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局勢明朗三方鼎立
蒙哥是個沉得住氣的人,但雅羅斯拉夫一世和麾下的維京人,卻有些不明不白,他們之所以來到哈爾和林,就是為了幫助蒙哥,誰都知道拔都是支持他的,今番雅羅斯拉夫一世親自前來,意圖再明顯不過,蒙哥又何必繼續裝下去?
於是乎,雅羅斯拉夫一世終於還是忍不住,發下命令,但凡是不支持蒙哥的,尤其是乃馬真的人,都將被視為必須要打敗的敵人!
被稱為鐵骨者的維京人,也終於紛紛走上街頭,讓蒙哥的對手感到恐懼和顫抖,讓他們聞風散膽,知難而退!
他們始終想找出那個將雅羅斯拉夫一世的勇士打敗的南朝人,甚至將漢人區都翻了個遍,可惜並沒有找到此人。
其實他們也都知道,那個南朝人並不在漢人區,而是受到魯麗格公主殿下的庇護,想要找到那個人,隻能正麵對抗魯麗格,也就是說,讓蒙哥和貴由正麵交鋒!
可惜蒙哥不是魯莽之人,事情也絕不是這些鐵骨者們所想的那般簡單。
由於雅羅斯拉夫一世的強勢介入,使得哈爾和林的局勢變得緊張起來,雖然仍舊熱鬧,但這種熱鬧之中卻又透著一股山雨欲來的肅殺。
雅羅斯拉夫一世的人在四處耀武揚威,乃馬真就算想要息事寧人,底下那些怯薛歹也咽不下這口氣,僅僅隻是兩三天,城中便爆發了數十起衝突!
蒙古各部族的人齊聚於和林城中,這些人氣血方剛,精力過剩,又想著展現自己的強大和勇氣,是做不了看客的,這種衝突很快就會引發大規模的鬥毆。
有人支持蒙哥,也有人支持貴由,政見不和可不僅僅隻是在心裏嘀咕,而是大聲爭吵對罵,最終大打出手!
在那達慕召開的前五天,這種分歧終於擺上台麵來,支持蒙哥和支持貴由的蒙古族人,分成了兩個陣營,涇渭分明,而蒙哥從一開始的默許,到如今大肆接見自己的支持者,態度上也不再曖昧。
乃馬真生怕蒙哥會發動政變,便調動了怯薛軍,以城中騷亂越甚為由,實行了戒嚴和封鎖,一旦蒙哥有所動作,就會被怯薛軍控製起來!
可到了第二天,雅羅斯拉夫一世的五百鐵骨者開道,蒙哥帶著雅勒泰倫等人,甚至將克烈氏等,一並帶了出去,對外宣稱那達慕即將召開,大家也需要走出野外了。
蒙哥之所以這麽做,完全是因為他的軍隊駐紮在外頭,和林城中沒有他的人馬,而且他這麽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為那達慕安排在和林城外三十裏處的大草場上進行的,這些個首領和皇族需要拖家帶口,必須提前幾天出發。
怯薛軍對此也沒有阻攔的理由,因為怯薛軍是絕對忠於皇家的,終於成吉思汗的家族。
怯薛軍都是挑選貴族的子弟和少部分家世清白的平民子弟充任,但怯薛軍的領袖,直至後來的元朝,都仍舊由四大家族的子孫擔任。
這四大家族便是成吉思汗的四牙,也就是成吉思汗還沒當皇帝,當盜馬賊之時,四處被人攆的時候,四個最好的那可兒,木華黎等四個最好的伴當。
這四個人對成吉思汗的貢獻最大,蒙古帝國能夠建立,這四個人居功至偉,成吉思汗對他們也最好,便是駕崩之前,都留下遺詔,叮囑後世子孫,一定要善待這四個人的後代。
所以怯薛軍一直掌控在這四大家族的手中,不會偏幫窩闊台或者拖雷等任何一方,誰是真正有益於蒙古帝國,他們就支持誰。
確切來說,即便成吉思汗已經死了,這四大家族仍舊忠於成吉思汗,他們守護的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而是成吉思汗的遺產,成吉思汗留下來的偌大帝國!
蒙哥搬出和林之後,便開始四處拉攏支持者,當初拖雷監國,十二萬多蒙古軍隊,他的手中掌控十一萬多,可見他在這些人的心中,擁有著多麽巨大的威望。
蒙哥是拖雷的兒子,這些人自然將這份擁戴,轉移到了蒙哥的身上!
但乃馬真和貴由也不是束手無策,大忽裏台是蒙古族的基本政治製度,部族之中但凡有什麽大事,無一不是通過大忽裏台來決定的。
部落裏頭的小事情,首領能夠決定,可重要職務的任免,則需要忽裏台會議來商量決定,這種長老圓桌會議,存在著一定的民主性質,也一直沿用了下來。
便是鐵木真這個成吉思汗的封號,也是舉行了大忽裏台,由大忽裏台會議賜予的。
也正是因為大忽裏台乃是蒙古帝國最重要的政治活動,所以無論是蒙古帝國內部的人,還是遠征塞外或者西方的人,都必須班師回朝,來參加這個活動。
早先舉行大忽裏台,西征的那些人都必須回來,仗才打到一半,蒙古大軍便匆匆退軍,也給歐洲那些小國家,留了喘息之機。
貴由從西方撤軍之後,從維也納和馬穆魯克王朝,帶回了不少馬木留克雇傭兵,這些馬木留克雇傭兵的個人作戰能力,或許不如維京人的鐵骨者,但若論起團隊作戰,他們的作戰能力卻遠超維京人!
