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西遊:我在大唐搞娛樂> 第1111章 旅人煩惱

第1111章 旅人煩惱

  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為什麽五百年還修不到這麽一點緣分。


  當晚又夢到菩薩。


  菩薩說,如果他還想見那人,再做五百年的樹,或許會修到一點緣分的。


  他覺得既然已經等了五百年,再等五百年也不算什麽。


  他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


  就這樣,他在河邊又站了五百年。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那個人又遠遠地從河那邊走過來。


  這回他沒有激動,沒有搖枝動葉,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


  為了這一日,他舍棄了做人的機會,癡癡地做了一千年的樹,吃過太多的苦,傷過太多的心。


  他已經能以平靜的心等待那個人的到來。


  隻見那人向他走了過來,走到他的樹蔭底下,安然坐了下來,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


  原來那個人就是佛祖釋迦牟尼,而這棵樹就是那棵菩提樹,後來跟佛祖一起成了佛。”


  佛祖忽然講了一些,跟還俗沒有關係的話,辯機和尚有點納悶。


  聽到最後,他明白了,這是佛祖用另一種方式勸告自己。


  果然,佛祖繼續說道: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總都有棵菩提樹,有些人因矢誌堅守而終獲成功,有些人因臨陣逃避而慘敗告終。


  一棵菩提樹,兩種人生觀。


  芸芸眾生中,我們需要尋找的正是這樣一棵菩提樹,隻要值得期待,無論多遠多難,我們都應堅持下去。


  當然,你是為了一個女人,為了心中聖潔的愛,不過,一心向佛也曾經是你的聖潔之愛,難道真要前功盡棄?”


  如來佛祖的話音落下,在場的佛陀都靜默了。


  這些人都是曆經了人世間的六苦,看破紅塵後皈依佛門的。


  現在看著有人要還俗,其實心裏還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有的認為心中有佛,身體出不出家都可以,而有人則認為,還俗就是對佛的大不敬。


  看著辯機和尚閉口不言,佛祖又說道:


  “據說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釋迦牟尼說,這些煩惱是陷人類於痛苦的元凶。


  這些煩惱中,最厲害的有三種,就是“欲望”“愚癡”“惱怒”,被稱為“三毒”。


  世俗之人都是在這“三毒”的控製下度日的生物。


  想比別人過更好的生活,想輕鬆賺錢,想盡快出人頭地。


  這種物欲和名譽欲,隱藏在每個人的心中。


  如果這些欲望無法實現,就會轉為惱怒:“為什麽事不如意?”


  惱怒之餘,就會對那些成功人士心生嫉妒。


  一般人隨時隨地都會被這樣的煩惱所支配。


  但是,人要聽任“三毒”擺布,就絕不會感受到幸福。


  曾經,釋迦摩尼佛祖用這樣的一個故事來形容人的貪欲,描繪人沉溺於欲望的情景。


  他曾說,再沒有任何故事,能將人類的貪欲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深秋時節某一天,在落葉和寒風中,有位旅人行色匆匆,趕路回家。


  走到某處突然低頭一看,腳下一片白乎乎的東西,仔細一瞧,竟是人骨。


  此處怎麽會有如此大量的人骨呢?他不禁毛骨悚然,又不得其解。


  他隻顧往前奔走,抬頭看時,迎麵走來一隻體格巨大的老虎,咆哮著向他逼近。


  旅人直驚得魂飛魄散:“啊!那麽多人骨原來是老虎吃剩的殘物。”


  他急忙掉頭逃命,然而慌不擇路,一陣猛跑竟然跑上了懸崖峭壁,前無去路,後有猛虎,陷入進退維穀之地。


  看看四周,在懸崖上有一棵鬆樹,他趕忙爬了上去,但老虎是貓科動物,它張開駭人的巨爪,也開始爬樹。


  “今天我命休矣!”正當他萬念俱灰時,忽然看見下方垂著的一根藤條,別無選擇,他順著藤條往下滑去,那藤條卻不著底,旅人被懸在半空之中。


  下麵是狂風巨浪、怒濤翻滾的大海。


  上麵的老虎雖然無法順著藤條爬下來,卻仍伸著舌頭、流著口水盯著他,正所謂“虎視眈眈”。


  正想喘一口氣,考慮接下來怎麽辦時,忽聽到上方有窸窣之聲,定睛一看,黑白兩隻老鼠正在交替啃咬那藤條的根部。


  藤條一旦被鼠牙咬斷,旅人就會落入海中。


  命懸一線之際,旅人拚命搖晃藤條,想將老鼠趕跑。


  搖擺之下,有濕漉漉、暖烘烘的液體落到他臉上,用嘴一舔,是甜美的蜂蜜。


  原來藤條根部有一蜂巢,一經搖動,蜂蜜就掉落下來。


  舔著甘露般的蜂蜜,旅人居然陶醉了起來,以致忘記了藤條還在被老鼠不停地啃食,忘情地享用起了美味的蜂蜜。


  但是,就在下方的海麵上,狂風巨浪中出現紅、黑、青三條巨龍,正等著他掉下去後一飽口福。


  旅人不敢往下看,隻敢向上看著蜂巢,不停地搖晃藤條,舔食落下的蜂蜜。


  釋迦牟尼佛祖說:“這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爾等聽了可能會覺得好笑,但這正是我們自己現在的樣子。


  釋迦牟尼佛祖講的故事可以做如下解釋:

  故事中的這個旅人,在寒冷的秋風中,單身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如此,不管曾經有過多少朋友,但人生歸根到底還是一個人的旅程。出生時是一個人,死去時也是一個人。


  在這裏,老虎暗喻的是無常,意味著死亡。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死亡的威脅,死這隻老虎的陰影時刻追逐我們。


  所以,人會嚐試各種保健方法,拜托醫生看病,或是皈依宗教,用盡各種方法逃避死亡。


  好不容易爬上的鬆樹,指的是迄今為止積累的地位和財產。


  但即便是有了這些,死亡也會毫不留情地到來,在這一點上,地位和財產沒有任何用處。”


  如來佛祖講到這裏,抬眼看向辯機和尚,“你可明白本座講的,在生死麵前,一切皆是虛妄。當然也包括你的愛情。”


  如果生命都不在了,那麽愛又算作什麽?

  這些話暗藏著警戒的意思,讓辯機和尚明白此刻的形勢,一旦有人不遵循佛教的信條,執意還俗,下場也許會很淒慘!

  一種冰冷肅殺的氣氛在大雷音寺中蔓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