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大唐日報
大唐第一份報紙,李愔也沒敢讓人多進行印刷。除了官府認購三萬份之外,隻多加印了兩萬份。
印製的報紙,按照每一州開始向下運輸。
運輸的途徑,主要是通過驛站進行傳送。
大唐的驛站,經過改製之後,現在已經成為大唐最大的物流公司。
在這個時代,驛站有著天然的優勢,這是其他任何勢力都沒辦法相媲美的。
其實,當初李愔改製驛站,最大的目的,其實到時要打擊盧家。
而現在,盧家早已經覆滅了。
但是驛站改製的好處,依然在福澤世人。
首先,驛站改製之後,不但驛站體製內的人,收入銳增。
連帶著,還多出來附屬驛站而生的新興行業,也跟著發家致富。
而驛站的興起,讓大唐所有的百姓郵寄便的快捷高效起來,而價格方麵,比此前便宜了百倍。
可以說是利民的一個項目。
驛站改製,幸福了無數人,真正受損的,隻有世家而已。
額,受損的世家,其實是已經滅亡的盧家。
那就沒事了。
現在,隨著蒸汽汽車的興起,驛站的送達速度,再次得到提升。
而一旦長距離的火車通行,那麽驛站的運輸速度,將會在攀新高。
而現在,報紙的運輸,也都交給驛站來進行。
當然了,因為這是朝廷自己的生意,因此收費很低。
也就是勉強保本而已,是不指望盈利的。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同時,向外出售報紙的任務,也交給了驛站。
這僅僅是剛剛開始。
以後還可以訂購報紙,這項業務,也都會交給驛站來完成。
而最初幾期的報紙,李愔決定以贈送的方式送出去。
目前,整個大唐,基本上沒人知道報紙為何物。
直接出售,怕是根本無人購買。
既然如此,那幹脆就直接贈送好了。
贈送上三四期之後,相信就能夠將報紙宣傳出去了。
到時候,自然會有人購買。
報紙贈送的業務,首先在長安城中展開。
驛站中,有一份顧客的名單。
會根據顧客的情況,進行分級。
而這一次贈送的對象,首先是識字的那些顧客,其次還會根據對方的職業和平時郵寄貨物的情況來進行判斷。
這種判斷,還是相對準確的。
長安城中,每一家驛站,都分有若幹份贈送報紙的名額。
然後,由這些驛站的負責人,自行挑選贈送的對象。
各家驛站的負責人,很快就挑選好各自要贈送的對象名單。
“張公子,請留步,為了答謝你對我們驛站業務的支持,我們特意贈送給張公子一份報紙。”
說罷,快樂驛站負責人,就雙手遞過來一份報紙。
張公子好奇地接過報紙,不由問道:“這報紙是何物?”
快樂驛站負責人連忙解釋道:“這報紙,是由朝廷刊發,分發到各地方官府。”
“這報紙上麵,不但有國家政策,還有各種奇聞異事,端的是精彩絕倫。”
嗯?
聽到這裏,張公子神色不由一變。
這報紙,有些意思啊。
居然是朝廷刊發,分發到各地方官府的。
而現在,自己也能看的到了?
這想想就很過癮,很刺激啊。
不過,張公子還是有些緊張。
這報紙可是官府刊發的啊,他拿在手裏,不會違法吧?
張公子不由問道:“掌櫃的,這報紙可是朝廷刊發,你這樣隨手送人,合適嗎?不會有啥事吧?”
掌櫃的嗬嗬笑道:“張公子盡管放心,這報紙啊,雖然是朝廷刊發,但是並不禁止外傳。”
“聽說,朝廷這是有意讓大唐百姓,都能知道朝廷的政令呢!”
聽到這裏,張公子便放心下來。
拿著報紙,興致勃勃地離開。
等回到家之後,張公子迫不及待地打開報紙,開始瀏覽起來。
這上麵,果然有朝廷的政令。
報紙上,仔細介紹了朝廷為什麽會推行封海的策略。
原來是大唐內部,有些黑心商人,和西方國家私通。
他們向西方販賣違禁武器,為了利益,他們不惜資敵。
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朝廷才不得不施行封海的政策。
看到這裏,張公子不由恍然大悟。
此前,他聽到過一些傳言。
說朝廷要對世家和商人動手,準備掠奪他們的財富。
那時候,張公子還在的哪有。
現在看到報紙之後,張公子馬上醒悟過來,看樣子,報紙上所說,才是真的啊。
因為報紙上所說,感覺上更加貼近現實。
這些世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出賣整個大唐的利益。
更可惡的是,還故意迷惑百姓,故意歪曲朝廷政令的意思,實在是可惡至極。
這一日,長安城中,送出了許多份大唐日報。
許多像是張公子一樣的識字之人,紛紛拿起報紙,津津有味的觀看起來。
大唐日報,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麵前,很快就得到眾人的讚賞。
贈送出去的報紙,很快便在士林之中開始流傳。
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道。
而看過報紙之人,都對報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古代這種娛樂匱乏,消息傳遞緩慢的時代,報紙的出現,簡直滿足了他們各方麵的需求。
而在他們得知,報紙每月就刊發一份的時候,頓時就起了心思。
如果以後能夠每月能夠求的一份報紙就好了。
借閱報紙,有可能借不到,並且可能會掉份兒。
當這些人聽說,報紙是驛站贈送出去的。
他們紛紛跑到驛站去打聽消息。
當他們打聽到,每份報紙僅銷售一個銅板的時候,他們馬上表示,願意訂購報紙。
隻需要支付十一文錢,以後報紙到達之後,就會直接送到他們家門去。
咦?
這報紙,居然這麽便宜?
他們原本以為,這報紙,分量十足,內容又十分厚實。
這價格,最起碼也要百十文錢吧。
沒想到,竟然隻需要一文錢。
這個價格,別說是賺錢了,怕是不賠錢就不錯了。
可見,朝廷並不想在這方麵賺錢。
隻是想傳播一下朝廷的施政方針等消息罷了,還是十分厚道的。
額,他們並不知道,其實紙張和印刷的成本很低啊。
這個價格,都還有的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