馬木留克雇傭兵本來都是奴隸,可他們善於作戰,並養成了極其厲害的攻防戰術,後來竟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朝!
奴隸出身,卻團結一致,建立屬於自己的王朝,馬木留克奴隸們擁有著足以讓自己驕傲,讓全世界尊敬的無上成就!
可惜他們終究是奴隸,打仗還行,管理國家卻不怎地,蒙古人一打過來,他們內部就出現了問題。
貴由參加西征並沒有太大的成就,也不如拔都和蒙古這般耀眼,但他卻抓到了關鍵,他是個善於投機的人,所以他將馬木留克雇傭兵,都帶了回來,這些馬木留克,隻忠誠於貴由,可以說是貴由的“怯薛軍”!
領主們一個個離開哈爾和林,耶律楚材又領著不少文武官員,擁戴著窩闊台的孫子失烈們,離開和林,前往大忽裏台的召開地。
如此一來,哈爾和林竟似一夜之間搬空了,隻剩下乃馬真和貴由,隱約有種眾叛親離的意味。
乃馬真對此也很是惱怒,隱忍了這麽久,她也已經知道,即便再隱忍下去,局麵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這種隱忍,反而會讓人覺著他們懦弱。
所以她與貴由,也開始變得更加的強勢,四處拉攏那些首領和陸續歸來的軍隊將領。
局勢也漸漸明朗起來,蒙哥和貴由也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麵,雙方陣營也越來越大,而耶律楚材也插入一腳,就更加熱鬧了。
拔都自己沒有率軍回來參加大忽裏台,卻讓雅羅斯拉夫一世帶著人手,支持蒙哥,蒙哥自己,以及弟弟忽必烈,都是軍功赫赫之人,在軍隊之中有著極大的號召力。
貴由雖然打仗弱了些,但有著乃馬真可敦的支持,合罕皇帝駕崩之後,乃馬真臨朝稱製,這是貴由最大的倚仗。
而窩闊台的長孫失烈門有著耶律楚材的支持,耶律楚材作為三朝元老,幾乎大半的官員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朝堂上也都支持失烈門為正統。
局勢明朗之後,大家也就開始扯下遮羞布,撕破臉皮來爭鬥,大大小小數百個部族,全都活動起來,奇貨可居坐地起價,有的隻是為了部族利益,也有的是為了心中那份忠誠,他們紛紛選擇了自己的站隊和立場。
比如拖雷的妻子,克烈氏所在的克烈部,自然是要支持蒙哥的,而蒙古皇族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正,通婚範圍都很小,各大家族之間的牽扯也是錯綜複雜。
也正是因此,他們誰都無法置身事外,蒙古人的政治並沒有太多的爾虞我詐,似耶律楚材這般陰沉的人,也並不會很多,他們崇尚力量,拳頭能夠解決的問題,絕對不用舌頭來措置。
所以三方陣營很快就明朗起來,雖然貴由的勢力仍舊是最大的,但蒙哥在軍隊之中有人心,若真是逼急了,發動政變的話,蒙哥的勝算更大一些。
耶律楚材隻有文武百官的支持,失烈門畢竟是個孩子,誰都知道即便失烈門登基,也是由耶律楚材這樣的顧命大臣來把持朝政,所以反倒是失烈門的呼聲最小。
隨著那些軍隊將領陸續歸來,蒙哥的勢力也越發壯大,乃馬真和貴由也不知提出了怎樣的條件,耶律楚材突然又轉了口風,聲稱貴由畢竟是窩闊台汗的兒子,失烈門的叔叔,朝臣們最終選擇支持貴由!
誰都知道今次大忽裏台決定著蒙古帝國未來的命運,誰都願意參與其中,誰都願意為自己謀求更好的未來。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這場大會必將轟轟烈烈,畢竟名垂青史!
外頭鬧得風風雨雨,楊璟卻與大薩滿等人留在蒙古大帳之中,仿佛一切都跟他們無關一般。
事實上楊璟時刻關注著局勢的走向,關鍵時刻,也會出手挑撥一下,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就怕他們打得不夠熱鬧。
若沒有常神嶽,鐵骨者也不會現身,蒙哥也不會走到台前來,雙方也就不會如此快速交惡,隻要看準了時機,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也都不是不可能的。
魯麗格也已經被放了出來,畢竟乃馬真這邊人手已經不夠用,再繼續將魯麗格禁足,隻能讓他們落了下風。
魯麗格第一時間來拜訪了楊璟,因為楊璟為她招募了常神嶽等人,成為了她最大的助力。
當然了,經過了這麽多事情,魯麗格也不再單純地追求那達慕大會的勝利,她畢竟是皇族之人,對權力的鬥爭雖然不怎麽熱衷,但敏感度還是比其他人要更加靈光。
在那些個皇族和大領主都背棄乃馬真和貴由之時,楊璟卻仍舊留在皇庭之中,魯麗格是非常感激和欣慰的。
而楊璟之所以留在這裏,並非因為乃馬真和貴由,而是因為大薩滿,因為他終於查到了乃馬真手裏握著的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