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47章 紫案焚香暖吹輕

第47章 紫案焚香暖吹輕

  元朝統一中原以後,重武輕文。


  傳統儒家思想倡導的“學而優則仕”的模式被打破了,文人不再是那個時代的驕子,地位也排在了娼妓之後、乞丐之前的“老九”。仕途失落的知識分子,或為生計,或為抒憤,大批的文人墨客湧向青樓,為青樓女子代言,向紅顏知己訴情。久而久之,經驗愈加豐富的文人騷客們,開始對比起了各家妓女的優劣高下,搞起了花間科舉——選花魁。


  選花魁,是指青樓花場模仿科舉考試選頭牌女,堪比現代社會的選美大賽。


  一《越調.紫花兒序》王實甫.曲


  也不學劉伶荷鍤,

  也不學屈子投江,

  且做個範蠡歸湖。


  繞一灘紅蓼,過兩岸青蒲。


  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


  驚起那幾行鷗鷺。


  似這等樂以忘憂,胡必歸歟。


  王實甫是大都人,是著名的“元曲狀元”,其最具代表性的劇作是《西廂記》[1]。


  王實甫早年曾經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雜劇及歌舞的遊藝場所出入,是個不為封建禮法所拘、與倡優[當時文藝界演員]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遊園林的生活。


  蘇州文人沈學文在大德四年[1300年]來京城找王實甫求學。


  在京城住了一段時間後,感覺元朝**確實沒有恢複科舉的動向後,一怒之下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沈休文”,字“點秀”。也就是說,他以後不再走仕途了,而搞起了“選秀”。


  他以王實甫為總裁,自己任副總裁,組織了一批京城名流和才子,每年為青樓女子“評花榜”。還專門為“評花榜”寫了許多文章,其中的優秀作品《燕都妓品》流傳極廣。


  《燕都妓品》中把評判好妓女的標準分為四項,即“品、韻、才、色”。評選的項目,除了容貌、神態、言語之外,還有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也就是說,就算是一名風塵女子,想成為一日千金的“花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隻要評上了花魁,便有了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因為每年選出的花狀元,大都被達官貴人、豪傑富商高價娶走了。幾十年下來,沈休文獲得了超高的經驗值。


  二《中呂.混江龍》王實甫.曲


  落紅成陣,


  風飄萬點正愁人。


  池塘夢曉,闌檻辭春。


  蝶粉輕沾飛絮雪,

  燕泥香惹落花塵。


  係春心情短柳絲長,


  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

  清減了三楚精神。


  皇慶二年[1313年]農曆十月,仁宗要求中書省議行科舉。農曆十一月十八日,元仁宗下詔恢複了科舉製度。


  科舉的恢複,使王實甫和沈休文等文人異常興奮,認為這是他們年年舉行“花間科舉”督促的結果。自此,他也把每年的“評花榜”,改為了三年一次。


  僅僅舉行了七屆的科舉,朝廷又決定取消了。


  沈休文對朝廷拿著知識分子當兒戲的做法非常不滿。既然朝廷取消科舉製度,那麽我們將在民間保留和發展花間科舉。他們今年準備大搞一番,規模搞成全國性的大選秀。他們年前就往全國各大城市廣撒“英雄帖”,邀請全國各地的美女進京參選。


  截止到二月底,全國各地共來了近三百名美女,給春天的京城增添了光彩。真可謂:才子佳人滿京城,你不動情也動容。


  沈休文把全國各地來的美人按照行省分了六個賽區——


  腹裏區:中書省直轄地。


  東北區:遼陽行省、嶺北等處行省。


  中東區:陝西行省、甘肅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江南區:江西行省、江浙行省。


  東南區:湖廣行省。


  西南區:雲南行省、四川行省。


  活動準備在三月份舉行,先進行一次初選——分區賽,每區選出“五朵金花”參加四月十八日的半決賽。


  每年的評花魁活動都在“暢春院”舉行,因為暢春院是京城規模最大的“夜總會”,而且它有一個能容納上千人的“醉紅樓”歌舞廳。


  今年,沈休文更是把所有的活動都安排在“暢春院”。頗具商業頭腦的青樓老板諸愛芳早已嗅出這其中的商機,她找來了活動的組織者王實甫和沈休文商議——如何通過這次初選來賺錢。


  他仨商議決定:把初選活動改為大眾投票,票數最多者將是五魁,專家評定師在初選時作為裁判。並且規定,一兩銀子一票,所得銀兩,他們按二二二四分成——諸愛芳拿“四”,王和沈各拿“二”,其餘兩成分給其他評委。


  隨即他們向全城男子發出一紙告示:從三月六日晚開始,在“暢春院”舉行分賽區“評金花”的活動,為期三十天。任何人均可進行推薦,一兩銀子一份“薦書”,“薦書”最多者將是本區“五魁”。


  “薦書”就是花榜選舉的票,當時不叫“票”,很文雅地被叫作“薦書”。


  此告示一出,每個城市的領隊或老鴇,便展開一場拉票戰。這也高興了京城的公子哥們,成天價不是這家領隊帶著美女請吃飯,就是那家老鴇領著閨女請喝酒。


  ————————————


  注釋

  [1]《西廂記》


  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5本21折5楔子。


  曆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書生張生在寺廟中遇見崔相國之女崔鶯鶯,兩人產生愛情,通過婢女紅娘的幫助,曆經坎坷,終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而結合的故事。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題。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已經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沒有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於功名利祿之上。


  《西廂記》結尾處,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正麵地表達了“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封建婚姻製度、封建等級製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


  《西廂記》的戲劇衝突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封建勢力的代表“ 老夫人”與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展開的衝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間的衝突。


  此外,《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起的另一條戲劇衝突的線索,這些衝突雖然屬次要,卻是大量的,錯綜複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具有強烈的戲劇效果。這正是《西廂記》令人叫絕之處。


  《西廂記》的角色不多,戲卻很多,情節曲折。《西廂記》的結構規模在中國戲劇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雜劇的一般慣例,用長篇巨製來表現一個曲折動人的完整的愛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雜劇由於篇幅限製而造成的劇情簡單化和某種程度的模式化的缺點,能夠遊刃有餘地展開情節、刻劃人物。這是王實甫的一個創舉。


  《西廂記》最突出的藝術成是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王實甫很善於按照人物的地位、身份、教養以及彼此之間的具體關係,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並且調動多種藝術手段,生動、鮮明地將其表現出來。崔鶯鶯、張生、紅娘、老夫人都由於王實甫的卓越才能而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


  王實甫的《西廂記》問世以後,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版本數量眾多,流傳至今的明清刻本約有一百種。明清兩代的眾多學者對《西廂記》評價很高,直到近現代,《西廂記》的各種版本依舊活躍在舞台上,備受人們的讚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