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秦權壺
大家都知道,度量衡最早的統一就是在秦代。
當時,秦始皇為了統一重量的標準,鑄造了一批秤砣作為官方的標準砝碼,也就是人們說的秦權。
這些秦權的造型古樸,氣度威嚴,很大程度上展現了秦朝一統天下、統一度量衡的霸氣和權威,所以深受一些文人的喜愛,以至於在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秦權已經成為一個符號,經常出現在各個領域中,比如說一些博古紋中就經常能看到。
不過讓秦權為天下共知的還要數紫砂壺,尤其是用黑紫泥燒製的秦權壺,色澤、器形、氣度都完美的將秦權所代表的涵義給展現出來了。
以至於到了現在,秦權壺已經成為紫砂壺無數壺形中識別度最高的壺形之一。
當然,秦權壺的造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尺寸、形狀都可以因個人的喜好和需求進行調整,畢竟秦權說白了就是一個秤砣,秤砣有圓有方,隻要能把秦權所應有的霸氣和古樸的氣質展現出來就好。
唐先海用來泡茶的那把秦權壺,就是相對有點另類的方形秦權壺,額,準確的說,應該是梯形體,當然也不是標準的梯形體,因為壺的肩部是弧線形的,這小小變動,讓霸氣的秦權壺多了些柔和的氣質,看起來更加美觀,也更加沉穩。
當然,有了這點小變動,這已經可以算作是另外的壺形了,算是方壺和秦權壺的結合體。
反正到了唐先海這個境界,完全有資格這麽做,而且這麽做是有效果的,使這把壺兼具方壺和秦權壺的優點於一體,觀賞性更強,氣度也更好,要不然唐先海也不會用它來待客。
至於徐景行拿在手裏的那把老秦權壺,則是標準的圓形秦權壺,造型敦實,擱在那兒就像一隻大秤砣,但拿在手裏卻相當的輕盈,跟厚重的視覺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拿起來的時候,他甚至被閃了一下。
不過剛拿到手裏,他就皺起眉頭,因為這把壺裏麵沒有靈氣。
按照正常情況來講,一把有了些年頭的老紫砂壺,裏麵應該有一些靈氣才對,可這把壺裏確實一點都沒有。這是什麽情況?有人吸走了?還是本來就沒有。
如果是前者,那他就得小心一些了;如果是後者,那隻能是唐先海看走了眼,把一把新壺當成了老壺。
不過他覺得應該是後者,因為前者實在有些不可思議,這個世界上出現他這樣一個怪家夥已經匪夷所思了,要是再蹦出來一個,那這個世界豈不是要亂套?何況就算真有另外一個人也能吸收古董裏麵的靈氣,他們兩個產生交集的可能性也不高。
也就是說,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是後者——唐先海打眼了。
想到這裏,他覺得有點好笑,唐先海可是玩紫砂的行家,堂堂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陽羨出身的紫砂名字,竟然在 一把紫砂壺上看走了眼。
隻是唐先海並不是讓他鑒別這把壺的新舊,而是讓他判斷一下這把壺的水平。
因此他隻是略一皺眉,便把注意力集中在這把秦權壺的壺身上,捧在手裏上下打量起來,打量片刻,咳嗽一聲,這才開口,“唐先生,這把壺,怎麽說呢,手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這壺的裏子有點別扭。”
“裏子?”
“哦,就是氣質,”徐景行解釋道:“我做雕刻,習慣性的把一件雕刻作品分成麵子和裏子兩個部分,麵子就是能用肉眼看到的因素,比如說造型、做工之類的硬性條件;裏子則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那些因素,比如說咱們常說的氣度、氣韻、氣質之類。”
唐先海恍然,隨即又皺起眉頭,“你的意思是,這把壺的作者手藝好,但底蘊差,是這個意思嗎?”
“是的,就像一個技法嫻熟的畫工,可他隻是技術好,但作品沒有自己的靈魂,想象力和創造性都很差,畫裏麵完全沒有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東西,隻是為了畫畫而畫畫,畫出來的畫跟臨摹的作品一樣……”
徐景行說到這裏,忽然一拍大腿,“我知道這壺哪裏不對勁兒了,這壺,是仿壺,”說著指著這壺身上的刻著的一行字道:“看這字,‘何以品泉,稱之秦權,己亥夏五月彭年’,有題有款,字寫的也不錯,但是,老實說哦,這字跟這壺完全不搭配。”
“怎麽不搭?”唐先海的眼睛更亮。
徐景行將目光移到餘澤誠臉上,“餘先生是書法高手,應該知道真正的書法高手很懂得布局,有多大的空間寫多大的字,字距、行距以及字體結構和走勢都是有講究的,對吧?”
餘澤誠連連點頭,“沒錯,非常講究。”
“可是這把壺上的這幾個字,卻怎麽看怎麽別扭,單個字看,刻的也還不錯,可細看就會發現,第一行的第一字的位置就亂了,就是這個‘何’字,有點偏下,以至於下邊的三個字隻能湊的緊一些,這樣一來,第二行也隻能緊湊著寫,不過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第二行的四個字的間距稍微平均了一些,看起來稍微好了一點,最後是落款,落款在左下方,字體尺寸較小,這個缺陷就更加不明顯了。”
“雖然不明顯,但細看還是能看出來的,”徐景行說著伸手捂住開頭的八個字,隻露出落款給唐先海看,“您單獨看落款,很正常吧?”等唐先海點頭以後,手掌慢慢的向右移,把那八個字一點一點的露出來,當第一行字露出來以後,那種忽然帶來的落差就很明顯了。
“現在,您明白問題出在哪兒了不?”
“有點不明白……”唐先海卻眉頭緊鎖,“誰的作品都會出現偏差啊,我雖然不擅長書法,但也會寫幾筆,在紙上寫字的都是後有可能寫錯位置,何況是在紫砂壺上刻字,這種情況應該很常見吧。”
“沒錯,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是,唐先生,您在製壺的過程中出現這樣的失誤,您會怎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