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酒盞酌來須滿滿
一《正宮.端正好》王實甫.元曲
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懺,
颩了僧伽帽,袒下我這偏衫。
殺人心逗起英雄膽,
兩隻手將烏龍尾鋼椽攥。
郭靖剛踏進書房門,就聽得哲篤在叫喚他,急忙說道:“相公,不得了啦!大禍事到了!”
哲篤問道:“何事驚慌?”
郭靖說:“‘爺嫌爹’帶領了五千嘍羅把寺院團團圍住,要強搶虞小姐做壓寨夫人哩!”
“果有此事?啊喲!我家小姐呀!”說罷,哲篤眼淚就掉了下來。
正好柳如煙也踏進了書房,便道:“完公子,且慢啼哭,虞小姐還沒有被搶去。不過,強盜說,如若不把虞美盼獻出,就要放火燒寺院了!”
完哲篤驚叫,“啊喲,這便如何是好?看來要玉石俱焚了!”
如煙又道:“是啊,我們就這麽幾個人如何能敵得過五千豺狼?所以,虞老夫人隻好把虞小姐獻出去了。”
完哲篤哭訴道:“不能獻啊!”
“不獻又能如何?”柳如煙便開始數落了,“唉!人心難測嗬!在太平的時候,一個勁來套近乎,什麽‘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尚未娶妻’啦,什麽爬在牆上吟詩啦,什麽在道場上痛哭啦,多麽親近!現在到了緊要關頭,倒好,連個人影兒都見不到,不知躲到哪個旮旯裏去了!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哲篤知道在罵他,便急忙解釋:“我沒躲,我是昨晚一夜沒合眼,辰時才迷糊了一陣兒……”
郭靖也幫著主人辯解,“真的,我被吵醒時,便來問相公,就見相公睡得正香,就沒有叫醒他,便自己一個人去打探情況。不是正碰上恁了嘛!”
如煙說道:“外麵鬧得如此凶,你還有心思睡覺?!真還不如沒有七情六欲的和尚。”
哲篤問:“和尚怎麽了?”
如煙說:“人家和尚,不管老的少的,是不念《法華經》[1],不禮梁皇懺,個個摩拳擦掌,要與強盜拚個你死我活。完公子卻躲在這裏睡大覺……”
郭靖說:“睡覺是有原因的!再說了,你應稱我家主人為完相公!”
哲篤煩氣道:“都什麽時候了,還計較這些東西。”
郭靖委屈道:“不是你……讓我……”
柳如煙好奇地問道:“這有什麽區別嗎?”
郭靖就願意跟如煙搭言,“這樣稱呼顯得我家主人有學問。”
柳如煙小眼一眨,說:“既然完相公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就給想一個退敵的計策吧!”
“小生哪有什麽計策。”哲篤不悅地把郭靖趕出了書房,“琴童,你到前麵大門看看是什麽情況了。”
郭靖不情願地走了。
二《滾繡球.非是我貪》王實甫.元曲
如煙接著對哲篤說:“你說,你一個大才子,連個注意都沒有,難道就眼眼睜睜地看著虞小姐獻給強盜嗎?”
哲篤著急道:“虞家小姐是萬萬不能獻出啊!”
“不獻出,你就等著大家和小姐一起被燒死吧!”
“小姐是萬萬不能燒死的!”
“小姐既不能獻出,也不能燒死,那是要救她的了。”
“那是自然!小生可以不救自己,虞小姐是萬萬要救的!”
“那好,趕快拿出退賊的妙計來!”
“我心己亂,有計也想不出了。”
“完相公,不必心亂!剛才虞老夫人向汪大人和明老和尚傳言,說‘倘若有人能退賊解圍,必有重謝!’”
這時,打聽消息的郭靖又回來,他插嘴問道:“多少?”
如煙心裏責怪郭靖的多口,沒有的事兒,她哪知道多少?便信口開河說,“很多。”
郭靖問:“反正得有個確切的數字吧!”
