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雲溪慎得
&1t;nett>&1t;h1>第1o63章 雲溪慎得&1t;/h1>
徐景行本人對海上畫派的畫風還是挺欣賞的,也一度專門模仿過包括吳昌碩在內的海派大師的筆法,不過現在的他的高度已經不再局限於某一單一流派,國內這些主流流派的風格,他基本上都能信手拈來,甚至可以將幾種風格融合在一起,比如說以京津畫派的技法去畫更接地氣的海上畫派的題材。
要不然,他為什麽能得連雲海等一大批老前輩的欣賞?單純的因為身世?顯然不是!
他剛開始跟連雲海在網絡上接觸的時候,可誰都不認識誰呢,連彼此的姓名都不知道,但當時的連老爺子就對他青眼有加了,特別是在看過他的作品之後。
那可是純粹的對小輩的喜愛欣賞,不帶絲毫的雜質。
如果把現在的他擱在古代,以他的畫工,大小也能算個名家了,隻是現代社會對這些東西不太看重,喜歡傳統畫的本來就少,能真正看得懂的就更少了,這樣一來,他這種有水平但沒名氣的小青年自然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
所以以他的眼力,自然能輕而易舉的鑒定出那幅畫的風格流派。
再等他看清楚畫上的款識和鈐印以後,就更加驚訝,有點不太明白這畫為什麽會流落在這種地方。
不是他看不起這所宅子的原主人,實在是這幅畫的作者的名頭實在不小,雖然比不上那幾位最頂尖的海派大師,可也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不是別人,正是被稱為“三吳一馮”中的一馮——馮然。
馮然單名迥,字然,號滌舸,別號嵩山居士,晚年號慎得,五四年才去世。這人也算是個全才,早年精研仕女畫,晚年專攻山水畫,在書法方麵的造詣也不低,工行草篆隸都相當拿手,也會篆刻,據說他的印章大部分都是自個兒刻的。
馮然一輩子賣畫為生,也是一位相當高產的畫家,在三十四年代的時候,跟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一起並成為“三吳一馮”,堪稱是當時海派畫壇的架海紫金梁。
然而馮然雖然高產,但也沒到給錢就畫的地步,本身還是挺矜持的,在滬市陷落以後,常有日偽向他買字買畫,他從來不點頭,實在逼不得已就故意抬高潤筆費,讓那些人自行退去,又一次對方拿重金求字,他實在沒辦法了,就揮毫潑墨寫了一副對聯“不是不歸歸未得,家山雖好虎狼多”的楹聯,借此來諷刺對方。
所以,這位可不是以為單純的畫家,還是一位相當有風骨的畫家。
也因此,馮然的畫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一般情況下隻要出現在市場上就會被人買走,不太會流落到這麽一個小鎮上。
不過當他重新審視這幅畫以後,心裏大概有了數兒,這幅畫之所以會一直留在這兒沒被賣掉,很可能是因為原來的藏家和大肉痣這些人都沒認出來,根本不知道這是馮然的畫。
也不怪他們沒文化,實在是這幅畫的款識和鈐印都不太好分辨。
題跋和落款都是用行書寫的,而且用的也不是“馮然”三個常用落款,而是“雲溪慎得”,不是專業的書畫鑒定人士或者書法家,是不太可能認出來的,四個字中能認出兩個來就算不錯了。
而印章更是篆文印,篆字可比行書還要難辨別,一百個篆字裏麵,普通人可能連三五個都認不出來。
所以,這幅畫的原主人和大肉痣沒能認出來倒也正常。
當然,如果原主人能鑒別出來這幅畫的作者,那肯定是一位眼力不凡的高手,這裏的藏品也輪不到徐景行他們來撿漏兒了。
就像之前那枚玉佩,真正的行家一看就知道是好東西,絕對不會當成普通古董放在家裏,不說找個保險櫃鎖起來,也會貼身戴著或者放在安全的地方,更不會讓林小雅以區區一百一十萬的價格買下來,而且那價格還是幾個人相爭的結果,如若不然,可能十幾萬幾十萬就能買到。
幾十萬撿漏,跟幾十塊錢撿漏,本質上是沒什麽差別的,無非是多賺幾十萬或者少賺幾十萬罷了,對於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