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聽到這句話時,我就很感動。他說到我們每個武漢人的心坎上了。
今年2—4月,我響應單位的號召,也走進社區親曆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剛開始我是做後勤、做統計、做宣傳工作的,每天翻看同事們的工作數據、工作照片,聽著來自第一線的報道,十指不停地碼字,怎麽也碼不完。
我想,很多人不曾體會到我這種——素材太多的感覺。
我每天3份報表、幾十張照片處理、1份報道、1份宣傳稿、1個視頻剪輯,隻恨時間不夠用。
也許是被那種熱血朝天的幹勁和勇氣帶動了,我終於也去了社區第一線,帶上口罩和酒精,拿起體溫槍,和大家一起奮戰。
我是第一次體會到了我們武漢人那種特質。
雖火氣衝、脾氣暴、說話也難聽,但真的特別熱情,特別有勇氣。
最近正在熱播的《在一起》,真的拍得很好,很多都是來源於真實的場景、真實的人物。演員們演繹的也很到位。
我想全國的觀眾一定也和我們一樣,看一次哭一次。
雖然不願再次經曆這樣的苦難,但我亦是覺得這是值得銘記的———武漢老百姓的抗“疫”群相。
疫情期間,有幾件讓我感動的小事。
一是,我們駐守的小區外有個牛肉麵的門麵。
疫情期間,門麵一直關著。
一直到武漢解封的那天,老板回來了,他打開門,我跟了進去。
一陣惡臭傳來,原來老鼠咬斷了門麵裏冰箱的電源,老板價值3萬元的牛肉全部壞了。老板隻能全部丟掉。
我想安慰老板,老板卻像沒事人似的,反而安慰我道:“隻要人活著就好。”
二是,我們在那值守,99·9的居民都是很支持我們的。
下大雪的時候,會有老爹爹給我們送來煤爐子給我們取暖。
夜晚值守的時候,也會有居民悄悄給我們住的帳篷裏放蘋果,塞飲料。
還有我們正在給居民量體溫的時候,會有中年男子突然給我們鞠躬,感謝我們的守護。
居民們對我們的信任,我感覺其實是對國家的信任。
其實我隻是一個企業的小小員工,但我對於居民來說,不僅僅是這樣。
他們會主動來詢問我各種政策,亦會有一些擔心需要我來解答。我也僅僅隻是傳達新聞媒體上官方的新聞,官方的報道。
頂多在他們還不是很理解的情況下給予他們一些詳細的解釋、或者安慰。
但他們聽完,都是非常、非常的感激。
現在抗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我也回歸了我的正常生活。
在國慶之際,我想寫一篇紀念文章,恰巧正在連載,發現正應景。
最近發生太多,於世界,於國家,於家鄉,於家庭,於個人。
平靜的時候,特別怕死。
氣惱的時候,卻勸自己,死了,連痛苦都感覺不到了,這是多麽無趣啊,還是活著吧!
那麽多革命先烈舍棄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的美好生活,我們沒有資格去浪費,沒有資格!
我是真的很愛我的國,雖然我沒有優美的文筆,但我有真摯的情感!
我希望盡可能地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真”的哪,“實”在哪,就隻能讀者自己來找出處了。
我仍記得我高中的曆史老師。
雖然我記性不好,老記不住地名或者知識點,但他每次要上新課時,總會提一個問題,然後點我起來回答。
我總是胡侃一番,但他終是能從我口裏得到他新一課的關鍵詞,然後鄭重地寫在黑板上,再開始講他的曆史故事。
我想,曆史不光是永遠銘記,而是讀史明智,前人踩過的坑我們就不用踩了,這可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外國人可沒有。
我們中國人擅長博采眾長,隻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然後變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我們中國人也敢於嚐試,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我們的方式,錯了不怕;錯了,我們改;誰還不犯錯?!
我找了一地的地方史,詢問了一些長輩,竟然發現,不是沒有素材,而是很多素材,每個人都有精彩的故事,甚至比我以前所看的、電視都精彩。
但總有些東西是不便和盤托出的;有的是,有的是傷痛,有的是恨。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副曆史畫卷。
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
我想,這就是我們寫的意義所在:
我講的不是哪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我們大家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裏麵有影子。
他她們是代表我們每一個人。
卻又不是我們每一個人。
述說不能說的傷痛!
銘記改銘記的!
最終,
我們終將活回我們自己!
我將我正在連載的言情作了一定的修改。
在寫到抗日戰爭,我又想起了終南山院士的這句話。
翻看那時的曆史、那時的照片,熱血在我身體裏湧動……
在這裏我要說:
我一定盡力站在我文中“三姑娘”的視角,讓大家也一起來感受。
除了感受她的成長,更是透過她,感受在那個時代,我們這座城,人民的勇氣和力量!
文中旁白除已標注出處或作者的部分,其他部分引述自《湖北通史(民國卷)》、百度百科等其他公眾媒體資料。
人物及事件均為杜撰,其中,在寫到三姑娘落難後的遭遇時,《生死場》(蕭紅著)給了我很多靈感。
最後,願這個穿著言情外衣的曆史現實故事能讓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