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崛起崇禎> 第七章 整合人才

第七章 整合人才

  為什麽?

  還不是不堪用!


  曆史上,京城戒嚴,前任命首輔劉宇亮巡視三大營及勇衛營,偌大的一片地方,他從頭到尾半功夫就草草完事。


  接著又巡視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皆敷衍了事。


  之後,劉宇亮自請督察軍情,剛到保定,聽聞盧象升戰死,就開始四處跑路躲避了。


  堂堂一國首輔,才不配位不,就連德也不配位呐。


  而大學士賀逢聖和傅冠雖然能力同樣不足,但二人德行不錯,大明涼涼之後,他們是死節殉國的。


  當然,剛剛被罷黜的方逢年其實也算死節官員。


  隻不過,他開頭的經曆和水太涼錢謙益相似。


  這就是崇禎皇帝為什麽區別對待他們的原因。


  當然了,崇禎皇帝今原本沒有打算拿掉他們,而是想等過一段時間後再調整他們的崗位。


  畢竟,登基第一,他還不想這麽激進。


  奈何,劉宇亮不上道呐!


  這也是大多數大明文臣的德行,不吱吱兩聲,好像顯不出他們的能耐。


  可崇禎皇帝哪有時間聽他們瞎逼逼,這都什麽時候了?


  作為一國之君,朕都要禦駕親征去拚老命了,又豈容他們胡來?

  頒布史上第一戒嚴令,並不是崇禎皇帝心血來潮,而是為禦駕親征做前傾準備的,裏麵有好多套路,不容有失。


  要成一件事,成千上萬人努力也未必可以成功,可要壞一件事,隻需要一個人做錯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沒辦法,為了大局著想,崇禎皇帝隻能選擇激進了。


  偏殿中,經此一鬧,崇禎皇帝之前經營出來的輕鬆氛圍,算是完全被破壞了。


  不過,無所謂了,崇禎皇帝心裏早已有準備了。


  大明皇帝不好當,他是知道的。


  外部的敵對勢力就不了,就連朝廷內部大臣們,也會時不時蹦出來搞出點事來,來問你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而他必須要有一顆大心髒,給那些想搞事的朝臣,把意外和刺激送給他們。


  燭火嗶啵有聲,驚醒了魂遊外的崇禎皇帝,讓他把龍眼轉到了有些惴惴不安的薛國觀和老神在在的楊嗣昌身上。


  內閣班子六人,被攆走了四個,隻剩下倆人,有些單薄不夠用呐!

  不過,比擴充內閣更重要的是,現在由誰來擔當臨時首輔比較合適?

  崇禎皇帝龍眼在他們二人之間打轉,猶豫不決拿捏不定。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崇禎皇帝心目中首輔的理想人選。


  首先楊嗣昌,此人學問不錯,能力也有,具有戰略眼光,更能聽從朕的安排,勇於背黑鍋。


  原本,這些都是一個優秀首輔必備的基本素質。


  可惜他出身官二代,為人過於孤傲,沒有基層經驗,缺少領導能力,以至於同事不喜,部下不服。


  曆史上,他借著前任崇禎皇帝的寵愛,陷害大明擎柱盧象升和孫傳庭,留下了人生的汙點。


  所以,他充其量隻能是智囊的角色,卻決不能獨擋一麵。


  而薛國觀呢?

  閹黨餘孽,各方麵都沒有突出優點,平平過,也不是首輔最佳人選。


  不過此人性格強橫,做事一根筋,官場人稱薛蠻子。


  如果聽話,倒是可以勉強一用。


  “薛愛卿,近段時間就由你暫時主持內閣事務,萬勿令朕失望!”


  綜合決定之後,崇禎皇帝最終拿定主意,選擇了資曆較深的薛國觀。


  “陛下……陛下……臣……叩謝皇恩,定不負陛下所托。”


  幸福來得太突然,薛國觀想不到自己居然因禍得福,他微微哽咽,俯身久久不動,仿佛在緬懷什麽。


  回想起來,薛國觀覺得他的官場生涯起起伏伏,很是曲折。


  啟年間,他作為九千歲魏忠賢的外圍棋子,在搖旗呐喊的過程中,得罪了好多東林黨人。


  崇禎元年,被卷土重來的東林黨打成閹黨一蹶不振,回家養老。


  崇禎三年,溫體仁因他一向仇視東林黨人,秘密向崇禎皇帝推薦,從此得到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而現在,更是走上了權力的巔峰,殊為不易呐!


  “朕甚是期待!”


  瞧著激動有些難以自製的薛國觀,崇禎皇帝表麵龍顏大悅,實則內心卻是歎了一口氣。


  矮子中選高子,沒有什麽好開心的。


  都知道大明的皇帝不好當,可首輔就好當了?

  若是沒有幾把涮子,哪個能輕輕鬆鬆當下去?

