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中之國
【】,
洪承疇帶來的肉菜算得上是十分豐盛。出征在外,鮮肉是吃不到的。能吃上臘肉喝上肉幹湯,吃上醃製蔬菜,就是值得慶祝的夥食了。
洪承疇帶領三個總兵走進了李植的營寨,一進營寨就大聲說道:“興國伯今日立下大功,當真是可喜可賀!”
李植笑道:“區區小功,何足掛齒?”
聽到李植的話,幾個總兵麵麵相覷,說不出話來。大明軍功以東奴首級為重,平日裏這些明軍能砍幾顆首級,便可以發一次捷報報到天子處,炫耀戰功。若是能砍幾十顆東奴首級,便足以稱為大勝。
而李植今天炸死了幾千韃子,他居然輕描淡寫地說不足掛齒。
不過對於動輒擒斬上萬韃子首級的李植來說,這打死幾千韃子確實不算什麽。他若不是一次次立下驚天大功,又怎麽可能火箭似地竄升到興國伯這樣的高位上,僅僅二十六歲就俯瞰其他大明將領。
三個總兵對視了一陣,暗道人比人氣死人。自己這些人在李植麵前,活脫脫像是一群隻會拿餉吃糧的飯桶。
李植讓士兵們在營寨裏擺放椅子茶幾,招呼洪承疇等人坐了下來。
洪承疇喝了一口茶,笑道:“今日得見興國伯的開花彈,十分驚豔,不知道興國伯是何處學得製造此彈的本事?”
李植答道:“前些年偶遇一個海邊的老道士,從他那裏學來的秘法。”
洪承疇點頭問道:“興國伯可能將此秘法教給本督,讓我大明的軍馬都能使用這開花彈作戰?”
李植搖頭說道:“這是秘法,不能外傳。教給督臣容易,就怕我大明的工匠偷工減料學不會,最後倒是讓韃子奸細學去了,拿來打擊我虎賁師。”
洪承疇有些尷尬,笑道:“我大明的事情,也沒有興國伯說的這般敗壞。”
李植淡淡說道:“這是秘法,不能外傳。”
見李植如此隨意地回絕洪承疇,眾將官對視了一眼,暗道李植當真是張狂。麵對總督洪承疇的討要,李植卻想都不想一口回絕,根本不把洪承疇的話放在心上。
不過李植卻有張狂的本事。
若是一個文官像李植這樣少年張狂,不管你官多大,都要被得罪的人彈劾拉下馬。然而李植是一個武官,而且手握雄兵。隻要手上的強兵不變,就隻有洪承疇求李植的份,甚至天子都要求李植,李植根本不怕得罪旁人。
洪承疇被李植一口回絕,老臉有些放不下,苦笑著看著李植。
王樸見氣氛尷尬,哈哈一笑,低頭喝茶。
吳三桂看著李植,眼睛裏有些熱切。大丈夫頂天立地,便該如此驕狂,他日若是自己也能練出李植這樣一支強軍出來,那些文官在自己麵前還不是隻能謙卑聽命的份。自己哪裏還會像現在這樣,被洪承疇呼來喝去。
眾人正在那裏尷尬,卻看到三個虎賁師偵察兵跑了進來,抱拳大聲喊道:“伯爺,韃子棄了營寨跑了!”
眾將聽到這話,十分吃驚,齊齊抬頭看向報信的斥候。
——
>>
李植問道:“全跑了?”
斥候答道:“全跑了,一個也不剩。全往北麵逃去了。”
王樸猛地站起來,大聲說道:“督臣,我們要不要整軍追殺韃子。”
洪承疇說道:“韃子馬多,我們追不上。而且……”頓了頓,洪承疇搖頭說道:“而且晚上大軍看不到令旗,無法指揮。追上去且不說追得上追不上,恐怕追著追著我們的兵馬就要在黑暗中潰散。”
王樸訕訕坐回了椅子上,說道:“督臣所言有理。”
洪承疇撫了撫胡須,說道:“無論如何,我們逼走了韃子,這是大勝。如今寧遠和塔山之間的道路靖通了,我們和塔山城內的大軍可以合並一處,往錦州進發。”
吳三桂想了想,朝偵察兵問道:“韃子死屍可曾留下來?”
偵察兵答道:“韃子走得慌張,屍體和不少輜重都沒有運走。我們大概點算了一下,韃子在營寨裏留下了二千多屍體。”
洪承疇哈哈一笑,說道:“如此一來,我大軍便擒斬兩千多東奴首級了,這雖然比不上興國伯範家莊大捷、青山口大捷,但也算大功。”他拱手朝李植一禮,說道:“興國伯和我共寫一份塘報,速速把此番大勝報到天子處,讓天子知道前線的戰況。”
李植淡淡說道:“便如督臣所言。”
####
乾清宮內,大明天子朱由檢看著李植和洪承疇聯名發來的捷報,搖了搖頭。
李植又立功了。
韃子練出了漢軍火銃兵,守在筆架山的營寨中用大炮轟打攻寨的明軍,把洪承疇的三萬明軍打潰了。結果靠李植的虎賁師鐵血鎮壓,這些潰兵才沒有引起全軍大潰敗,被收攏起來。此後,李植更用重炮轟炸清軍營寨,清軍丟下兩千多屍體連夜逃走。
此戰,李植擒斬清軍首級二千八百六十九具,其中韃子首級一千六百二十一具,清軍漢兵首級一千二百四十八具。
這是一份不小的功勞,算得上大捷了。
算上李植的兵馬,十五萬大軍支援錦州,和東奴尋機決戰。這一戰可以說是至關重要,朱由檢當然希望聽到的都是捷報。這一仗若是打輸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將何去何從?
但是朱由檢卻不想聽到,立功的又是李植,立功的隻有李植。
朱由檢拿著奏章,站在書房的窗子前,靜靜看著紫禁城內的宏偉殿堂,歎了一口氣。
王承恩躬身走到天子身邊,問道:“聖上,李植又立功了啊?”
朱由檢依舊看著紫禁城中的風景,沒有回答王承恩。
王承恩吸了口氣,說道:“李植再這樣立功下去,就要封侯爵了.……”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侯爵也就罷了,給他便是。朕怕的是,他再立新功更加跋扈,就要把山東奪去了。”
“朕就怕山東和天津連成一片,變成李植的國中之國。這大明,以後就要藩鎮割據,朕的聖旨恐怕進不了山東和天津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