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會議前後巧布局,爭論短長有玄機。
煙水尋常事之老刑警的記事本最新章節
王平和高梁這哥倆兒一嘮就是半下午。
天已經黑透的時候,王平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了。
“請進!”王平揚聲道。
門被推開,是陳利明。
他一看高梁也在,鬆了一口氣。“我正好不跑二遍了!這個蘇長寧怎麽辦?之後的供述非常不好,而且他把前期的供述內容也推翻了。總之,這一天一夜,我做了四份筆錄,他說的話是一會兒一個樣兒。這人是拘留,還是取保?”
王平沒說話,高也不好搶著開口說話。
尷尬都沉默了一會兒,王平出了個主意:“要不咱仨去李局那一起商量商量?”
話音未落,李樂峰進了屋裏,“不用去我辦公室了,我過來了。”說著,就坐在沙發上,“是不是為了蘇長寧的強製措施發愁啊?”
陳利明老老實實的點了點頭。
李樂峰看見自己徒弟難得如此乖巧,也起了逗弄之心,“利明,你們一中隊牽頭主辦這起盜車案件,你得先給個意見,我們再商量吧!”
陳利明一聽也傻了,“領導,您這是啥意思啊?這案子又敏感又難纏,您這麽說可不像是好話呀!”
他的心思再百轉千回,也扛不住三位大佬的灼灼目光,猶豫了半天,試探著說:“要不拘留他?”
王平想了想,還是有些顧慮,“這樣合適嗎?萬一他破罐子破摔,咱們就更沒有什麽可以拿住他的。”
高梁看自己不表態也不合適了,“我也認為拘留合適。把他取保了,麻煩事更多!”
李樂峰遲遲沒有說話,半天之後,他告訴陳利明:“去做拘留的手續吧!一會兒你和趙鴻、永秋把他送進看守所,回家先睡一下。明天早晨早點兒過來,咱們專案組開個會。”
第二天一早,黎昆山、王青琪、李樂峰以及刑警隊的專案組幾個主要成員都聚集在公安局會議室裏。
在會議開始之前,李樂峰悄聲的問高梁:“今天有人去提審蘇長寧嗎?”
高梁也低聲回道:“我讓趙鴻和永秋去提審蘇長明了,希望他今天能想得明白。說真的,他總是以為我們是在嚇唬他,不敢拘留他。”
高梁和李樂峰的悄悄話還沒說完,孫黎明帶著經偵大隊的幾個中隊長也進入了會議室。
高梁驚訝地和王平對視一眼,兩人雙雙看向李樂峰;李樂峰輕輕地點了點頭,意思是“我叫們過來的”。
王平和高梁不知道李樂峰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會議也開始了,就沒再多問。
這個會議隻有一個議題,就是追贓。
高梁把刑警大隊的意見拿了出來,“追贓工作按部就班進行,按照傳統的方式向買贓的人或者單位宣講政策,爭取讓他們主動退贓。如果他們不能配合工作,咱們就采取行政強製措施。”
高梁的話音剛落,就遭到了孫黎明的強烈反對。“這可不行!咱們市裏很多企業現在都在改革攻堅階段,還有很多外來投資者,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小事寒了企業的心,成為改革的阻礙者!現在國家派下檢查組正在檢查企業改製情況,我們公安局不能在這個時候添亂!”
王平雖然也有相同的顧慮,但是他已經習慣了和孫黎明對著幹。所以,孫黎明此話一出,還沒等別人反對,他先是坐不住了,“孫大隊,這話您可就說錯了!法不容情,依法治國!企業改革也好,還是轉製也罷,誰都不能踐踏法律!”
孫黎明被王平幾句話懟的滿臉通紅,“怎麽踐踏法律了?人家也是合法經營!”
“收贓車難道不是踐踏法律嗎?”王平也不客氣。
“他們也未必不知道購買的是贓車呀!你不能讓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孫黎明也火了。
“那被害人的損失,誰來補?”王平拋出關鍵問題。
孫黎明給出了解決方案:“這個可以讓犯罪嫌疑人們用現金補償吧?這件事本來就應該向犯罪嫌疑人追責!”
法製科的科長也急了,“孫大隊,您這話不對呀,您說的可是違反法律程序的!被害人的損失應該先追贓,善意的買贓人的損失才是向罪犯追償,沒有這麽本末倒置的!”
孫黎明的炮筒立刻轉向法製科科長,“這不是特殊情況,特殊辦嗎?改革呀!什麽還有事情比改革更重要?咱們市裏的這些企業已經虧損的很厲害了,有這些人去接手,有外來投資者去投資,才能給經濟帶來轉機啊!”
“不管是什麽老板,不管是什麽企業,守法是第一要務!這個不容讓步!”王平的火氣也上來了。
孫黎明氣得手抖,“你!你!你!你就是體製內的頑固分子!就是阻礙改革的落後分子!”大旗扯起來,大棒揮起來!
王平毫不示弱,“我還不知道你那點小心思!這些大老板低價買了贓車,現在要是退了贓,再想買一樣的車,得花高價。所以,你就想讓這些嫌疑人拿錢去賠給被害人;如果他們賠不起,被害人就隻能自認倒黴。你就是為了維護那些資本家的利益!”
話說到這兒,倆人明顯已經撕破臉,話說“潮”了。【注】
王青琪一看形式不好,立刻低聲咳嗦了一聲。
李樂峰馬上把話頭接過來,“都別激動,都是為了案子好!刑偵大隊和經偵大隊各說各的理,我們也能理解。但是咱們市局領導還在,這件事最終還要由領導來給出指導意見。”
李樂峰三言兩語把皮球又踢給了黎昆山。
黎昆山看著李樂峰,表情很是一言難盡,仿佛在說:“樂峰啊,沒想到你寫濃眉大眼的也幹出這種挖坑埋雷的事!”
場麵簡直尷尬得無法形容。
黎昆山清了清嗓子,“案子,我也聽明白了;工作,我也知道難題出在哪兒了。經偵大隊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是否會影響外來投資者對我們城市的信心?是否會影響企業的改革?我們又怎麽守住法律底線?這些問題如何權衡,是對我們一場考驗。所以,這件事我會跟市裏領導匯報!”
黎昆山還在努力圓場的時候,高梁的手機收到幾條短信,他偷偷地看完以後,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