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太子妃
邵皇後搖了搖頭,“沒事,她們兩位沒給我臉色看,就是……”
“皇後姨母,聖妃與賢妃發生了爭執,您很為難?”
顧文瀾說道。
拓拔瑤姬與聖妃,前世今生都是死對頭,聖妃利用小皇子樹立神女人設,整個後宮都愛巴結逢迎她,拓拔瑤姬不信這一套,看不過眼,好幾次出言諷刺她。
聖妃懷恨在心,曾經向建安帝進言殺了拓拔瑤姬,不過建安帝沒有同意。
誠然他對後宮感情一般,但不至於喊打喊殺。
聖妃的算盤第一次落空,後麵又屢次三番構陷拓拔瑤姬,皆被一一躲過。
或許是拓拔瑤姬氣不過,衝昏了頭,居然直接想要下毒害死聖妃。聖妃僥幸逃過一劫,告狀告到了建安帝跟前,建安帝大怒,派人問罪拓拔瑤姬,拓拔瑤姬緊隨其後就服毒自殺了。
拓拔瑤姬死了,建安帝隻是吩咐邵皇後安生安葬她就沒有其它了。
聖妃卻借此借題發揮,言拓拔瑤姬自盡藐視君上,不敬蒼天,實屬大逆無道,應剝奪封號,不得葬進皇陵。
邵皇後也因此事,第一次與建安帝與聖妃發生衝突,據理力爭地替拓拔瑤姬爭取,隻可惜,建安帝那時候年邁迷信,於拓拔瑤姬並沒有太大的感情,最後雖然沒有依照聖妃所言剝奪封號,但也草草下葬,遠離皇陵,連諡號都沒有上。
當時,顧文瀾進宮覲見邵皇後時,邵皇後就曾和她訴苦說聖妃的影響力太大了,拓拔瑤姬這個昔日吉祥物也被聖妃搞得近乎一敗塗地。
聖妃與小皇子,毫無疑問是建安帝晚年頗為重要的人物。
顧文瀾沉吟,不知今生這位聖妃娘娘是否還會誕下傳聞中那位鳳凰臨世的小皇子呢?如果有,她該怎麽辦?
邵皇後歎氣,“可不是嗎?這賢妃與聖妃,二人不知怎的,吵起來了。我快要頭疼死了。”
當皇後那麽多年,什麽鶯鶯燕燕邵皇後沒見過,拓拔瑤姬作為北羅和親公主嫁進來時,邵皇後也沒有覺得多頭疼。唯獨這個建安帝新晉的妃子聖妃邵皇後是真不知道該怎麽辦。
此人號稱能與上天溝通,玄之又玄,看起來神神秘秘的,而且建安帝還信她那一套,給予她不一般的恩寵信遇,聖妃的性子為人也是冷傲得很,邵皇後第一次見她就喜歡不起來。
——連見皇後都是今天過來,姍姍來遲,如此難以琢磨的妃嬪,邵皇後怎麽可能喜歡得起來?
要不是聖妃沒有子嗣,估計建安帝十分有可能直接讓她晉升四妃之一了。
隻要一想到聖妃十分有可能誕下皇嗣,邵皇後就愈發心煩意亂。
——齊王三振出局,四皇子、五皇子年紀尚小,再加個六皇子,不奇怪,但是多個寵妃所出的皇子,很難說後宮局勢會不會發生變化。
顧文瀾似是瞧出邵皇後心中所想,平靜說道:“齊王遠赴封地,又身有隱疾,不可能繼承大統,四皇子五皇子還小,不成氣候,聖妃得寵,風光無限,有朝一日生下皇子也不是不可能,可太子表哥地位穩固,聖妃沒有娘家撐腰,她很難掀起風浪。”
聖妃就是一個民間女子,父親為宦早逝,母親也死了,即便她得寵有了皇子,可若沒有外家幫忙,再多的寵愛禮遇都是一把雙刃劍。
——前朝就有新帝登基秋後算賬他那受寵的親兄弟的例子,故而,要是無法保證他成功當上皇帝,有了寵愛的皇子,那不是死路一條嗎?
