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利國利民
要知道,哪些中華學宮的學生,才入學不到一年時間啊。
他們現在就能幹出這種大事來了。
等他們學成之後,那還了得?
一時間,整座長安城中,凡是家裏有適齡子女的家庭——當然了,主要以兒子為主。
縱然是富豪之家,也沒幾家想要把女兒送到學宮裏讀書的。
這個時代,雖然不像明清那般桎梏,但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也深深影響著世人的思想。
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到中華學宮裏來。
在他們看來,中華學宮的校門,就是成功的大門啊。
隻要將孩子送進來,哪就是一隻腳已經踏上成功了。
隻要自己努力,絕對能夠取得非凡的成就。
一時之間,中華學宮,再次熱鬧起來。
前來谘詢入學事宜的家長,絡繹不絕。
在得知,這學期學生已經招滿,今年不再招生的時候。
許多家主表示,願意預定明年的入學名額。
至於費用好說,他們願意多教。
可憐天下父母心,多麽樸實無華的家長啊!
李愔被這些家長所深深感動。
於是,中華學宮,新一波的報名浪潮又開始了。
而這一次,還是報的明年的名,繳的費用,比今年的幾乎高出了一倍。
饒是如此,前來報名的家長,也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
李愔也決定,從明年開始進行擴招。
但是,再是擴招,中華學宮的地盤有限。
最多也就能容納個五六千學生頂天了。
而整座長安城中,富豪如雨,世家雲集,家中子弟,何止五千?
並且,他們學宮,現在也缺少先生。
不止是自然科學和數學的,還有其他的各種學科的先生。
因為,在這個時代,讀書的目的,往往和科舉做官掛鉤。
而科舉的考試科目,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
他們中華學宮,雖然不太可能,教授學生全部科目。
但是絕大多數的,總應該有吧?
這些先生,秀兒肯定是教授不了的,連她自己都是一知半解。
這些學科,必須要在外麵聘用先生。
不過,這些倒是細枝末節。
還有一個更嚴峻的問題。
中華學宮除了第一批招生,全部都是寒門子弟之外。
第二批,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富貴子弟。
第三批到現在,都需要繳納昂貴的入學費,更是全部都是富貴子弟。
這已經嚴重違背了李愔辦學的初衷。
李愔辦學的宗旨,其實是為了弘揚文化,讓自然科學在大唐生根發芽。
讓寒門子弟,有向上攀爬的渠道。
然後通過寒門子弟的崛起,來製衡世家。
而現在呢?
招收的全部都是富貴子弟,這樣,寒門子弟仍舊得不到教育機會。
這樣一來,寒門子弟還是沒有辦法出頭。
想到這裏,李愔決定,在長安城中,建立分校。
長安城裏,也是分富豪區和貧民區的。
李愔決定,在富豪區辦五座豪華分校,收費必然是昂貴的。
在貧民區,同樣辦五座學校,不過這個學校,就十分普通了。
但是有一宗好處,就是收費低,家庭實在貧困的學生,還可以免費入學。
同時,李愔還決定,對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獎學金獎勵。
並且,李愔決定,以後城外的中華學宮總部,不再直接招收學生。
而是會從十大分校之中,選拔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優秀學子,到總校深造。
想到這裏,李愔便將這個任務,交給來福去辦理。
來福需要忙碌的事情有很多。
首先就是要選址建校。
其次就是要招聘到足夠多的先生。
雖然有一年的時間,但是也頗為緊張。
來福剛剛忙完建廠的工作,馬上又迎來新的挑戰。
接下來,他又要陷入到忙碌之中。
但是,對來福來說,他超級喜歡這樣的生活。
在自然科學和數學方麵,李愔也讓秀兒培養一批人才出來,明年到各大分校充當老師。
以後,秀兒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
她不但要教現在這一批學生,還要教那些被選拔出來的先生。
李愔決定,等到第一批學員畢業之後,秀兒就不再擔任先生職務。
而是讓她專門負責管理。
當然,距離第一批學員畢業,至少還有十年八年的時間,現在說這些,一切為時尚早。
就在李愔正在忙碌的時候,趙五求見。
最近一段時間,趙武招攬了不少人才。
有鑄造方麵的、有開采方麵的、有手藝人,反正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人才都有。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棒槌——額,出狀元!
這些第一批被招攬進科研院的人才,其實對科研上的貢獻,還是比較有限的。
但是現在人才還沒有被培養出來,李愔也隻能讓他們先研究一些淺顯的東西。
現在,李愔就在這些人才擅長的區域,給他們製定一些簡單的課題,讓他們進行研究。
而李愔給出的課題,實際上,都是李愔已經擁有完整工藝,確定可行的項目。
當然了,李愔不會直接給他們完整的工藝,而隻是給他們一個目標,一個簡單的方向。
讓他們自己去研究。
李愔還是想要培養一下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如果一切都給予他們的話,這種模式下,科技創新,勢必是走不遠的。
這一次趙五求見,想必是他又發現新的人才了吧?
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方麵的人才呢?
很快,趙五便被叫了進來。
見到李愔,趙五馬上興衝衝地說道:“殿下,大喜,大喜啊!”
看著這小子興奮的樣子,李愔不由微微一笑問道:“喜從何來?”
趙五不由說道:“殿下,小的又給殿下張羅到一個人才,他叫袁正,不但種莊稼是一把好手。”
“並且,他自己還會挑選種糧,他周圍的人家,都會買他家的種糧呢!”
“他留的種糧,都會比別的種糧更高產。”
趙五說罷,馬上緊張地觀察李愔的神情。
講真,趙五真的覺得這個袁正是個人才。
他弄出來的種糧,能提高產量啊。
如果這樣的重量,能夠推廣到整個大唐的話,到時候,整個大唐的糧食,將會增產多少啊?
這絕對是利國利民的莫大功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