  尤其是在東林一黨獨大的特殊情況下,隻要首輔不是東林黨人,都將變得步履蹣跚,寸步難行。


  當然,明史最出名的“奸相”溫體仁除外。


  在他崛起的過程中,總是以弱勝強,踩著東林大佬的身體,踏上大明首輔的寶座。


  並且與本尊相得益彰,君臣相宜。


  而現在崇禎皇帝之所以傾向薛國觀為首輔,就是希望他能一切都按照溫體仁的所作所為來施政。


  隻是按照過去的曆史上看,薛國觀無論是從才智以及操守方便多有不如。


  不過也沒辦法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曹大伴,讓太醫院派兩名禦醫,夥同錦衣衛將溫愛卿接入京中調養。”


  想到溫體仁,崇禎皇帝心裏一動,對司禮監提督東廠的曹化淳吩咐道。


  如果他記得沒錯的話,溫體仁好像是在今冬鬱鬱而終。


  現在,崇禎皇帝隻是盡人事,聽命而已。


  不過,如果實在無力回,那也可以在這段時間裏,盡量向他多討教一些政務方麵的事情。


  畢竟,這位被東林君子罵得體無完膚的奸相大人,卻從來沒人敢在政務上置喙他的能力。


  哪怕是他的政敵東林黨人!


  這就足以明許多問題了。


  還有,無論溫體仁死活,崇禎皇帝這是要明確告訴大明朝廷的官員,朕不喜東林。


  公平的,東林黨人有好有壞,大明滅亡也不能全部讓他們背鍋。


  但是,東林誤國,卻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崇禎皇帝當政,打擊東林黨是國策。


  隻是,東林勢大,遍及朝野上下,又有東林二代組成的複社,掌控著整個大明的輿論,荊棘重重呐。


  要打擊東林黨,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事關江山社稷,億萬大明百姓生死,崇禎皇帝別無選擇。


  接下來,崇禎皇帝接連頒布了許多人事調令。


  詔被罷黜的原內閣次輔王應熊官複原職。


  詔因失職之罪充軍戍邊的原五省總督陳奇瑜,調任兵部左侍郎,協理楊嗣昌管理兵部。


  擢閹黨餘孽淮安知府楊維垣進都查院,任左副都禦史。


  擢四川按察使施邦曜任通政司通政使。


  起複兵部右侍郎秦邦華,協理軍政。


  ……


  這一連串的人事任命,讓在場的所有大臣都蒙住了。


  誰也不知道崇禎皇帝的真實意圖。


  這份名單人員很雜,有東林黨、有閹黨、還有犯事的官員……


  可最讓人驚訝還是這些職位和擔任職位的人員。


  別的不,楊維垣就任都查院的左副都禦史,就讓人聯想翩翩了。


  大明的督察院,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與刑部、大理寺並稱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


  長官為左、右都禦史,下設左右副都禦史、僉都禦史。


  下又設十三道,分設監察禦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


  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事立斷”的權利,為最高監察機關。


  而楊維垣的左副都禦史,是第三把手,也是平常負責幹實事的人,位高而權重。


  當然,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楊維垣閹黨的身份。


  和薛國觀是閹黨搖旗呐喊的邊緣角色不同,楊維垣可是閹黨的中堅骨幹,和東林黨人不共戴之仇。


  他是上達聽,由崇禎皇帝親自貶斥的官員。


  可現如今,陛下又親手把他提拔這個關鍵位置。


  這其中的信息量太大太多了。


  還有,通政司的通政使,位居正三品,執掌內外章疏敷奏。


  凡四方臣民諫言陳情、申訴怨滯、狀告不法,及軍情災異、錄其事分送有司辦理,或直按奏聞皇帝。


  甚至對聖旨亦有封駁之權,發現有不適宜的聖旨,寫上自己對聖旨的看法,把聖旨退還皇帝。


  還可以參與朝議大政、審理重大冤獄及會推文武大臣,提供意見。


  這個職位,是承上啟下含金量較高的部門。


  可是,現在崇禎皇帝卻乾坤獨斷,讓浙黨黨魁之一的施邦曜擔任。


  陛下有深意啊!


  其實,不止是這兩個崗位,今晚崇禎皇帝乾坤獨斷任命的這十餘個職位,換了平時,都是要經過廷議才決定的重要位置。


  是令多少官員削尖腦袋,也要奮力一搏的職位,可現在,卻由崇禎皇帝一言而決。


  總之,今晚陛下的行為不同尋常,不得不令大家揣測其深意。


  了解聖意,是官場每個人的必修課。


  “傳膳!”


  崇禎皇帝沒理會眾人的想法,站起來愜意的舒展著雙臂,輕聲叫道。


  看起來,他很滿意自己的這波神操作。


  怎麽可能不滿意?

  崇禎皇帝任命的這十幾個人,都是每個穿越者必然會重用的人物。


  他們都是為大明盡忠死節的英烈啊!


  不管他們是忠誠於崇禎皇帝,還是忠誠於國家,都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而這,也是崇禎皇帝的憑仗。


  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把他們整合在一起,針對他們的能力特征,把他們分配到適合的崗位上,這就是崇禎皇帝要做的事情。


  PS:新的一周,求推薦票,歡迎評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