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夢為俠客
好奇心是考古學的主要動力之一,說一個人幸運總會說他畢業後從事了他在學校所學的專業,而他在校專業恰又是他從小最喜歡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從小到大都在學習和做自己最喜歡的事,那麽這樣的人一定是人人豔羨的幸運兒。
我的好奇心原本很重但是因為母親的突然離開又被自己本能的封閉在某個不見光的角落之中。
好奇沒用找到母親才是唯一正事,我當然會因此變得早熟,我甚至會夢見自己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俠客白山黑水之間江湖,至於江湖是什麽?
江湖當然是無窮無盡的自由和神秘潛力。
我會幻想自己變成一隻神秘黑貓,因為貓有九條命。
貓有九條命。這一說法雖然源頭難尋,卻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化中神奇般地達成了共識。有人說,“九命貓妖”是中國古代九尾狐傳說的形象演變。也有人認為,源頭要從古印度或古埃及的文化中去找。
中國民間傳說中,貓和狗都能感知到靈界生物也就是所謂鬼的存在,最邪門的傳說是貓跳過屍體能引發“詐屍”。到了隋朝,“貓鬼之術”盛行,還出現過著名的獨孤陀事件。
貓還在民間習俗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杭州,桑農、蠶農喜歡到半山娘娘廟祈福,再帶一隻預兆著豐收的“半山泥貓”回去。同樣是祈求豐收,南鄉壯族的人們則愛“舞火貓”。
伴隨著貓的出現和融入人類社會,曆史上就開始流傳著很多關於貓的故事,民間還有豐富的與貓相關的傳統習俗。
英國有句諺語說:“貓有九條命,三條玩耍,三條流浪,三條駐留。”在俄羅斯和整個北歐,都堅信貓可以逃脫9次致命傷害,而且絕對凍不死。甚至古佛經裏都說:“貓命有九,係通、靈、靜、正、覺、光、精、氣、神。”
這一說法由何而來?
有的說,來源於中國,是九尾狐傳說的形象演變。還有的說,來源於民間拜“鐵狸子”或“仙狸”等民間信仰演變。
傳說中,當貓養到9年後,它就會長出一條尾巴。每9年長一條,一直會長9條。有了9條尾的貓,又過9年後,就會化成人形。
前8條尾巴的修煉比較容易,但第九條尾巴必須去找主人“討封”,幫主人實現一個願望。如果主人說:“我的願望是你長第九條尾巴。”貓才能成妖得道,長生不老。
在傳統的觀念裏,動植物活久了就會“成精”。活了這麽久的貓,成為“九命貓妖”,自然就不足為奇了。除了中國,還有人從古埃及、古印度的文明中尋找相關說法。
在古埃及傳說中,埃及的創世神“拉神”,就有9條命,並且用其中8條變出了其他神,一起創造世界。
小孩子最是無憂無慮因為小孩子還不懂生死,當小孩子變成大孩子開始懂得或者開始經曆生死以後那他一定對於死亡和分離充滿恐懼,一定夢想過長生不老。
隻是長生不老沒人能做到那麽放棄這個不現實的想法擁有九條命呢?
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對於一個不受歡迎的沒了母親的男孩子來說,對於一個耳朵聽不見沒了母親的男孩子來說最快活最自在的時光永遠是在夢中夢見自己有九條命然後仗劍江湖瀟灑自如。
中國自古以來就推崇行俠仗義的精神,關於俠客,司馬遷將他們分為布衣之俠、鄉曲之俠、閭巷之俠幾種類型,讚揚了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不矜其能,不伐其德”等高貴品德,而詩仙李白更是對俠客思想推崇至極。
行俠仗義最好不以真麵目示人,就像是那個黃衫客。
在古代的俠客中,黃衫客是最為迷離的一個,他因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傳奇走入人們的視野,卻也因傳奇本身的撲朔迷離而難辨真假。
戰亂中的長安,風雨飄搖,劫難之中誕生的霍小玉遇見了同為淪落人的李益,才子和佳人互相傾心,紅燭為媒,美酒為約,許下了一生的誓言。隻是山盟雖好,人事卻常常不盡如人意,貧賤時的恩愛,等來的卻是李益飛黃騰達之後的背棄。
霍小玉相思成疾奄奄一息之時,春風得意的李益卻正準備著迎娶名門之後的盧氏,途徑長安的黃衫客聽說了這個故事,感於霍小玉之情深,毅然將負心漢李益綁到了霍小玉麵前。
霍小玉在臨死之前見到了惦念之人,故事最終以覆水難收作為結局,而成全霍小玉心願的黃衫客卻成了世間廣為流傳的義士。
許多年以後,有個叫蔣防的男子將這個故事大膽的演繹,《霍小玉傳》成為了唐傳奇的壓卷之作,而黃衫客的名字也隨著這個故事世代流傳。
甚至有好事之人感歎:“一代名花付落茵,癡心枉自戀詩人;何如嫁與黃衫客,白馬芳郊共踏春。”
多麽深刻多麽暢快,生死置之度外紅顏伴著左右。如果還不夠那麽就變成那個大唐李白吧。
我們在中學語文課中認識李白,說他既是一個具備儒家“入世”思想的人,所以經常在詩中表達生平的不如意和懷才不遇,同時也篤信道教,所以自號“青蓮居士”,除此之外李白還受到俠士思想的啟發,從他的作品《俠客行》中就可以看出“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高度概括了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等等的高尚人格。
根據史料記載,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李白在向別人推介自己的特長時曾說:“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
明明白白地強調:自少年時,他就開始學劍。他生怕別人會因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釋性地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義氣!”
李白身材不夠高大,但身輕體健,有萬夫不擋之勇。唐代流行鬥雞活動,年輕時的李白脾氣火爆,在一次鬥雞活動中,大發神威一連手刃了好幾個潑皮。“脫身白刃裏,殺人紅塵中,”在鬧市拿刀砍人。
為了學劍術,提高武藝,李白又專門到山東,拜裴旻為師,裴旻世人稱裴將軍是當時的龍華軍使,是大唐公認的第一高手。大唐有三絕,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
張旭和李白都是飲中八仙裴旻是李白的師父,是大唐第一劍客。而李白也被後人認為是大唐前三的決定劍術高手。
想著想著我笑了,杜小丙不知道我笑什麽,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在腦海中在美夢中變成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