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初探張小姐
這張山長,自己就出身貧寒,這些年,當個山長又能有什麽進項。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若是自身詩詞做的好,或是畫的出眾,賣出去也值不少錢。
但他的作品都很一般,賣不上高價。也就一些拍馬屁的學子家長才會出些銀子買回去。
他本家都在鄉下務農,父母跟著大哥,他也不怎麽回去,也沒有提拔幾個侄子,家中無靠。到現在,家底還很薄。
你們都是好孩子,要記著娘今天和你們說的話。一個人不是一座山,可以孤獨的活著,不要任何人幫助。
親人是我們最堅實最可靠的後盾,我們要團結,互相扶持,才能更好的經曆人世間的艱難困苦。”梅夫人順便借助張山長為例,提醒兩個女兒,要團結親人。
“娘,我們記下了。”兩姐妹都點頭稱是。
汐顏對此更是感觸良多,前世的種種還曆曆在目。
鳳崇善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暗中找人陷害林孝賢,最後導致林家敗落。
京城裏的生意倒了,林孝賢便決定帶著一家人回揚州。
可惜,風崇善和汐顏同父異母的妹妹不肯放過林家,又找人讓林君廷染了罌粟和賭博,最後林家不得不變賣祖產還還賭債。
即便如此,最終也沒能挽留病入膏肓的林君廷。
送走了林君廷,林家敗得差不多了,但那些人又狠毒的找了一個妓女,設計了一場仙人跳。好打抱不平的林君明本是英雄救美,結果反被那妓女誣陷拐賣,被冒充那妓女丈夫的一夥強人當眾亂棍打死。
被鳳崇善打過招呼的官府,根本就是狼狽為奸,還將林君明的屍體懸掛在菜市口示眾,不明真相的百姓前來圍觀,向“拐子”的屍體扔臭雞蛋和爛菜葉。
林君明走的連最後一點尊嚴都沒有。
林孝賢和沈氏得知消息後,敢去給兒子收屍,沈氏見了小兒子遺體,當場就昏厥了。
林孝賢強撐著辦完了兒子的葬禮,沒幾日也病倒了。
他們曾多次暗中托人給貴為皇貴妃的汐顏送了求救的家書。
當時她看了之後,竟信以為真,還聽信小人挑撥,認為林家兄弟是仗著她的勢力,被京城的繁華迷了眼,忘了本分,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她害怕軒轅瑾瑜會因為林家人,將她看輕,極力撇清關係,隻當那是咎由自取。
想起自己前世不堪的所作所為,她的心就難受的要死。
梅夫人不知道汐顏所思所想,將話題重新引回張家上。
“這張夫人邀的要麽是家室好,學問一般的,要麽是學問好,家室一般的。她也通過各種拐彎抹角的關係邀請了昭明書舍的幾個學子家屬,其中還有一位就是怡園詩會第三名的蘇浮遊。
他們兩家是遠房表親,蘇浮遊是揚州府蘇立蘇通判的嫡次子。通判是知府的副手,算是揚州的二把手。但沒有實際的管轄區。
但蘇通判的堂兄是京城四品武將,手下有五千人馬,娶的是名門貴女,在京城混的還算不錯。
這蘇通判一門心思將兒子往京城送,他堂兄早年戰場上傷了身子,膝下無子,有意在同宗裏找個好的繼承人。
蘇浮遊相貌堂堂,學問在揚州同屆學子中,除了溫靜初,也沒幾個能和他相比的。因此,十分受京城裏那位武將堂伯父的器重。
隻等他中了舉人後,就派人來講他接到京城皇家書院讀書。憑借蘇通判的堂兄,他兒子肯定能謀個好官職,那前途可謂不可限量啊。
有這樣優秀的兒子,蘇通判自然要給他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名門貴女了。這不僅有益於他的官途,也有益於子孫後代。
回去後,那管家更是沒有一句抱怨的話,就將所見所遇的事簡單的說。蘇通判合上手裏的書,隻說了一句:以後這八竿子打不著的表親,不來往也罷。
張夫人不知道自己無形中為自家老爺樹了一個強敵,自我感覺良好的為女兒另則他選。
這張小姐張若萱確實長得漂亮,又小有才名,自然不缺少求取的人。
可是有了蘇浮遊做比較,張夫人不是嫌棄人家雖然有錢,但不學無術,就是嫌棄空有才學,家裏沒有一點背景。
有意結親的幾位夫人拿話試探張夫人,都被不冷不淡的帶過去了。都不是傻子,也都看出張夫人這是對她們的兒子不滿意呢。
心裏都不高興起來,當自己的女兒是皇帝老兒的公主啊。再說了,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學問高的才女說不定不服管教,不把婆婆放在眼裏。
這麽一想,那些原本有意的夫人也就歇了心思。打算給兒子找個溫順的女子,不用多有才華。
張山長倒是十分看好溫靜初,當晚就將這個想法和夫人說了一遍。
張夫人已經躺下了,聽見枕邊人這不可思議的想法,當時就跳了起來。
“老頭子,你瘋了吧!那溫靜初是什麽出身,家中就一個寡母,連兄弟姐妹都沒有,也沒有族群,就算書念的再好有什麽用。
那梅傲雪也不知道發了什麽瘋,竟是偷偷自己拿銀子給他教束脩。能有他什麽好,更何況他才十歲,等他長大了,我女兒都成老姑娘了。”
張山長被說了個沒臉,反駁到:“你個頭發長,見識短的婦人知道什麽,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這溫靜初乃是狀元之才,十歲就成了秀才,你見過幾個十歲的秀才。”
“這揚州城別的沒有,滿地都是讀書人,隨便抓個路人家裏都有秀才。
要我說這王煥也不錯,學問雖然一般,但是家境好,咱女兒跟著他準不會受苦。”張夫人不依不饒,打死她也不容易把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個尋常人家。
兩人意見不和,吵到深更半夜也定下來。
接下來幾日,張山長都借口此事,天天在姨娘房裏歇著,恨得張夫人咬碎了一口老牙。
汐顏聽到這,猜想那張姑娘的親事估計會一波三折。
果然就聽梅夫人繼續說到:“憑為娘這些年的人生閱曆來看,這張姑娘的親事早晚毀在她娘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