四皇子五皇子的生母在後宮如同透明人默默無聞,聖妃沒有娘家撐腰,再得寵也是一時之事。
不過嘛……
晉陽公主不以為然,“指不定,那聖妃仗著父皇寵愛,就跑去拉幫結派,給自己的孩子增加砝碼呢。”
沒有得力的後援,大不了找個有強大外家的後妃聯合起來,共同謀劃儲君之位。
隻是,建安帝的妃嬪,拋去早逝的梅賢妃,沒有幾個嬪妃的娘家人被重用,值得拉攏。
當然,聖妃要是將目光放在常利群這些天子跟前的宦官太監身上,也不是不可。畢竟論恩信親疏,常利群他們可是天天與建安帝打交道。
想到這裏,顧文瀾便似笑非笑,“公主表姐,咱們皇上的後宮妃嬪娘家人中,論有權有勢隻有梅閣老和邵家,但是,梅閣老是梅賢妃的兄弟,無緣無故的,絕對不會與聖妃勾結在一起。聖妃要拉攏,隻有那些得寵的太監宦官了。”
是否地位低,卻說得上話,倘若拉攏成功,也不是不可以謀劃一番。
至於朝堂大臣,想來聖妃一直得寵的話,多的是人樂意討好她,走她的門路吧。
邵皇後冷笑一聲,“這聖妃,真的要拉攏太監們,就別怪本宮防備她。”
本來進宮時就戴上一堆的頭銜,外加上得幸天子,非同一般的恩寵,她若有了皇子,野心勃勃地籌劃儲君之位,那麽邵皇後的確得防備她了。
顧文瀾淡淡一笑,“聖妃娘娘還沒有皇嗣,不急著防備,不過嘛,防人之心不可無,聖妃是陛下比較喜歡的妃嬪,離她遠點準沒錯。”
——前世楚崇賢一家子的悲慘命運,聖妃母子的得寵那是不容小覷的下了狠手。
時常見不到皇帝,父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政見分歧葉激化了彼此的矛盾,奸人趁機作祟,導致楚崇賢與邵皇後雙雙自殺,顧家邵家亦是全府遇害。
比起可恨的尹文,顧文瀾更厭惡這對母子,顧家邵家滿門的鮮血,皆拜聖妃所賜。
晉陽公主對聖妃了解不多,但不妨礙她反感聖妃,“一過來就與賢妃結下梁子,賢妃不是那等愛為難人的性子,估計這位聖妃,比想象中的更加高傲呢。”
拓拔瑤姬輕易不拋頭露臉,或許是亡國公主的敏感身份,亦或者是金屠查明的那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拓拔瑤姬自從被放出來了後,甚少在人前出現,出現了也是匆匆過來,匆匆離去。
此次與聖妃的口舌之爭,也是開天辟地頭一回了。
“不用管賢妃與聖妃了,她們的問題,自個解決。”邵皇後將一切煩惱拋之腦後,接著又道:“太子再過不久就要選太子妃了,皇上有意讓梅閣老的獨女當太子妃,不知晉陽與文瀾,可有什麽想法?”
楚崇賢已到弱冠之年,按理來說的確得立太子妃了,之前顧文瀾被當成太子妃候選人時,楚崇賢出言婉拒了。建安帝後來也就不說了。
現在舊事重提,建安帝的心思很難琢磨透。
顧文瀾皺了皺眉,梅映雪是她的好朋友,她的誌氣她是了解的,深宮內苑豈是她的歸宿?
這樣的女子,當翱翔天際,浪跡天涯,當一個無憂無慮的俠女豈不是更好?
“母後,這梅小姐不合適吧。”
晉陽公主出言反對,“梅小姐是梅閣老的獨女,將來梅閣老一走,梅小姐沒有父親撐腰,屆時又無寵愛,那不是白白坑人嗎?”
梅映雪是梅閣老唯一的孩子,自小才名遠揚,她當太子妃確實很不錯,但是,梅閣老如此重視喜歡他的女兒,會同意她嫁進皇家嗎?
梅閣老在朝廷上是堅定的保皇黨,不黨不羽,以後梅閣老一走,梅映雪這個太子妃沒有了娘家撐腰,誰會把她放在眼裏?
再沒有子嗣撐腰,那可真的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了。
邵皇後也擔心過這個問題,語氣溫和:“梅小姐人品貴重,端莊賢淑,當太子妃確實很好,梅閣老是她唯一的靠山,既是優勢,也是劣勢。”
或許,建安帝點頭梅映雪當太子妃,那是瞅準了這一點,沒有了外戚幹政的隱患,楚崇賢將來登基時,也可輕鬆一點。
再者,梅閣老是他看重的大臣,許他愛女當太子妃,那不是格外隆恩嗎?
論誰知道了,不得說皇恩浩蕩?
