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毀滅者> 第89章 忠君愛國大司馬

第89章 忠君愛國大司馬

  大年初五。


  躺在家裏閑來無事的郭嘉忽然問了一句:

  “阿壽,你是不是快二十了吧?”


  郭壽愣了一下,然後有些委屈地回答他:


  “兄長,你都不記得我的年紀了?”


  郭嘉毫無尷尬地笑了起來:

  “哈哈哈,大丈夫不拘小節,難道你能記得我是八月十六出生?”


  郭壽更加委屈:


  “我當然記得!”


  郭嘉不僅好不慚愧,反而笑得更開心了:

  “哈哈哈哈哈哈,可是……我是六月十八,根本不是八月十六啊!”


  被當場打臉的郭壽氣得咬牙切齒,偏又無可奈何:

  “兄長,你到底想說什麽?”


  郭嘉這才收斂笑容,說道:

  “我看這幾天君侯府上人來人往,所以才想到,你也到了加冠取字的年紀了啊!”


  郭壽點了點頭:


  “算你沒有記錯,今年我就要年滿二十歲了,我們郭氏父輩全都早逝,大兄(郭圖)又遠在河北,能夠替我舉行冠禮的,也隻有兄長你一個人了。”


  郭嘉連忙擺手:


  “亂世之中禮崩樂壞,何必講究這麽多繁文縟節?依我之見,你還是學習一下褚亮、楊誌,請君侯給你賜個表字就好。”


  郭壽張了張嘴巴,一臉不甘:

  “我們可是陽翟郭氏,中原名門,和他們不一樣啊!”


  郭嘉抱著一個小小的暖手爐,搖了搖頭:


  “有什麽不一樣?郭氏如今也就你、我、大兄三個人而已,以當今之亂世,隨時都有可能身死滅門。我成年之時正值守喪,不僅沒有舉行冠禮,就連表字都是自己取的。你小小年紀,更不應該把家世、門第看得太重。何況……我看君侯為褚亮等人取字,也都符合禮法。”


  郭壽點了點頭:


  “也是,褚季誠、楊公道、王伯謙、耿文盛、典衛之、劉長征、原仲良(原忠)、褚文達(褚通)、褚文秀(褚茂),聽起來都不差……等等,說到底,還是兄長不願為我費心罷了!”


  郭嘉聳了聳肩膀,這次沒有否認:


  “你說得對,我就是懶,你能怎麽樣?”
-

  “壽今年已滿二十,願君侯為壽賜字!”


  僅僅過了一刻鍾,郭壽就跪倒在陳飛的腳下。


  這幾天總共為十幾個部下取了表字,陳飛原本已經有些麻木,但還是忍不住驚訝:

  “郭氏乃中原名門,何至於讓我來取字?”


  郭壽委屈極了,差點就要當場抱住他的大腿:

  “兄長不願為我費心,故而隻能來求君侯!”


  陳飛啞然失笑,安慰了小夥子幾句,而後沉吟道:

  “壽者,長久也,你在家中排行最小,便取字‘幼常’吧。”


  郭壽默念了兩遍,恨恨地說道:

  “郭幼常……比郭奉孝好聽多了!”


  陳飛搖了搖頭,勸道:

  “你也不必和他置氣,反而要學一學他的才學和眼光。”


  他不說還好,一說之後,郭壽直接哭喪著臉:


  “才學和眼光……該怎麽學?”


  陳飛一愣,正想說什麽“多看書多思考”,卻看著郭壽差點哭了出來:

  “他在家裏除了吃就是誰,根本不會多看一卷書,我根本學不會啊!”


