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互市
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一。
經過短短幾的時間,歸化城就變的無比繁華起來。
王則之命人在草原上找來黃教的喇嘛,將他們安置在銀佛寺內。
蒙古右翼諸部族人聽聞之後,紛紛前來拜見。
山西各府內的商賈們一收到他的消息,就立刻組織人手前來歸化城貿易。
雖然朝廷明令禁止私開邊貿。
不過,馬克思曾經過,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
隻要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百分之二十,就會活潑起來;有百分之五十,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百分之百,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百分之三百,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
在關內,一斤鹽四十文錢,在關外一斤鹽可以換牧民們一隻羊,要知道一隻羊最少也有三十斤。
他們回關內賣羊肉是以五斤起賣的,並不是一斤一斤的賣。
就以目前大同府的羊肉價格而言,一兩銀子可以買五斤上等的羊肉。
也就是一隻羊最少賣六兩銀子。
一兩等於十錢,一錢等於一百文,雖然因為銀子質量的不一,在錢幣的兌換上存在差異,不過也差不了多少。
也就是他們用價值四十文的鹽,換來價值六千文的貨物。
減去騾馬,人工,雜七雜澳費用,他們還有三千八百多文的純利潤。
商人不會隻帶一斤鹽就出關的,他們還會帶上牧民必須的茶葉、糧食。
極個別商人還會帶來牧民所需要的鐵器,比如捕。
因為鐵器是禁物,能換到的羊更多,比如一把捕可以換兩隻羊。
也就是商人們哪怕隻是拉一車貨物來交易,他們的利潤也超越了百分之一百。
對於捕之類的鐵器,王則之是嚴格把控的。
所有出售的鐵器都必須登記,並且統一在規定的場所出售。
而且購買鐵器的牧民要登記詳細的戶籍信息,每戶牧民購買的鐵器也是受限的。
除了鐵器,在糧食上王則之也做了同樣的限製。
因為右翼諸部有過將明朝賞給他們的糧食販賣給後金的前科,他不得不防。
當然,雙方互市,雙方都得有利可圖,如果隻是山西的商人有利潤,而塞外牧民沒有利潤,那麽這個互市也開不長久。
所以,王則之特意規定了戰馬的價格。
下等戰馬定價十兩,中等戰馬定價十五兩,上等戰馬定價二十兩。
由於戰馬的價格規定比較合理,右翼諸部首領都比較滿意,表示能夠接受。
原本人煙稀少的歸化城再度變的繁榮起來。
形成北有馬市,南有糧市的邊貿盛況。
當然,雙方進行交易並不是免費的。
王則之沒有采取收稅的方式收錢,而是以收保護費的方式抽取雙方貨物價值的百分之七。
王則之原本以為這些人會拒絕,沒想到不論是山西境內的商人,還是草原的部落首領都沒有意見。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從殺虎口出關到歸化城這兩百多裏路有多艱險。
他更低估了草原右翼諸部對糧食、茶葉、鹽巴和鐵器的渴望。
資源上的匱乏,使得草原上的牧民不得不用牛皮所做的鍋去燒水煮飯。
自土木堡之變以來,大明王朝轉入全麵防禦的戰略狀態。
並借口戰亂屢屢明令禁止邊關貿易。
糧食的問題牧民們可以用牛羊來替代,鹽巴還可以從後金換取一些,但是茶葉卻是用什麽都無法替代的,尤其到了冬以後。
茶葉對於牧民們來變的無比重要。
牛羊肉都是油膩、燥熱、難以消化的。
長期以牛羊肉為主食會產生各種不適,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茶葉有溶解脂肪,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草原上的牧民雖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不過祖祖輩輩傳下來,喝茶能夠有助於緩解他們腹部不適、燥熱和便秘的症狀,牧民們卻是知道的。
腹部不適、燥熱和便秘,這些雖然都是毛病,但是卻會讓人十分的不舒爽。
所以草原上的人在飽受折磨多年之後,突然發現“茶”這種飲品可以改善多年的頑疾,讓自己活得更舒爽,自然是愛不釋手了。
特別是對已經喝茶多年的牧民來,切斷茶葉的供應,對他們來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另外茶水固然是可以補充維生素的,但是茶葉傳入草原之前,遊牧民族也都還活得不錯。
在茶葉傳播到草原之前,大多數遊牧民族依靠野生的植物來補充維生素。
草原上牧草茂盛,野菜也有不少,但是這種獲取維生素的方法非常不穩定。
當然他們也可以依靠食用動物的內髒來補充維生素,畢竟牛羊是主要食物來源,補充維生素也可以靠它們。
甚至一些強大的遊牧部落還會自己種植農作物,比如林丹汗。
但是近年來草原上霜早,野菜越來越少,甚至到了十一月已經沒有野菜可以吃了。
茶葉成為遊牧民族補充維生素的重要途徑之一,原因就是茶葉容易保存,攜帶方便,也方便食用,因此取代了其他補充維生素的方法。
牧民們經常和牲畜接觸,難免沾染細菌,因而患上各種疾病。
茶水卻有殺菌消毒的功效,牧民們雖然不懂這種原理,不過並不影響他們發現茶葉的這種功效。
另外遊牧民族是要經常遷徙的,不同地方的水質相差很大,古人很難分辨水源是否優質。
而對於人來,水源又極其重要。
如果到了水質不良的地方很可能會使得牧民大量的患病。
而茶葉中的茶多酚可以凝固水中的懸浮物,很好的改善飲用水的水質,同時為了飲用茶葉,遊牧民族改變了飲用生水的習慣,加熱過的水和能殺菌的茶葉組合在一起能夠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古人固然不知道茶多酚的原理,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利用茶的這種特性。
如果最早的時候牧民們喝茶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經過長久的飲用茶水後,茶也融入了遊牧民族的文化裏麵,漸漸地形成了獨特的風俗習慣,成為了一種精神需求。
茶文化傳入大草原以後,茶的加工方法和飲用習慣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外來的茶文化逐步融入了大草原上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茶道”。
奶茶這種風味獨特的飲料就是遊牧民族茶文化的載體,它是牧民們在長期的飲茶中將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的產物。
製茶和飲茶的習俗在遊牧民族中不斷地發展和延伸,形成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極大地豐富了草原饒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當茶葉融入到了文化當中,當飲茶成為了習俗,遊牧民族怎能不對茶葉情有獨鍾。
牧民們獲得茶葉的方式隻有兩種,一是茶馬互市,另外就是搶掠。
雖然明朝廷屢屢禁止邊貿互市,但是仍舊阻擋不住商賈冒著風險私販茶葉。
加之朝廷經常拖欠邊關軍士的糧餉,守關的將領為了籌措糧餉,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允許這些商人花錢出關經商。
但是這些商人畢竟隻是少數,遠遠無法滿足塞外蒙古諸部的需求。
這也是林丹汗揮兵南下的另一個原因,他要以戰爭贏得互市的權力。
但是,在今王則之冒著殺頭的風險重開了互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