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秋風清兮秋月明
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1]杜甫.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弱]無力,
忍能對麵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歎息。
瑟瑟的秋風,卷走了紀緒茅草屋上的茅草。
那茅草隨處飄蕩——飄過了浣花溪,飄散在江對岸;飛得高的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地沉落到窪池和塘凹。
南村的一群孩童,欺負紀緒病弱無力。
竟當著他的麵,像小“強盜”般的,毫無忌憚地搶走他屋上飄下來的茅草,嘴裏一邊喊著“小白毛”,一邊抱著茅草跑進了竹林。
紀緒高燒不退,站都站不穩。他立在院子裏,有氣無力地嗬斥著他們。
可是,小孩們根本不聽。
紀緒便拿著木棍去追趕嚇唬他們。他們便跑得更遠了,還不時的回過頭來逗弄他。紀緒無奈地歎了口氣,搖搖頭拄著棍子往回走。回到了自己破草屋,癱坐在床上,接著歎息……
風漸漸地停了,烏雲像黑布一樣遮蓋了整個的天空,使仲秋的傍晚顯得更加地迷茫和昏暗。
片刻間,瓢潑的大雨便從空中傾瀉下來。
床頭上的屋頂漏得像一掛掛珠簾,屋裏沒一處幹鬆的地方。床腳處的漏雨尤其大,像粗麻線一樣嘀嘀嗒嗒地扯連不斷。
紀緒床上的被褥也是別人施舍給他的,別人已經蓋了好多年。已是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紀緒睡覺姿勢又不好,沒幾天就把被子給蹬破了。
自從家裏遭難以來,紀緒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
他望著窗外的秋雨,不禁長歎起來:“長夜漫漫,屋漏床濕,你讓我怎麽能挨到天亮……嗨!什麽時候,才能住上寬敞高大的房子,讓我也有個安溫讀書的地方……”
二《三五七言.秋風詞-上闋》李白.詩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
寒鴉[2]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樣的雨夜,攪得蘇小雅也沒了睡意。
這一頓“忽雷閃”的,把蘇小雅嚇得趕緊下了床,去把婉兒拉到自己的床上抱著一起壯膽。
婉兒是蘇小雅的母親趙語蓉,花了四兩銀子買來和小雅作伴的小丫鬟。
不知何時,月亮卻遮遮掩掩地出來了,顯得深夜更加地清冷。
小雅望著天空中那輪正在偷看她的、帶著憂鬱眼神的暗月,就像那個憂鬱的人在用憐憫的眼神看著她一樣——
紀緒可好幾天沒來浣花溪了。
上次見到他,還是來送油壁小香車的時候。那是紀緒親自弄來木料,親手為其打造的一輛小巧靈便的馬車。
這架車,頂棚是可以升降的;晴天時,可以當敞篷車用;說是香車,是因為車的四周設計了可以放置鮮花的槽;拉車的漂亮小紅馬,是紀緒花了給歌妓寫歌詞掙來的二十兩銀子買來的。
小雅心想:紀緒對自己這麽用心,定是心裏有我……這寒風秋雨的夜裏,不知他在幹什麽?這一夜的煎熬,她已經抑製不住想見他的衝動。
三《三五七言.秋風詞-下闕》佚名.詩
[據《梅庵琴譜》所述下闕非李白所作]
入我相思門,
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
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
何如當初莫相識。
清晨,秋風又起。吹起的葉子聚在一起在空中打了幾個轉,又隨著風兒隨處離散了。
棲息在樹上的老鴉也被這陣亂風攪醒了,它呱呱的罵了兩句,便倒頭又睡去。
蘇小雅草草地吃過早飯,便帶著婉兒坐著油壁香車來到了紀緒的老屋。
見紀緒病得不輕,便趕緊把他扶上了馬車,準備帶回家裏調養。
婉兒在前排趕著馬車,小雅坐在後排抱著紀緒。
紀緒沒話找話地問道:“喜歡嗎?”
小雅道:“喜歡什麽?”
“小馬車呀!”