  陳飛隻能翻了個白眼,對於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想必郭壽從小就會被父母拿來和郭嘉比較吧:

  “阿壽,你看你堂哥郭嘉,三歲就會念詩,四歲就會做賦,你都六歲了,怎麽還在尿褲子啊!”
-

  過完大年初十,求字風波終於告一段落,陳飛的腦袋也終於不用隱隱作痛,可以處以一些正經工作了。


  和去年一樣,他先是率領文武官員,在郊外祭祀天地,祈求今年風調雨順,而後又親自深入田間,表演一出“官民共春耕”的政治秀,營造出官民一心、其樂融融的良好氛圍。


  這一次陳到遠在洛陽,雖然不用再表演殺雞儆猴的戲碼,但也要配合楊原、任峻,將官府的種子、口糧、農具、耕牛等分發到農戶手中,開啟新一年的農事。


  當關東郡縣忙於春耕之際,千裏之外的長安,新一輪的爭鬥卻已經拉開了大幕。


  在賈詡、楊彪、皇甫嵩等人的推動之下,曾經依附於李傕的羌族部落、楊奉、宋曄、楊昂等將領紛紛從李傕麾下脫離,盤踞在三輔地區的馬騰也對李傕充滿了怨恨,李傕一家獨大的局麵似乎來到了一個轉折點。


  但暴風雨到來之前,永遠都是無比平靜。


  正月十六日,李傕指揮劉協,冊封自己為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試圖完全淩駕於郭汜等人之上,徹底一手遮天。


  但他大概忘記了,郭汜對他知根知底,隻是提高官爵,怎麽可能就讓郭汜畏懼?!

  郭汜聯合楊定、楊奉、宋曄、楊昂、韓暹等人,與李傕在長安郊外發生激戰!

  但李傕以天子為盾牌,固守黃白城,郭汜兵馬雖多,卻不敢破罐子破摔,隻能幹脆綁架了公卿百官,與李傕形成僵持局麵。


  潛藏在暗處的楊奉原本試圖聯合李傕身邊的內奸進行刺殺,但李傕福大命大,竟然提前殺死了臥底,挫敗了楊奉的陰謀,順便來了一次大清洗。


  關鍵時刻,屯駐在弘農的張濟率兵前來調和,在他的努力下,各方勉強達成一致,撤兵罷戰,而且還互相交換了人質。


  可笑的是,因為李傕舍不得親生兒子,就把女兒和從弟押給了郭汜,郭汜有樣學樣,也把女兒和堂弟送給了李傕,至於張濟,由於他年紀最小,鄒氏還沒有生育,隻好把大侄子張繡抵押在長安,自己重新返回弘農。


  經過了一係列的鬧劇之後,這幫軍閥都升了官,郭汜變成了車騎將軍,依然僅次於李傕,張濟則升為驃騎將軍,排名第四的楊定為後將軍,楊奉興義將軍,董承安集將軍——這波操作,除了浪費了一批印章之外,似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就連暗地裏推波助瀾的賈詡,也從光祿大夫升職成為宣義將軍,隻不過手下依然隻有幾十名士兵。


  亂戰一場的結果,是三輔地區又一次完美地錯過了春耕的農時,數百萬畝良田在這一年恐怕不會種出一粒糧食。


  看著赤地千裏的關中,李傕忍不住長歎一聲:

  “我有誅殺權臣王允之功,在長安輔政四年,三輔清淨,百姓安樂,天下所知,陛下也時常稱讚。郭多(即郭汜),隻不過是一個盜馬賊,有什麽資格和我相提並論?!如果不是他和樊稠與我為敵,我早就為陛下平定關東、還於舊都!”


  聽著他如此赤膽忠心的發言,被軟禁在黃白城的劉協忍不住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李傕,你可比董卓還要忠誠一萬倍!

  但正是這場亂戰,讓李傕不得不同意其他人的意見:

  缺乏糧食的長安已經不足以供養這麽多人,想要活命,隻能換個地方!

  興平二年二月初八,大漢天子在大司馬李傕、車騎將軍郭汜的護送下,正式起駕,準備還於舊都!


  比起曾經的曆史,早了五個月時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