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暖風十裏麗人天
一《李延年歌》李延年.詞
北方[1]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進艙後,當著眾人的麵,紀緒大聲地為大家相互介紹起來。
“時弦兄,我跟你說,這是京城來的大富商鐵公子,這位是他的管家王先生。”
鐵公子和王不花與李甲見禮問好。
“時弦兄,這是我的義弟張錦。”紀緒又對張錦說,“九弟,這是李公子。”
張錦笑道:“八哥,你怎麽認識的都是些帥哥呀~”
大家都哄笑起來。
“時弦兄,你雖然是標準的書呆子,也該知道揚州有個“風雅澗”吧,這位就是“風雅澗”裏著名的杜十娘;十娘,你總知道李公子吧,李甲,字時弦。揚州有才女杜十娘,就有才子李時弦,隻是你們卻從來沒見過麵,你說,這不是滑稽嗎?”紀緒有意地撮合著他倆。
杜十娘震動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驚愕地抬起眼睛來,深深地看著那李甲。李甲似乎也吃了一驚,重新審視著杜十娘,他的目光再度直射在她的臉龐上,這是第三次他倆的四目相對,李甲又是一陣心跳。
杜十娘悄悄地垂下了睫毛,掩飾住自己心頭那份乍驚乍喜和不信任的情緒,她低低下拜,喃喃地說:“給李公子見禮。”
李甲慌忙扶住,連聲說:“不敢當,不敢當,杜姑娘,我是久聞大名了,今日難得一見,真是三生有幸啊!”
聽到此話,杜十娘的臉又是紅了一陣兒——久聞大名!什麽名?詩名?豔名?還是才名?十娘的內心湧起了一種難言的情緒。
眼前的李甲李時弦,在揚州有誰不知,有誰不曉呢?他,世家才子,名震四方,尤其以詩詞見稱。據說他生性灑脫,放浪形骸。但是,他的家教極嚴,雖然他笑傲於江湖,卻從不涉足於勾欄。因此,他倆雖然同處在一個城市,但互不認識,也就不奇怪了。
杜十娘所能認得的,隻能是像賈正理和周家三公子這種紈絝子弟而已!大多知書達理之士,都會把風月場所,當作成罪惡的深淵。他,李時弦,又何嚐不是?杜十娘垂眸而立,頓時覺得自慚形穢了。
“來來來,時弦兄,請裏邊坐,裏邊這幾位姑娘,是你非認識不可的!”紀緒又一一地為李甲介紹:“這位是‘醉意樓’的謝月朗;這位小妹妹是‘群玉院’的徐素素……”
“看樣子,你們已把揚州的名媛,全都請來了吧!”李甲微笑著跟姑娘們一一見過禮。
“哈!哈!哈!”紀緒縱聲大笑,“美人配名士,才子會佳人。自古以來皆是如此,這是分不開的呀,哈哈哈!隻有你,時弦兄,你是根本不懂得生活!讓我來跟你說,人生除了書本之外,還有些什麽……”
知道李甲的名字和身份以後,席間裏的鶯鶯燕燕,更是嬌呼婉轉地圍繞著侍候起來。一時間,斟酒的、添碗箸的、布菜的、撒嬌的,嬉鬧成了一團……卻把身份高貴的鐵公子冷落到了一邊。
姑娘們很會算賬:李甲是本地人,是一個長久的財源;而京城來的鐵公子卻不同,是一錘子買賣,說不定,人家明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呢!
二《國風.陳風.月出》詩經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月亮出來了,月光投進了船艙。
好不容易盼來的一盤菜,卻又被自己相好的兩個姐妹給搶走了,杜十娘隻有冷眼旁觀——那份落寞,那份百無聊賴的情緒,又把她包圍了過來。
杜十娘悄悄的退向一邊,倚著船欄坐了下來。她挑起珠簾,望著外麵的湖光山色,靜靜地出神。
月光、美人,就如塵埃裏開出的一朵花……
“李少爺,我們都知道你的簫吹得極好。今天,說什麽也得為我們吹一支曲子才行。”謝月朗嬌滴滴地撒著嬌。
“對呀!對呀!”徐素素也呼應起來。
“時弦兄,你就吹一曲吧!”紀緒也接口說道。
“眾情難卻呀!”張錦和王不花也跟著慫恿。
於是,李甲拿出了銅簫,吹了一支古樂府《蒹葭》。
三《在水一方》瓊瑤.詞林家慶.曲卓依婷.歌
李甲的銅簫吹得是抑揚婉轉,嫋漾溫柔。
徐素素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與他唱和:
[歌曲]“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願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願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無已。我願順流而下,找尋她的蹤跡,卻見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
注釋
[1]北方
區分中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在曆史上存在兩種說法:
(1)以秦嶺、淮河為界分南北。這是因為淮河是中國境內最南的一條在冬天會凍結的河流。
(2)元朝時期,地域遼闊,當時人們習慣以長江作為區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線。
兩個說法各有根據,前者以自然地理特征為重,後者以人文地理因素為重。從地理和一般意義上常指第一種分界方法。
秦嶺—淮河一線經過甘、陝、豫、皖、蘇等省,是中國中東部地區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南、北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生產等方麵,都有顯著差異。中國南北方分界線是1908年由中國地學會首任會長張相文,從自然地理分區的角度出發提出。“北嶺淮水”這條線,從海濱到江蘇淮安,再到河南信陽,一直到陝西安康,長約上千公裏寬約數十公裏。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這條線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分界帶。此線南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分界線兩邊的氣候差異大,主要意義是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當地民居建築起著參考作用。
從氣候特點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河湖冬季結冰,每當冬季來臨,北風呼嘯,大部分的樹會落葉,不落葉的樹葉多呈針狀,叫做針葉樹。由於北方地區年降水量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變化大,隻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時間也比較短,河流的含沙量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區則正好相反,冬季不結冰,樹木不落葉,一年四季常綠。河流的水量較大,水位變化不大,汛期時間長,河水含沙量較小。
從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習俗來看,秦淮南北的差異就更明顯。北方耕地為旱地,主要作物為小麥和雜糧,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南方則主要是水田,農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葉等亞熱帶經濟作物。一年兩熟或三熟。人們平常所說的“北麥南稻,南船北馬”是這種差異的真實寫照。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這是《晏子春秋》裏的一句話,說明了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以淮河一線為南北方分界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