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求娶
無助的站在門口半天,他決定自己進去說親,隻要張之正答應,媒婆他會努力找的,可張嘉儀讓他今天過來的承諾,他一定不能反悔。
跨過門檻,門前守衛雙雙攔住了水皓宇,對於這個陌生人守衛警惕的問道“來者何人?”
水皓宇老實的答道“我是來向你家小姐提親的。”
語出驚人,兩個守衛皆是哈哈大笑。
“提親,提什麽親,你莫不是腦子壞了,什麽都沒有不說,媒婆不帶,來耍我們的呀,快,快回去吧。”守衛還算說話很客氣。
在這京城,來來往往的都不是平凡的人,尤其這裏是尚書府,守衛不是勢力小人,可也不算什麽好角色。
水皓宇簡直是百口莫辯,試著努力的辯解“我,我真的是來向張小姐提親的,這是我親口答應張小姐的話,你們就放我進去吧。”
惱火的辯解著,他踏腳硬闖進去。
兩個侍衛,一左一右的抓住了水皓宇的胳膊,又聽水皓宇說的,有了一絲動容。
打量著有些不確定的再次問了問“真的假的,你可知道說謊的後果會是什麽嗎?”
“我知道,我沒有在說謊,真的。”
到底謹慎,守衛留下了一個,另一個進去府內去稟報。
吃完早飯,張之正還在想著怎麽跟張嘉儀說興趣王雪雅的事情,就有門口的守衛突然闖了過來。
對張之正微微行禮,偷偷的瞥了她一眼,才扭頭道“啟稟大人,外麵有一個自稱水皓宇的要上門提親,還說是小姐讓他過來的。”
天知道守衛說這話是冒著風險,這樣說大小姐讓人來,未免有些損壞張嘉儀的名聲。
不待張之正開口,她搶先說道“麻煩讓那位水公子進來吧。”
“女兒這?”張之正疑惑著頭皮發麻。
“這個女兒一會兒為你解釋。”抿著唇張嘉儀有耐心的坐了下來。
兩父子一起坐了下來,水皓宇一聽可以進去,趕忙提著禮物進了大門。
跨步來到客廳,不失態度的衝張之正作輯“在下水皓宇參見張大人。”
又衝著張嘉儀愛幕的微微頷首“張小姐。”
張嘉儀同樣頷首笑了笑。
他打量著眼前的男子,人長的眉清目秀,儀表大方,相貌堂堂的,氣質這一塊更是把握的死死的,不談身份可以說張之正基本上滿意。
這還是頭一次見沒有父母,就他一個人過來提親的。
順道張之正多嘴了一句,問“你怎麽一個人來了,你的父母那?”
提到他的父母,水皓宇極力掩飾著傷悲,平靜的道“我父母已經去世了。”
去世了好呀,心裏想著這樣以後張嘉儀嫁過去,豈不是不用伺候公婆。
又問道“你家裏都誰尚在?”
水皓宇又悲傷搖頭道“家中父母和姐姐都已經早逝去,就隻剩下了小生一人!”
“就剩下了你一個人?那本官在問你,身上可否有官職在身?”
“小生是一個舉人,並無官職。”即使如此,他還是對自己不怎麽自信。
張之正一連串的問了問,怎麽還是不是特別滿意。
想他的女兒怎麽著能夠嫁給門當戶對的,當個官眷太太,尤其今後還會娶一個公主過門,連皇子都可以配得上。
如此一來,舉人又算什麽,他有些嫌棄的不怎麽看好。
“舉人怎麽了,隻要女兒相中就好了,今天就是女兒讓他過來提親的,還請父親能夠同意。”
少女冷硬如玉的聲音突然在客廳響起,沒有任何的嫌棄,還在維護水皓宇,讓水皓宇莫名感動。
實在是她剛才坐著,就見張之正陰晴不定的表情,就厭煩的很。
張之正麵色微變,語氣變的生硬了起來“不行,我不同意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我的同意,你就不要想了,就這麽一個小子,還妄想娶本官的女子,本官絕不會答應的。”
阻斷著沒有商量的餘地,張之正喚過來下人,就要將水皓宇趕出府。
還是她拚命的護在水皓宇的跟前,冷著臉大聲道“我看沒有本小姐的命令,誰敢把他趕出府。”
維護著張嘉儀親自抓住水皓宇的手,讓他摟住自己的腰。
張之正隻覺得沒法觀看,氣急敗壞的剁了剁腳,直言“有傷門風呀,真是吃素。”
著急上火的張之正越想越氣,趕緊吩咐下人把張嘉儀和水皓宇拉開。
張嘉儀坦然自若的任頻下人拉開,心裏已經有了主意。
本來她裝作啞巴不吭,可都到了這個時候,她不得不提,隻好用那種辦法了。
緩緩的吸了口氣,她強迫著自己震驚下來,眼睛直視的望著張之正,和和氣氣的上前拉住了張之正的手道“女兒有話要和父親說,不知道父親可否換個地方,聽聽女兒給你說的話?”
這是一個家醜,她根本不願意當著這麽多人的麵提起,更別說在水皓宇的麵前。
張之正簡直又氣又心疼,知道肯定是為了這個小子求情,到底心軟了下來,答應了張之儀。
父女兩個舉步換了一間屋子,坐在一起就是沒有剛才飯桌的融洽。
她把玩著桌子上的茶杯,看了張之正一眼,意味不明的微揚下巴“女兒聽說,父親您要娶公主進門了嗎?”
啪的桌子上的另一個水杯被張之正碰倒在地,有些精神錯亂。
“不,沒有的事情,你別胡說,”心亂如麻著又補了一句“你這是聽誰說的?”
照理府裏的下人還不知道,這本來隱瞞的好好的,張之正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女兒怎麽知道。
“父親您甭管我聽誰說的這些都不重要,其實您願意娶誰就娶誰,女兒無權過問,但女兒隻有一個要求,要是父親您不答應,女兒可就不依了。”撫摸著額頭的碎發,她心情爽快,半似撒嬌。
剛才張之正驚慌失亂,都快要六神無主的樣子就覺得爽。
看看吧,壞事做多了,酒不醉人人自醉,活該。
他心裏咯噔跳了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