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隻要我大宋夠大
在趙禎看來,安樂侯就是在崇政殿被自己質疑了幾句,便跑來慈寧宮告自己的狀。
又好氣又好笑的趙禎,便順勢拋給範宇一個難題,以圖能讓範宇知難而退,莫要抬杠。
誰知道這小子竟然不知進退,一口咬定自己與範仲淹所討論的幾個辦法是險招。
更可氣的是,兩位娘娘還替安樂侯幫腔,這可有些讓趙禎不憤了。
後麵的辦法還沒來得及說,隻不過剛剛提到冗官這一項,便被否定了,這等於將一口氣給堵在胸口。
“險棋?”趙禎麵色不預道“這明明都是好辦法,我卻不知險在哪裏,又有哪一條是斷了讀書人的路。”
李太後哼了一聲道“怎地,你身為官家,便聽不進臣子的進諫了嗎?你拉著臉,豈是明君納諫的態度。”
趙禎氣的肚子都要漲氣,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隻得對著李太後拱拱手。
“大娘娘,我怕安樂侯強說大話,不過嚇他一嚇。”趙禎對自己親娘沒脾氣。
範宇這時扶了義母李太後一把,“娘,我與官家是君臣奏對,此時不可象家中那樣隨便。”
李太後這才點點頭,瞥了官家趙禎一眼,“宇兒還未及冠,年紀還小,你可年紀不小了,又是君王,須有兄長愛護幼弟之心。”
趙禎心中苦笑,卻是正經點頭應下。
範宇也不敢多勸,隻得叉開話題,“官家問起,這治理冗官的辦法為何是險棋,那臣便給官家推斷一番就是。”
“所謂明黜陟,便是嚴明官吏升降。此話雖不錯,但是卻太過係統。難道說,朝廷之前便沒有嚴明官吏升降嗎?”範宇接著道“抑僥幸,便是限製僥幸做官與升官。若是如此,恩蔭之製便須廢除,朝中文武豈非盡皆不滿。精貢舉,精簡以重實務,莫不是將天下讀書人所學,廢棄大半。讀書人受了這許多限製,先帝的勸學詩中有一句‘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經學都廢棄過半,這話也便成了空話。彼時,朝中定然爭論不休離心離德,更多的便是陽奉陰違。恐官家亦會受製,而為眾官吏所架空。”
聽了範宇的這些話,趙禎出了一身的冷汗。
雖然知道範宇所指,是這所謂的辦法爭議過大,而且確實會發生。但是趙禎卻是有些聽不進去,這也是人之常情。
“哼!你說這些辦法不好,那你可有更好的辦法?我大宋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官吏也是越來越多,隻是發放奉祿,便可讓三司愁眉不展。莫要隻是非議他人的辦法,你若有好辦法才算。”趙禎還是有些不服氣,認為範宇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那種一味否定別人,自己卻又沒有更好的辦法代替的,其實是最惹人討厭的。
但是範宇並不是這類人,他自然是有辦法。
“官家所問,也正是臣想要說的。”範宇想起後世的文理分科,又想起自己的百工技院,便接著道“自我大宋立國,至今已有七十餘年。太祖太宗平定亂世勵精圖治,使得大宋物埠民豐百姓安定。如此,也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家讀得起書,也才會有這許多的讀書人。這雖然是好事,但是朝廷的官職卻有定數,三年一取士,亦有滿盈而溢患。”
“隻是官家想過沒有,讀書人並非隻有為官一條路。”範宇看向趙禎。
這話說的趙禎有些懵,讀書不做官做什麽,做算命先生嗎?大宋街頭巷尾,到處是算命先生的景象,在趙禎腦中過了一下,便有些不敢想象。
不隻是官家如此想,就是兩位太後也沒想到,範宇會有這等說法。
“讀書人不做官,能做些什麽?”楊太後卻是問了出來。
“有些事情,非讀書人不能做好。”範宇點點頭道“天文之象,地理之學,百工之藝,農耕稼穡之道,皆須讀書人方可做好。”
趙禎聽到這裏,便露出不屑之色道“這不過是些閑人便能做的,隻要肯出汗出力,便可為之,讀書人豈會操此等賤業。”
範宇也不著急,“官家,近日那那天監的楊惟德,可曾向官家上書,修建水運儀象台?”
“此事自然是有的,與你所說的有什麽關係嗎?”趙禎不由皺眉道。
“楊惟德亦是讀書人,所專精之道便是天文。若無這樣的讀書人,官家如何知四時曉節氣催農耕,更不論卜吉凶。”範宇接著道“還有便是這水運儀象台,雖是百工機關,但是其中道理亦甚為深湛,尋常匠人決難為之。若無滿腹的才學,隻怕連看都看不懂。”
“還有稼穡之術,受四時之季、南北之差、水旱之別,須有才學之人專精此道授農人以竅訣,可免南桔北枳,可使田地增收。更須有精通水利之學者,開山破水澆旱排澇,改赤地為良田。還有善製機關器械者,亦須讀書人方可製成巧奪天工之機關,以輕民之徭役節民之力。”範宇一揮手道“若我大宋有半數讀書人為這等人才,則永無冗官之憂。”
範宇無法給趙禎講文理分科是什麽,但是不妨礙告訴他,大宋還須要各種專業人才。
趙禎也聽明白了,這讓讓自己將讀書人都分化到百業之中。
“安樂侯,你雖說的不錯,然而亦為讀書人所厭棄?一朝金榜題名,便是官吏,勞心製人,而非受人所製。不隻為人所敬重,俸祿亦甚為豐厚。如此,豈是讀書人所從他業能比。”趙禎搖了搖頭,卻是不信。
範宇笑道“官家,臣曾上書,請立百工技院。其中雖名為百工,卻是都須讀書的。這些工匠不讀六經,隻讀所從業之書。雖無有科舉之能,但亦是博學多識精於本業之讀書人。若無這等人,司天監的水運儀象台,怕是數十年內難以興建。”
“造作院有了這等讀書人,所造軍器,可使我大宋軍隊無敵於天下,有橫掃之能。”範宇又指了指北方和西方道“隻要我大宋夠大,還怕冗官、冗兵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