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大秦我為皇> 第945章 司馬英筆錄

第945章 司馬英筆錄

  劍術不是劍招,甚至於將其比作一個境界,不如說是一種心境。所謂劍術,就是一種心術。


  在這劍術一說中,司馬英曾提及荊軻,言及,荊軻之劍,術之劍也,上不得殿堂。


  其意,荊軻號稱天下名劍客,但說到底,刺客之流,他的劍術再厲害,終究上不了台麵,隻能生活在黑暗中,想盡一些辦法行那刺殺之事。


  看似荊軻刺秦,乃行天下之大道,為拯救天下蒼生,平定各國之戰,實則,道乃光明正大之本,豈是見不得光的刺客,以那小小心術所能行之?

  在這其中,還如此描寫過劍術。劍術,以陰克陽,以柔克剛,攻其短點,一擊致命。


  看似無懈可擊,但劍術之中,藏匿奸詐,鋒芒雖隱,卻還尚存。


  看似沒了爭強鬥狠之心,實則依舊在為爭鬥,不留餘力,費盡心機。


  總的,這第二個境界就是,為達目的,不惜一切手段。沒有爭強鬥狠,卻為爭奪目標,費盡心思。這等心術,稍有不慎,便會落入小人之舉,上不得台麵。


  這第一個境界到第二個境界,其中的過度,就好像一個少年到中年的變化。少年天性純真,初生牛犢不怕虎,坦率之下,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就不高興。


  到了中年則不一樣,為了心中所思所想,可以變得陰沉,晦暗,懂得隱藏,心機深沉,為達目的,誓不罷休。


  而在第二個境界到第三個境界之間,又是一種質的改變。這已經不是見識所能決定的境界,更不是劍之強弱所能達到的境界。


  第一個境界到第二個境界的過度,可以用人的年紀變化,見識來描述,可這第二個境界到第三個境界之間,完全不能以此作為描述。這是兩個不同的層次,也是兩種不同的境界。


  劍之第二境界,術也,小人。


  劍之第三境界,心也,君子。


  沒錯,這就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別,仿佛乞丐與貴族的不同,兩者之間的差別,不是說你發生了年紀上的變化。


  或者說一些心境上的變化就能達到,這完全就是改天換地的變化。


  第一境界乃為劍招,第二境界乃為劍術,第三境界乃為劍心。


  明心見性,以大道之心,行那大道之事。如天之高遠,朗闊一切,地之厚重,厚德而載物。


  劍心之下,一切阻礙,一劍掃之。劍鋒所過,大道所在。


  這個境界的人,才是真正背負大道的人。如荊軻刺秦,名義上行光明之事,實則小人刺客之舉。


  在司馬英的筆錄之中,他是這樣描述的,吾若為荊軻,定當手持三尺劍,殺上鹹陽殿。


  以光明正大之身,行那正大光明之事。


  這一點看似很誇張,似乎是司馬英在故意貶低荊軻,可事實上,這就是兩種不同境界的行事作風,也是兩人的不同之處。


  當年司馬英千裏救秦王,殺進邯鄲城,於千軍萬馬之中,層層包圍之下,一人一劍,帶著秦王嬴政殺出一條血路。這是何等光明之舉,豈是荊軻刺殺所能相比?

  不過司馬英終究不是荊軻,他的選擇與荊軻完全不同,荊軻選擇刺秦,而司馬英選擇扶秦。


  所以說,司馬英永遠不可能又殺上鹹陽殿的一天。


  至於後麵司馬英對始皇帝所謂的背叛,實際上隻是他有了別的選擇,但這不代表真正的背叛。


  當時,嬴守的父親成嬌被奸人挑唆,攻打嬴政。嬴政勃然大怒,剿滅叛軍,最終成嬌大敗。


  司馬英不願這兄弟二人相殘,選擇阻止,於是和始皇帝鬥得難分難舍,以至於最終傳出司馬英背叛始皇帝的說法。


  事實上,最後司馬英雖然沒有保住成嬌,但他護住了嬴守的母親,還有尚未出身的嬴守。


  隻是成嬌之死,對司馬英的影響太大,曾讓他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但在之後,他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找到劍道的最高境界。


  於是他寫下司馬英筆錄,最終被嬴守母親帶走。


  在這筆錄中,最後記載的劍道最高境界,又為第四境界,司馬英稱其為秦王劍,又名君王劍。


  君王劍者第四劍,不劍之劍。


  傳聞,荊軻刺秦,始皇帝拔劍不出,險些遇難,實則,始皇帝的劍,從來就不是他佩戴在腰間的那把劍,他也從來不會動用那把劍。


  在始皇帝腰間佩戴的寶劍,說到底,就是一件裝飾。


  佩劍,從來都不是劍客才有的特權,在這個時代,文人遊士,同樣佩戴。


  即便大秦不允許藏匿刀兵,但凡士子,卻依舊沒有取其佩劍的道理。


  為何?


  因為佩劍,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裝飾。


  秦皇的劍乃天下之劍,無劍之劍。在秦皇身上,有劍似無劍,無劍勝有劍。


  麵對荊軻的刺殺,根本無需秦皇出手,大秦之劍,頃刻間就能將荊軻撕裂。


  套用一句後世江湖小說中隊劍的描述,飛花摘葉,皆能傷人,這就是始皇帝的劍。在他的劍下,隻要他心念一動,就是劍鋒所過。


  或許這般說來有些繞口,直白一點,其實這大秦,就是始皇帝的劍,無形之劍。


  始皇帝意念所及,每一個念頭,都會讓這柄劍發揮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曾經,始皇帝在滅六國之前,曾在自己頭頂懸著六柄利劍,這六柄利劍代表的就是六國。


  在他看來,這六國,每一國都是一柄劍,都是懸在自己頭頂的劍。一日不滅,都將會時刻威脅著他。


  所以,他每滅一國,取下一柄劍,最終,天地之間,隻餘秦劍,此乃天下最強之劍,誰能揮動此劍,誰就是劍道最高境界。


  到此,司馬英看透了劍道終點,乃為大道之本,又為天道之源。最終,他以身祭秦劍,留下一世傳說,一本筆錄。


  這本筆錄被嬴守的母親當作傳家寶般,千叮嚀萬囑咐,讓嬴守好生保管,連嬴政都沒有看過。


  迄今為止,筆錄尚在宮中,卻是無人得知,蘇恒,乃是當今世上,除嬴守之外,唯一一個聽聞司馬英筆錄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