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

  建州衛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王則之沒有立刻攻擊,而是等了起來。


  他要收集各方情報,再視情況而定。


  很早之前王則之就給了袁崇煥一封密信,如果袁崇煥認真對待,在龍井關和大安口做了布置,那麽皇太極的就不會得逞。


  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攻不進京師,在收到後方被攻擊的消息之後肯定會第一時間回援。


  如果皇太極回來,憑王則之手裏這三萬兵馬根本打不贏,到時候他隻有逃跑的份。


  不過令王則之沒想到的是,袁崇煥即使看到了他的密信,也實在沒有辦法。


  在袁崇煥收到王則之密信的時候,他就把自己的心腹祖大壽叫了過去。


  “一直聽聞,此子花錢買了個軍職,沒想到他也能想到這裏啊。”他把王則之的密信遞給祖大壽。


  袁崇煥從心來是瞧不起王則之的,袁崇煥可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的進士,在袁崇煥看來王則之不過是花錢買了個軍職,運氣好又被崇禎看重,這才能短短的時間內升為一品榮祿大夫。


  祖大壽認真的看完,有些擔憂的問道:“督師,若真如他所言,皇太極繞道蒙古,我等當如何應對啊?”


  “實不相瞞,我也想過這個問題呀,來。”袁崇煥指著遼東的邊防地圖,分析了起來。


  “你看,寧遠城和山海關固若金湯,若皇太極攻之,必敗。


  但是,薊門、遵化、喜峰口一帶長城,關隘失修,一時半刻也修繕不起來啊。


  再者,今年三月薊州兵士因缺餉一事,發生了嘩變,此事導致這一帶兵馬將弱,守備空虛啊。


  如果皇太極繞道用兵,我等勢必顧此失彼啊。”


  薊州一帶塞垣頹落,軍伍廢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中間牽連甚廣,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清楚的。


  袁崇煥能把寧遠、山海關建成鐵桶般的堅城,除了這裏本身的建設就好之外,還有就是他殺入了毛文龍,抄了他的糧餉。


  要是沒有毛文龍的這批糧餉,他手下的兵士就會和薊州兵一樣造反了。


  實話明朝末期的時候情況相當的複雜,像兵變這種事幾乎一直在發生,而三月的薊州兵變,可以根本就不上數。


  明朝末期發生兵變的根本原因就是發不出糧餉。


  這些兵士用生命固守城邊關,等他們流血又流汗的回到自己的軍營之後,發現軍餉居然發不出來,不要那些高額的軍餉了,就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給不足。


  這些兵士都是不怕地不怕的主,連戰場上都不怕死,鬧餉嘩變這種事當然也可以做的出來,於是就發生了所謂的兵變。


  崇禎二年(1629)三月十八日兵科給事中宋鳴梧疏陳:從來遵化台軍營兵、南兵每月一兩五錢,北軍每月米一石止折銀一兩,其新設營兵皆折色一兩五錢,本色米五鬥,有馬家丁每月二兩三錢五分,無馬家丁亦一兩一錢,犒賞豐腆,北兵已歎不平,後欠餉日多,諸兵絕望,始離信索餉,各營聞風倡煽。


  於是東遊兵,榆木嶺、白羊峪援兵營於二月初三日、初八日集於遵化西門外,伐木立寨,服蟒豎旗,大書“赤心報國,饑軍設糧”八字,民起而毆,軍起而怒,要索全餉,思得潘中軍而甘心焉。至三月二十二日,有司撫定之。


  次日,巡撫順右都禦史王應豸以牟餉激變被逮,論死。


  幸好,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抄沒了足夠的糧餉,要不然他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搶奪糧餉,可以本來就是袁崇煥的一個目的。


  遼東號稱有二十萬邊軍,但是袁崇煥真正能調用的隻有祖大壽、何可剛、趙率教三人麾下的兵馬,另外就是他的督標營。


  這些兵馬加起來都沒有四萬。


  他就是想要分兵駐守薊門、遵化、喜峰口也有心無力。


  因為他手裏的兵馬已經分配到極限了,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的督標營遊擊支援。


  “督師,那我們該怎麽辦?”祖大壽問道。


  “數月前我就已經給皇上晾折子,建議劃撥糧餉,加強薊州邊關長城的防衛。


  到時薊州、寧遠,一體相連,休戚相關。


  除此之外,我還上了一道折子,讓皇上把劃撥給咱們的糧餉分撥到薊州邊關去,隻有如此才能防住皇太極啊。


  若薊州有了閃失,那我大明遼東防線,就全盤崩潰了啊。”


  袁崇煥也想守住王則之所的這些地方,但是他有心無力啊。


  最主要的還是得靠朝廷。


  可是現在的朝廷中,皇上正在和朝臣們爭鬥,至於其它的事情都被放到了一邊。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朝廷沒錢,就是崇禎看到了袁崇煥的奏折他也沒銀子劃撥。


  直至十月,邊關急報傳來,崇禎和朝臣們才放下了爭鬥,齊心協力的抵抗外擔


  “邊關噩報,邊關噩報!”


  “稟皇上,十月初二,皇太極取道蒙古,親率八旗大軍,避開關寧錦防線,繞道蒙古地區,突襲薊鎮防區的龍井關和大安口,龍井關、大安口守城將領盡數陣亡,而今皇太極已經破關而入,京師危矣。”


  報信的官員一口氣念完了邊關急報,氣喘籲籲的看著崇禎等著他下命令。


  崇禎聞言,一個踉蹌,從龍椅上坐到霖上,隨後以極快的速度站了起來。


  “王洽。”


  “臣在。”


  “袁崇煥早就奏報過,薊鎮防線空虛,朕也早就令兵部加強薊鎮防線,把給袁崇煥的糧餉劃撥給薊鎮,你到底做了沒有?”


  崇禎有一個致命的毛病,那就是不管出了什麽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找臣子背鍋。


  “臣有罪,兵部正在布署兵馬,戶部的錢糧沒有到位,兵士們沒有糧吃,動作慢了,皇太極來的太快了。”王洽聞嚇的冷汗直流,噗通一聲跪在了大殿上,他在這個位置深知崇禎的為人,不敢不跪。


  “畢自嚴。”崇禎一字一字,咬牙切齒的瞪著戶部尚書,畢自嚴。


  “皇上,今年收上來的糧餉全部劃撥給新任的三邊總督,洪承疇了。”畢自嚴知道崇禎要甩鍋了,但是他仍舊不卑不吭,氣定神閑,淡淡的出班回複。


  畢自嚴之所以會這樣,那是因為崇禎元年,寧遠十三營的蜀、楚士卒,以張正朝、張思順為首,歃血為盟,欲討回欠發的四個月薪餉,他們攻入幕府,捉了巡撫畢自肅、總兵朱梅等,向兩人索錢。


  畢自肅性情剛烈,見兵亂憤激,喝斥製造混亂的軍卒,眾軍卒不聽勸告,搜查畢自肅的臥室,見口袋空空,開始悔悟。


  四後,眾軍卒都返回隊伍。畢自肅憤恨不已不吃東西,軍士們將他轉移到城鎮之中,十三後去世。


  畢自肅因兵變被革職,後其兄畢少保3次上書為申訴,陳述這次兵變是由於缺乏糧餉所致,請求保留原來的官職待遇,未準。


  崇禎的所做所為早就寒了畢自嚴的心,他自然不會給崇禎好臉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