事情統統靠邊,不管之後這支軍團會不會賴著不走,他統統不管,其次是各類物資的提供,完全做到了吞天軍團在開發的第一年裏吃的比他的治下的百姓還好的程度。
就這樣,經過兩年緊趕慢趕地準備,東部以大唐軍團屯田地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基地,涵蓋從礦石冶煉到最後的戰艦成型,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之所以能夠這樣,其實還和沈晨有關,那就是李承乾從沈晨這裏學到的民族融合政策的幫忙。
所謂人生導師四個字可不是白叫的,老師在一個人的人生過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可以超乎想象,對於一個非常崇拜一個老師的孩子,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這個孩子的模仿對象,不管是肢體語言還是其思維想法,孩子都會在無意之中去模仿,然後形成他自己特有的三觀。
若是孩子對老師沒有好感,孩子的模仿對象就會天然地比別人少了一個,這個時候填充模仿對象地位的,往往就會是別的人,比如明星、同學等等,若是遇上個三觀正的還好,但若是遇到個三觀不正的人,那麽,孩子變成壞蛋的幾率就自然而然地增大了。後世有些人會說,某某家的孩子怎麽就不像他的父母那樣,其實,就是因為孩子的模仿對象不是大多數三觀校正的老師,而是別的人的原因。
沈晨和李承乾相處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李承乾對沈晨是由內而外的崇拜,他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模仿沈晨的一舉一動,甚至是沈晨的思維和想法。民族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當李承乾遠遁海外的時候,沈晨的民族政策其實還沒有成熟,至少還沒有和當時的大唐的實際情況相融合,但是,李承乾卻照樣在腦海深處刻下了對沈晨這種溫和的民族政策的喜愛,因此,當他抵達了北美洲之後,照樣受此影響,在大唐人和印第安人的民族融合上刻下了溫和兩個字。
在李承乾設計的民族政策裏,和印第安人合作聯手雙贏是核心,他雖然從來不掩飾自己要擴張疆域的野心,但在擴張的同時,其對待印第安人的政策卻是比較溫和的,首先就體現在他從來不殺印第安戰俘這一點上,下麵的人或許出於戰場上的仇恨,對印第安人有過一些苛責的對待,但在李承乾這裏,卻是根本不允許殺害印第安俘虜的,依仗著熱武器對原始部落的降維打擊,李承乾根本就不怕印第安人造反,所以完全可以讓印第安人好好地活著。
但凡成為了他的俘虜,吃穿用度不一定好,但隻要工作,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總是會被釋放,而且,他對待戰俘完全就像是監督比較嚴苛的打工者,不僅負責吃喝,居然還會給錢,讓戰俘在工作之餘,有閑錢喝點小酒,到美味的唐人小吃店裏吃點好吃的,消遣一下被嚴苛監視的煩悶。僅僅這一個做法,看似付出了很多,其實大大地緩解了戰俘和監視者之間的矛盾,還對當地經濟有了提升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反而收獲了更多的東西。
其次,在對待沒有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上,李承乾同樣采用了合作的方式,且是一種對於印第安人來說比較寬鬆的合作方式,若是合作得深遠一些,李承乾甚至可以除了熱武器以外,對其進行免費的物資提供或者經濟和文化交流,讓雙方都成為收獲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