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抗戰之鐵血戰神> 第485章 積極備戰

第485章 積極備戰

  而劉猛,也在這個時候趁機辦妥了自己一直惦念不安的一件大事-——位於化德縣的醫藥廠和兵工廠的搬遷。


  距離日本人掀起全麵戰爭就隻剩下大半年的時間,這個時候還不把這兩個重要工廠搬走,難不成劉猛是要留給日本人?


  原本按照劉猛的想法,是想要把借助威廉公司從山西老漢手裏收購而來、已經搬遷到草原深處那個名叫左左喀尓旗的草原兵工廠留在那兒,畢竟曾經的時空中日本人對於境內多是草原的綏遠也隻是占領了省會歸綏,進一步達到控製平綏鐵路的戰略目的,而並沒有對更深處的空曠草原下手。


  當然,這並不是日本人“良心發現”,而是人煙稀少的大草原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實際性的戰略意義;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占領了也沒啥用,而且還沒有足夠的兵力駐守,留下小股部隊又存在被反日武裝偷襲折損的可能,反倒就不如不要。


  可是如果他們知道那裏有座規模不小的兵工廠呢?還會不動兵嗎?

  劉猛自問沒有把握保證草原兵工廠的存在能夠不被日本人得知,最終還是決定搬遷,草原兵工廠連同化德縣的醫藥廠和兵工廠一同搬遷至陝西境內。


  當然,果府也不是他們家開的,更不是他劉猛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


  不過,現在的陝西卻是正處於多事之秋,從北方外遷來幾個工廠實在是不足以引起大佬們的注意,何況這裏有劉猛在其中為之斡旋奔走。


  劉猛可是宋上將手下的紅人,絕對的心腹愛將。


  要知道,在曾經的時空中,宋上將奉命率二十九軍駐守平津之後,替他代管察哈爾的可是副軍長佟林閣,現在卻被劉猛這個小小的中校取代,可見宋上將對劉猛有多麽看重。


  而劉大處長想要把自己“旗下產業”搬遷至陝西境內,沒得到宋上將的首肯,那能行?那必須也是目前平津最高實權上將的意思。


  而且,出身於西北軍,曾經是馮宇祥麾下五虎上將之一的宋上將當年在陝西那也是有實權的大人物,如今雖然在異地為將,但是要說把三個工廠搬遷至陝西境內,那還真沒人太敢為難。


  再說劉猛看好的地方也不是啥特別重要的地方,是潼關。


  在曆史上有著絕對的地理優勢,有著“三秦鎮鑰”“四鎮咽喉”之稱,也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的險要之地。


  隻不過,這些名頭都是曾經過往,在如今的果府高層眼中,潼關這個小小的縣城,加之其地理位置偏靠西北,根本就不是什麽戰略要地,甚至駐防陝西的中央軍第二師都沒有在潼關縣城駐軍,而隻是在距離潼關數十公裏外的華陰縣駐了一個步兵連而已。


  當然了,劉猛選這裏,其一是因為,日軍在未來長達數年的戰爭中,雖然垂涎陝西,卻基本未踏足陝西一步。


  陝西有黃河有溝壑,對於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日軍極其不友好,更重要的是陝西還有山西做為門戶,而山西的軍民從未因為山西省大部陷落而停止反抗。


  山西都還沒搞定,拿什麽去打陝西?

  再者就是,潼關毗鄰山西,若劉猛部於山西同日寇作戰,未來武器彈藥的運輸也較為方便。


  在付出了不菲的代價之後,三個工廠的地址已經選好,基建已經展開,同時不少重型設備已經裝車轉運,由一些傷殘老兵和預備役士兵擔任的武裝護衛也已隨車出發,他們的任務是負責三個工廠的安全。


  每個工廠的兵力達兩個步兵連,並且擁有29軍編製。


  當民國二十五年,也就是1936的冬天來臨的那一刻,劉猛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北方。


  因為他知道,在這個冬天,那裏,將會出現改變民族命運的大事件。


  攜完美處理“兩廣事變”之威,對在陝北無比活躍不斷提出“建立統一抗日陣線”的紅色愈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那位大佬更有底氣,調南下的中央軍北上,欲取代東北軍在陝西對紅色進行圍剿。


  10月22日,飛抵西安的大佬嚴令張對陝北用兵,張不從,並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要求,大佬不許,兩人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10月29日,張飛往洛陽為大佬祝壽,再提聯合抗日主張,再次被拒絕,並被告之,若不願意戰,中央軍將會取東北軍和西北軍而代之。


  11月27日,張再上書大佬,請纓抗日,再遭拒絕。


  12月2日,張飛抵洛陽見大佬,要求釋放抗日救國會“七君子”,並向那位大佬麵報,謂其部下不穩,勢難支撐,再三請求委員長前往訓話,那位大佬同意赴西安,駐華清池。


  12月7日,張到華清池見大佬,再三苦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遭拒絕。


  12月10日,大佬召開會議正式通過發動第六次“圍剿”計劃,決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動員令。


  12月11日晚,大佬邀請張、楊等參加晚宴,晚宴期間,大佬宣讀了換將任命書,徹底命令中央軍接替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圍剿紅色的任務。


  12月11日晚間,張楊二人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宣布12月12日清晨進行兵諫。


  12月12日5時,東北軍奉命到華清池捉拿,那位大佬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後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麵,被發現活捉。


  同時,十七路軍扣留了大量國民黨軍政要員。


  12月12日,張楊二人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等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


  至此,震驚中外的事變正式爆發。


  而劉猛卻知道,雖然對那位大佬個人紅色是人人誅之而後快,但相對於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他們必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事實上,曆史已經證明過,他們的選擇,就是最正確的。


  果然,在12月13日中午果黨開會決定剿撫並用的方針和政策,軍政部已經擬定何上將為討逆總司令率大軍進逼西安城之際,紅色總部卻意外的通電主張和平解決爭端,杜絕中華內戰。


  各地軍閥隨之也紛紛表態。


  這一次,素來對那位大佬不太感冒的山西老漢卻是第一個通電表示:


  “第一,兄等將何以善其後?第二,兄等此舉,增加抗戰力量乎,減少抗戰力量乎?第三,移內戰為對外戰爭乎,抑移對外戰爭為內戰乎?第四,兄等能保不演成國內之極端殘殺乎?……請兄等諒察,善自圖之。”


  雲南,廣西、湖南、山東等地軍閥也紛紛通電表達自己的態度,絕大部分都是希望和平解決。


  劉猛其實很佩服這些民國的大佬們,他因為是知道曆史,所以一定會這樣選擇,但他們可都是在和那位大佬統一中國之時都有過爭端的,竟然也做出了曆史曾證明過的最正確的選擇,恐怕這個時候的他們不僅僅隻是因為政治眼光的正確性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