“喜歡!”
紀緒接著說:“我知道你喜愛山水,你可以坐著這輛小馬車到東湖去遊玩散心,在那些地方,你有可能碰上你心儀的人,早點把自己嫁出去吧!”
小雅滿臉不悅地說:“你都病成這樣啦,還瞎操心!”
紀緒還在叨叨:“我知你喜歡什麽樣的人,才子雅士都喜歡在東湖之上吟詩作畫,以前他們經常約我去那些地方,現在我這種情況,他們什麽聚會,也不叫我了……不過,你得大方一些,把自己的才華表現出來,才子愛佳人,愛的是誌趣相投的佳人,憑你的才華和容貌,他們肯定愛得不得了,隻是你深居庭院無人知曉罷了……”
蘇小雅看著紀緒的眼睛問:“你那麽想早點把我嫁出去?”
紀緒解釋道:“不是我想,是你娘想!”
“什麽我娘的意思,肯定是你的心思……”
“這與我何幹?”
“怕我纏上你唄~”
四《初秋雨晴》朱淑真.詩
雨後風涼暑氣收,
庭梧葉葉報初秋;
浮雲盡逐黃昏去,
樓角新蟾掛玉鉤。
傍晚時分,完盛來到了紀緒的家。他是受了柳如煙的囑托,回到成都後,去紀緒家一趟,看看她的紀哥哥是否安好。這不,完盛一下客船,便帶著郭靖來到了紀家大院。
當他看到往日豪華的紀家大院,如今成了這般模樣,他不由得嚇了一跳。急忙敲開鄰居家的大門詢問其情況。
鄰居家出來了位五十多歲的老婦,她告訴完勝說:“他家呀,去年的秋天,對啦,也就是這個時候,來了一大群人,把他家給燒了,把他娘給搶走了……”
完勝問:“他父親呢?”
“哎呀,一大家子,三十多口人,全被燒死了。萬幸,他家的大少爺趕考沒回來,否則,也就遭上了……”
“那,現在他家大少爺去了哪裏?”
“嗨,可憐呀,原來風光的大少爺,現在流落成了乞丐。”
“乞丐?他,居無定所?”
“不是呀,他流浪了一段時間,後來就又住到了這裏。”
“這裏能住人嗎?”
“這不,年前,他自己動手,找了間沒有完全燒壞的屋子,又找了些茅草附在上邊,便在裏邊住著……”
“婆婆,你能否帶我過去找找他?”
“好吧!”老婦人帶著完盛來到了紀緒居住的小屋。
完盛敲了敲門,屋內也沒反應。便推門走了進去。見屋裏什麽也沒有,便問:“他是住這兒嗎?這也不像住人的地兒!”
“住這兒,可他也不常在這裏住……”老夫人詭異地一笑,“他呀,我也是聽別人說的,他好像是讓‘探花巷’的一個叫什麽譚…譚思婷的窯姐給包養了,他一般住她那裏……”
完盛很驚訝,說道:“不能吧!紀公子是一個很清高的人,他是從來不去這些地方的。”
“嗨,此一時彼一時啊,反正總比餓死強吧!”
完盛低頭歎息,他也為紀緒現在的處境感到難過。
老婦人說:“先生若是找他的話,去探花巷找他吧,他必定在那裏。”
完盛道:“謝過婆婆,我這就去。”
老婦人轉身離去了……
————————————
注釋
[1]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全文如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麵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寒鴉
據《辭海》解釋,寒鴉,亦稱“慈鳥”,“小山老鴰”。鳥綱,鴉科。體長可達35厘米,上體除頸後羽毛呈灰白色外,其餘部分黑色,胸腹部灰白色。在我國大多終年留居北部,冬季亦見於華南。寒鴉早在《詩經小雅小弁》就出現了:“弁彼鸒斯,回飛提提。”弁,通“般”、通“昪”,快樂。鸒(yù):鳥名,形似烏鴉,小如鴿,腹下白,喜群飛,鳴聲“呀呀”,又名雅烏,就是寒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