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侵略者的野心
石垣星二好奇的看著千葉嘉介,隻聽千葉嘉介說道:“在我看來,以華製華隻是一個短期的策略,真正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在我們奪取了整個**之後,殺光這裏所有的土著,把他真正變成我們大和民族的地方。都說殺死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容易,但在我看來卻很容易。任何文化都要以人為載體,如果這個國家連人都沒有了,他的文化又能怎麽保存下來呢?怎麽可能還會有反抗我們大和民族統治的人?我們需要的並不是這裏的人民,我們要爭奪的隻是這塊土地。”
石垣星二目光之中滿是驚訝,但其中還夾雜著濃濃的佩服。他心裏琢磨著,真不愧是能當大佐的人。他和主官的區別,大概也就是沒有這種想法和眼界吧?
跟他說完了這些,千葉嘉介卻嚴肅了一下臉色,對他說道:“這些話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就不要對其他任何人說了吧,這種事情對別人說了也沒有用。更何況起碼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能讓這個國家的人覺得,我們的處事手段那麽暴力。不然的話,我們會受到太多不必要的反抗。最好就讓這個國家在睡夢中死去,永遠都不要醒過來才好。”
他們兩個人說話的功夫,到山上去查看情況的去偵查兵已經陸續回來了。帶頭的組長走過來,嚴肅的臉上帶著愁容,對千葉嘉介說道:“報告聯隊長,狡猾的**人,在山上鋪設了不少的地雷。我所帶領的偵察兵在發現敵方密集地雷之後,曾經試圖排雷。隻可惜這些地雷實在是太過密集了,我們根本不可能做到在不驚動八路軍的基礎之上,將其排淨。而且數量實在是太大了,很可能根本就不能排的幹淨。”
千葉嘉介現在很不想聽喪氣的話,聽了對方的話,立馬就覺得很不高興。
他瞪著眼睛對對方說道:“你這話說的是什麽意思?你的隊伍不能排雷,你不會去叫工兵來嗎?難道要我親自去排雷嗎?蠢貨!土八路的地雷能有多厲害?就以他們那麽窮看來,他們又能埋多少地雷?皇軍的勇士,怎麽能夠這樣畏首畏尾?不要跟我說什麽,不會被八路軍發現的話!等我們出現在山下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發現了,你還指望能夠瞞他們多久嗎?我告訴你,馬上給我去想辦法!如果你想不出辦法來,那就由我來替你想這個辦法!不是破不了地雷陣嗎?把你扔到這裏去滾一圈,就什麽都能解決了!”
日本的軍隊是非常重視上下級關係的,上級的命令,在下級眼中就像聖旨一般。雖然說很不情願,對方的話也非常難聽。但是沒有辦法,上級的命令已經下來了,他如果不好好的去執行,估計對方真的不會吝嗇給他一死的,而且還不會是什麽好的死法。
偵查組長匆匆的跑去工兵那邊求助,帶著千葉嘉介的命令,要去給工兵引路,給他們指出幾條路上地雷最密集的地方。
實際上,山坡最前沿的陣地,也的確真的就如他們偵查的那樣,已經被八路軍埋設上了各種各樣的地雷。
這樣大範圍的地雷陣,就連八路軍出去人也基本不要想一個雷都不觸動的安然無恙走過去,更不要說這些鬼子了。
的確,八路軍很窮,即便何遠的部隊比起其他部隊來說稍微好那麽一點兒,但實際上也沒有好太多。
有一個兵工廠在這裏損壞的武器可以修理,簡單的裝備可以自己研發。但是,製作出來的數量和質量,還是沒有辦法保證的。
所以說,八路軍在作戰的時候,所依賴的最多的,依舊是他們用土辦法製作出來的手榴彈和地雷。
當然了,也是他們用慣了的緣故。隻要是作戰,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防禦戰。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地雷陣,手邊最多的能夠使用起來的武器,能夠用來布防的東西也就是地雷陣。
小鬼實際上和八路軍又不是第一次打仗了,對於這種事情其實也是有心理準備的。隻是基本上沒有見過這麽大範圍的地雷戰,所有上山的道路,無一例外的全都發現了密集的地雷陣。
可想而知,想要突破這個地方,如果不付出幾條人命的代價,恐怕是做不到的。
更何況,在山上等著他們的八路軍,想要他們付出的可不隻是幾條人命而已啊!
山頂上,已經得到前沿警衛匯報的王文林正和負責警衛的李慶海研究當麵的戰局。
李慶海顯而易見的,對於王文林的決策有很大的意見。
李慶海本身是特種兵出身,對於危險這種事情,並沒有太大的感受。他本人是願意冒險的,如果冒險能夠讓己方獲得勝利的話,哪怕隻是很小的勝利,他也願意付出努力。
可現在要豁出去的不一樣啊!被王文明豁出去的,是他們八路軍太嶽軍區第四分軍區的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也就是整個分軍區的政治軍事一把手全都在這,而且全都被對方豁出去了。
他們八路軍現在已經到了需要孤注一擲的地步了嗎?如果把這兩個人都損失在這裏的話,那他們取得再大的勝利又有什麽用?難道不能采取迂回的政策嗎?難道就一定要和小鬼子硬碰硬嗎?
可王文林就好像是根本不知道對方對自己有意見一樣,隻是對著地圖認認真真的和對方分析。偶爾聽到幾句帶刺兒的話,也隻是不輕不重的繞過去,或者假裝沒有聽見。
李慶海氣的不得了,卻又一點辦法都沒有。看著麵前的軍用地圖直瞪眼,聽對方聒噪了好半天,才憋出了一句。
“我們說是一個警衛營,實際上的兵力隻有三百多人,加上司令部留守的文職人員、勤務人員,勉勉強強能夠湊到五百。你知道山下有多少鬼子嗎?應該有我們的十倍那麽多。”
“所以呢?”王文林抬起頭,終於回了他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