如煙怒道:“虞老婦人說了,誰要是救了她的女兒,她願拿出虞家的一半財產來酬謝,但等強盜退去,一定兌現,決不反悔。如若有人信不過,就請汪大人作個證人。”
哲篤緊張地問道:“可曾有人出來領賞否?”
如煙說:“當然有,你想虞家的財產總不至於隻有十兩八兩銀子吧!外邊傳說虞家富可敵國,這個“一半”,足可以打動多少人的心。消息還沒往外傳,就有展侍衛準備領命,就是長得很帥的那個護衛。”
完哲篤大喜:“太好了,總算有人救我家小姐了。”
如煙不肖地“哼”了一聲:“你家小姐?這小姐還不一定是誰的呢!等人家展侍衛救下虞美盼,那就是‘人家小姐’了。”
哲篤收住了笑意,問:“你這是什麽意思?!”
如煙說:“你傻呀?有道是‘美女愛英雄’,當人家展護衛豁出性命救下了虞美盼,人家盼盼姐還會愛你?做夢去吧!”
哲篤一想:很有道理。再說,人家展護衛長得也是一表人才,不比自己差,唯一不足的是沒有我完盛有學問。但學問在關鍵時刻頂個屁?便著急地問:“那,我該怎麽辦?”
如煙道:“跟他搶啊!”
哲篤問:“搶什麽?”
如煙道:“搶心上人啊!你現在不是隻有一個‘爺嫌爹’是情敵,除了展侍衛,還有一些和尚……”
“和尚?”
“在來你書屋的路上,我碰到惠明花和尚,跟他就這麽說了一嘴,你知花和尚說什麽?”
“他怎麽說?”
如煙學著大和尚的表情說:“他一拍自己的大肚子說——
非是我貪,不是我敢,
知他怎生喚做打參,
不踏步直殺出虎窟龍潭。
非是我攙,不是我攬,
這些時吃菜饅頭委實口淡,
五千人也不索灸煎。
腔子裏熱血權消渴,
肺腑內生心且解饞,有甚醃臢!”
哲篤害起愁來。
柳如煙接著嚇唬他:“到頭來,你的家產被花和尚分走了一半,你家的小姐也被展侍衛搶走了……”
哲篤來了勁頭,問:“姑娘是否知道展侍衛要如何救我家小姐?”
如煙道:“這,我當然知道。”
————————————
注釋
[1]《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係、克什米爾體係(基爾基特)和新疆體係。
《妙法蓮華經》 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關鍵詞“妙法蓮華”。“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什麽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1)法華宗旨
在大乘佛法興起的時代,有了以“聲聞”、“緣覺”為二乘或小乘,以“菩薩”為大乘的說法。《法華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結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開權顯實”、“會三歸一”的思想,融會三乘為一乘(佛乘)。以“聲聞”、“緣覺”二乘為方便(權)說,“二乘”終究要以成佛為最終目標(如“化城喻品”所說),開啟了“回小向大”的門徑,這是一種嶄新的學說思想,也是本經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2)法華結構
《妙法蓮華經》是中國佛教史上有著深遠影響的一部大乘經典,由於此經譯文流暢、文字優美、譬喻生動,教義圓滿,讀誦此經是中國佛教徒最為普遍的修持方法。《法華經》二十八品共八萬餘字,初學者如果沒有看閱古德的注疏,僅僅讀誦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體脈絡的。由於此經的內容在表麵上看起來比較分散,因而使讀誦者常常不知所雲,而對經文呈現的重要思想也無法深刻領會。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法華經》主要講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眾生,無論三乘五乘,最終皆歸於一佛乘,無有餘乘。由之而來佛陀對一乘之法的功德讚歎在經文中隨處可見,讀誦者往往隻看到佛對一乘和法華功德的讚歎,卻沒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貫穿其中。
第二、本經流通分共有十六品,不但流通品目比其他經文多,且按本跡二門的分法而有兩個流通分,失去往常序、正、流通三分法的一般次序,使讀誦者無法清楚把握《法華經》全體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