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不好了,大清均田啦!
聽多鐸說“人少”,多爾袞就大笑了起來,“人少怕什麽呀?人少有人少的辦法,人多有人多的麻煩!咱都看過《三國演義》的,你們知道三國那時候,魏蜀吳才多少人嗎?人口最多的曹魏撐死了才一千來萬。咱們滿人的老祖宗那年頭還不照樣在山林裏麵眯著.……別說曹孟德了,就是公孫度也打不過啊!
還有大唐初年全國才多少人口,你們知道嗎?根據記載,唐高祖武德年間,天下戶數隻有二百餘萬,人口最多一千來萬。就這一千來萬人口,不照樣支撐起了貞觀盛世?
所以咱們不要怕人少.……人再少,一千萬之數還是有的!也不比唐初和曹魏的時候少哪兒去,關鍵是怎麽經營!”
“王爺說的極是,”滿達海一臉堆笑,附和多爾袞道,“想當年咱們在遼東的時候,太祖先帝還因為無糧殺戮尼堪人口呢,人多了糧食許就不夠吃了!”
多爾袞笑了笑,沒有接這個茬,頓了頓又道:“在本王看來,南朝自亂就是人太多造成的!人多地少,自然就會缺糧乏食.……百姓無食,怎麽會不亂?現在北地人少了,土地相對就多。咱們隻要把河南、山東、北直隸撂荒的土地都利用起來。中州之土,早晚盡為大清所用!”
他的話也有道理!中國曆史的治亂循環,很大程度就是人地矛盾的積累和釋放——立國初期,因為之前的亂世消耗,必是人少地多。土地產出足以養活不多的人口,人人有飯吃有衣穿,自然就沒有反賊了。
而當經濟發展、人口繁衍之後,土地就變得緊張和珍貴了。一方麵土地產出不足以養活日益增長的人口;一方麵因為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貧富差距又造成土地集中,無地貧民生存困難。
亂世也就快到了!
現在北清的地盤上,因為多年戰亂,人口至少減了八成,所以人地矛盾已經得到很好的解決。因此滿清要經營中原也沒多難,平民百姓吃飽穿暖了,誰管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而南明的地盤上,因為沒有曆經太多的戰亂,又來了許多北方的難民,所以人地矛盾相當激化.……要讓所有人都填飽肚子,是很不容易的!
多鐸問:“十四哥,咱們要如何利用山東、河南的荒地?”
“兩個辦法,”多爾袞伸出兩根手指,“一是圈地屯田.……圈下一部分荒地,分給尼堪綠旗用於屯田。大約要在河南、山東圈下2000萬畝。這樣就可以建200個牛錄,一個牛錄給地10萬畝土地。
二是清田檢地。本王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地契,誰給大清交稅當差,土地就是誰的,大清的地契就給誰!”
建立兩綠旗的事兒,在場的八旗高層們都已經知道了,也都是讚成的。現在河南、山東、山西地麵上的綠營兵,十萬之數都是有的。現在每個月開銷出去的軍餉都在三十萬兩銀子朝上,一年就是三四百萬兩。另外,每年還要再搭上幾十萬石的軍糧。
如果不改綠營為綠旗,大清朝早晚養不起!
不過“清田檢地”和“交稅者有其田”卻是第一回聽說.……而且這事兒聽著有點不對啊!
大家都絕對不大妥當,但都不敢說,全都把目光投向多鐸了。
多鐸是不怕多爾袞的,多爾袞的兒子多爾博還是他幫忙生的呢!
“十四哥,”多鐸道,“交稅者有其田……聽著怎麽有點均田的意思?”
“均田?有嗎?”多爾袞想了想,好像是有點,便一揮手道,“那就均唄!”
多鐸愣了又愣,自己這十四哥怎麽跟李自成學了?
多鐸提醒道:“十四哥,均田可是流寇的路數……”
“什麽就是流寇的路數?”多爾袞瞪了兄弟一眼,“流寇哪兒均過田?再說了,流寇在北京那會兒中原人口比現在多,要均田也不一定夠啊!現在好了,死的死,跑的跑……出了京畿,一路上都不見什麽人了,到處都是無人耕種的荒地,不均出去怎麽辦?留著長草嗎?
諸位,現在不是地值錢,是人值錢了!均出去就是賺了,知道嗎?”
在座的八旗貴胄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覺得攝政王的話挺有道理的。
李自成占北京那會兒,北直隸、山西、河南、山東這幾個省的人口比現在可多多了!
自打清軍入關,又是屠城,又是圈地,又是占房,又是投充,還有什麽折騰人的逃人法,還被人汙蔑說要發丘盜墓,而且還在好多地方打拉鋸戰,人口死的死,逃的逃,至少又減了一半!
多爾袞掰著手指頭計算道:“根據明朝戶部的檔案,山東有耕地6174萬畝,咱們所占的東昌、兗州二府和濟南半府(北半部)都是平地,至少有耕地2000萬畝。
河南有有耕地7415萬畝,現在河南省除南陽、汝寧二府,都在咱們手裏,咱們地盤上至少有5000萬畝耕地。
山西的耕地較少,隻有3680多萬畝.……咱們的地盤上差不多有2500萬畝。
北直隸有近5000萬畝,其中已經被圈占的旗地有2000萬畝,還餘下3000萬畝。
各處相加,不包括旗地,總共有一億兩千幾百萬畝耕地。拿出兩千幾百萬給正綠旗的十萬兵丁開墾耕種後,還剩下將近一個億!一畝收個四升麵粉,也有400萬石啊.……一畝四升,所求不多吧?誰能交的出這一畝四升的皇糧,本王就把土地授給他。至於那些陳年八股的地契,本王不管了。”
還可以這樣?
在場的八旗貴胄都有點一愣愣的,打仗他們拿手,政治嘛.……還是有點玩不轉啊!
多鐸皺著眉頭,“一億畝地都授出去嗎?”
“都授出去.……留在手裏幹啥用?”多爾袞想了想,“可以計口授田!搞得簡單一點可以平分,一口給個十畝。如果有人可以拿出明朝的田契並且願意交上順治元年和二年的稅,咱們就認了。如果沒有田契或不願交稅,那就拉倒吧!”
得,這個多爾袞居然想幹李自成都沒幹成的事情!
不過這事兒也是理所當然的.……土地矛盾這檔子事兒,總是在王朝初期比較緩和,在王朝末期比較激化。歸根結底的原因,就是人地矛盾激化所致!
現在大清統治的中原地盤上,人口比明朝萬曆年間少了八成都有了。人都沒多少了,當然也就沒有人地矛盾了。
除去八旗大爺,包衣奴才,綠旗走狗這些個,在北直隸、山西、河南、山東境內的大清朝直接控製的土地上,最多還有一千萬口,二百萬戶。計口授田的話,一戶起碼能得到50畝田。一畝隻收四升的皇糧,一戶一年要上交的皇糧就是兩石。而50畝田再怎麽“小冰河期”,一年十幾石總有吧?交了兩石皇糧,餘下的足夠一家五口吃的了。
而一戶兩石交皇糧,二百萬戶就是四百萬石!鹽稅、關稅、商稅,怎麽都有一百幾十萬兩。
有了這兩筆收入,再加上給綠旗兵授田所節省的開銷,大清朝廷的日子絕不會過不下去。
唯一的問題就是東南的讀書人知道這事兒以後,恐怕就再沒人會投大清當漢奸了——大清可比朱慈烺狠多了,不僅要挖墳發丘,還要均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