“皇後姨母,梅小姐非一般的大家閨秀,她的母親奚大家當年也是不讓須眉的奇女子,梅小姐秉承閨訓,更不用說梅小姐才華橫溢,豈可甘心當個深宮後妃呢?”
顧文瀾娓娓道來,“實不相瞞,文瀾和梅小姐是好朋友,她誌不在此,我作為她的好朋友,不希望她當這個太子妃。”
前世楚崇賢的太子妃並不是梅映雪,而是另一位大家小姐,夫婦倆感情還算不錯,就是可惜了,早早得病死了。
於情於理,顧文瀾都不會讓梅映雪趟進皇家這趟渾水裏。
晉陽公主附和地點了點頭,說道:“梅小姐的母親可是讓人敬仰的對象,她的天空不在後宮,女兒倒是以為,可以讓其他小姐當太子妃。”
見顧文瀾晉陽公主你一言我一語地齊齊反對,邵皇後哭笑不得,“梅小姐當太子妃也隻是初步想法,並不一定是她,皇上那邊還有很多人選。本宮私心裏,可沒有偏心的人選,隻是讓你們提提梅小姐當太子妃的意見可行與否,見你們不同意,那就做罷。”
“皇後娘娘英明。”
顧文瀾笑道。
“你這孩子啊……”邵皇後無奈地搖了搖頭,“京城的大家閨秀何其多,太子妃也不知該選誰了。”
晉陽公主勾了勾唇,“還能是誰?弟弟喜歡誰,那就選誰啊,寧國公府小姐、穆將軍家千金、柳家千金……”
“停停停,”顧文瀾忽然叫停,“你居然讓柳小姐當太子妃?”
暫且不說柳思璿喜歡永榮郡主,單單憑借她封侯拜將的情況來說,怎麽可能讓她進東宮?
建安帝難道不怕柳思璿把楚崇賢殺了嗎?
晉陽公主也反應過來了,尷尬地摸了摸後腦勺,訕訕一笑,“抱歉抱歉那柳小姐算了吧,換成其他人吧。”
晉陽公主與顧文瀾談起太子妃的人選,東宮這邊也是頗為熱鬧,話題同樣是太子妃人選。
“賢兒,你想指誰當太子妃啊?”
當今皇上建安帝笑容滿麵地看著自己的太子楚崇賢,上次他拒絕了娶太子妃的要求,這一次無論如何都不能推脫了。
楚崇賢搖頭說道:“兒臣並無心儀人選,全憑父皇做主。”
娶誰都是娶,他一點意見都沒有。
建安帝挑了挑眉,“既然這樣,不如周國夫人的孫女,你看如何?”
周國夫人,是伺候建安帝小時候的奶娘。奶娘早年丈夫不慈,孩子早死,被逼無奈下進宮當了奶娘,得皇太後看重伺候建安帝,後來建安帝登基,給予這個奶娘很高的禮遇。
基於這個原因,周國夫人隨後重新嫁人,生了一子二女,長子從軍,也算是立了軍功封侯,長子夫人也是門當戶對的官宦小姐,夫妻恩愛,生了二子二女。
周國夫人一家子皆因周國夫人的緣故雞犬升天,富貴滿門,當然,長子也算是有幾分真才實學,孫子孫女教導有方,都是優秀出色的模板。
周國夫人的兩個女兒一個嫁進了戶部尚書當正妻,另一個進了百年勳貴寧國公府二房當二夫人,姻親得力,兒子爭氣,家風嚴正,有口皆碑,這門親事不賴。
楚崇賢仔細考慮過後便點了點頭,“兒臣聽父皇的。”
意思就是不反對了。
建安帝笑了,“周國夫人雖說是朕的奶娘,但一家子皆為有識之輩,從不仗勢欺人,家風又好,她的孫女我也派人打聽過,是個聰明大方的姑娘指她當太子妃,我很放心。”
畢竟是選太子妃,建安帝自然是慎之又慎,多番打聽後沒有發現半分有關周國夫人孫女的壞話,想來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小姑娘。
楚崇賢又道:“兒臣替太子妃謝過父皇。”
“你這孩子喲,這太子妃還沒有正式下旨,你就叫開了,”建安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太子妃人選定了,良娣孺人這些,你可有什麽想說的?”
楚崇賢一向是聽話的乖寶寶,甚少忤逆建安帝。
楚崇賢一頭霧水,“父皇,有太子妃一個人就夠了。”
“啊?怎麽可以?”建安帝當即不同意,“太子妃與良娣都得要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