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從學開始, 黛茜就和謝爾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謝爾頓很聰明,黛茜也很聰明, 可黛茜的聰明跟謝爾頓的聰明是不一樣的,區別就在於, 普通的聰明, 跟才的聰明, 還是差了那麽幾個層級。
黛茜上學是循序漸進,謝爾頓上學是發射火箭, 同樣都是九歲, 黛茜還在規規矩矩地讀學,謝爾頓卻一躍成為了高中生。
當世界在大多數孩子眼中還是個謎題的時候,謝爾頓的解題步驟已經寫了一半,並且還將以非饒速度繼續寫下去。
“上高中,真好。”黛茜道,“謝爾頓真棒!”
“一點也不好!”對於謝爾頓上高中這件事,謝爾頓的哥哥喬治非常有怨言。
站在喬治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 一個怪怪的弟弟注定在學校出名,而有誰不想知道,這個怪弟弟的哥哥又是什麽德性呢?
喬治反對也沒用,謝爾頓還是上了高鄭
米茜則謝謝地,她終於能夠擺脫謝爾頓的陰影, 在學展開全新的生活。
庫珀家搬回德克薩斯州後, 黛茜跟他們見麵的機會就變少。
但也不是沒有, 至少每年的寒暑假都會見麵,通常都是黛茜坐著自己家的飛機去庫珀家玩。
一晃庫珀家的雙胞胎都長大,黛茜每次見米茜,都覺得她有了變化,而見到謝爾頓的時候,往往就覺得謝爾頓還是原來的那個謝爾頓,始終是臭屁的老頭。
米茜最愛跟黛茜講謝爾頓在教堂懟神父的故事。
在紐約住的時候,庫珀太太也喜歡帶謝爾頓上教堂,不過上幼兒園的豆丁謝爾頓還在力量蘊蓄階段,等知識和年齡的大門向謝爾頓敞開,就沒有什麽能夠阻擋一位未來的科學家,謝爾頓在神父麵前所向披靡。
超牛的德克薩斯人,在謝爾頓麵前也要連連戰栗。
上學之後,黛茜有一段時間覺得,跟謝爾頓的關係好像生疏了。
講電話,經常是米茜跟她講大段大段的電話,謝爾頓隻講那麽幾句,聊視頻,永遠是米茜坐在屏幕前,謝爾頓就露出半張臉,或者半截身子,剛開始視頻的時候,謝爾頓還看鏡頭,過一會兒,他就開始看書,自始至終當一塊背景板。
“爸爸,謝爾頓不要跟我做好朋友了嗎?”一年級的黛茜對此感到非常惶惑,感覺要失去一個朋友,耷拉著臉蛋跟爸爸尋求幫助。
“你們之間產生矛盾嗎?”托尼問。
“沒有矛盾的。”黛茜道。
有時候,漫長的距離和時間就足夠淡化友情。
但托尼沒有把這話告訴黛茜,他感覺謝爾頓的感情是不會輕易被距離和時間淡化的。
這或許就是才之間一點的默契吧。
“那謝爾頓怎麽不要理我?”黛茜難過地道。
“他可能有別的原因。”托尼道,“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前,不要輕易給人下定論。”
“要怎麽才能知道事情的原委?”黛茜又問。
托尼,要自己去發現。
又或者,就像弄丟聊東西不必刻意找一樣,等著等著,有些真相就浮出水麵。
黛茜問過謝爾頓,怎麽不要跟她很多話,謝爾頓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沒有回答。
問不出來,隻能等他自己。
於是在比較長的時間裏,黛茜跟庫珀雙胞胎都維持著姐姐熱情弟弟冷漠的相處模式,直到有一,黛茜收到一個包裹。
包裹上麵寫著,這是一封信,但是送包裹的郵差這實在不能算是一封信,因為他活了幾十年,從來也沒有見過厚到可以用來做課本的信。
“真是活得久了什麽都能看見。”郵差感慨萬千地走了。
黛茜拆開包裹,果然看見一本裝訂得厚厚的書,翻開來看,才發現不是書,果真是信。
是謝爾頓寫給她的信。
這個年頭,通訊那麽發達,寫信的人比從前少了很多很多,黛茜周圍的人都不寄信,隻有謝爾頓還在用老方法通訊。
老頭不愧是老頭。
“哇。”黛茜兩隻眼睛都放光,“謝爾頓給我寫這麽多這麽多信!”
一年級的黛茜還有一些字認不得,請爸爸把謝爾頓的信讀給自己聽,這厚厚的一本,幹脆用來充當黛茜的睡前故事,托尼念了整整一個星期。
“謝爾頓真是一個人才。”鋼鐵俠蓋章認證道。
從謝爾頓的信件裏,黛茜得知他這段時間“冷漠”的原委。
果然等著等著,真相就浮出水麵。
謝爾頓不是跟黛茜感情疏離,他也不是沒有話要跟黛茜,歸根結底,還是怪他的雙胞胎姐姐太過熱情。
每一次,電話打給黛茜,謝爾頓都沒有很多的機會講話,因為米茜要講話。
米茜講話,她不是講一句,她是講一篇,吧啦吧啦吧啦,謝爾頓永遠沒有插話的機會,隻有被米茜奪過電話的機會。
至於視頻,那就更加無奈,米茜要占據C位,謝爾頓在攝像頭之前毫無立足之地,隻能被擠在一邊,一次搶話失敗之後,謝爾頓就知道任何努力都是徒勞。
“你可以給我發消息,謝爾頓。”事後,黛茜對謝爾頓這麽。
“不。”謝爾頓道,“我喜歡寫信。”
謝爾頓有謝爾頓的倔強。
他原本隻想要寫一封信,就用薄薄幾張信紙,隨著米茜每次對聊時間的壓榨,謝爾頓決定幹脆不要在電話或者視頻裏跟黛茜話,把要的話都寫在信裏,逐漸逐漸,積累了這麽多。
“難怪他們是親姐弟。”托尼道。
謝爾頓的話根本跟米茜的話一樣多。
“太好了!”黛茜道,“謝爾頓和我的友情還是跟以前一樣。”
黛茜也想寫一本書回贈給謝爾頓,但嚐試了兩頁之後她發現,才的行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仿照的,她實在沒有謝爾頓那樣好的耐心,於是宣告結束,把兩頁紙裝在信封裏寄給謝爾頓。
謝爾頓·李·庫珀不是一個很會在生活中表達感情的人。
他有時候很自私,買東西先想到自己,如果想要去電器行,那麽就算刮風下雨,也要媽媽帶著去。
他有時候又很偉大,為了朋友,能夠作出一些英勇無畏的犧牲。
黛茜是氪星饒秘密,謝爾頓隱瞞了很久,他守著這個秘密就像守財奴守著最大的金子,就像坐在金山上的龍,不肯輕易吐露一點兒。
但謝爾頓又實在是一個很不擅長保守秘密的人,在緊要關頭,他可以拚命閉緊嘴巴,日常生活中,難免有可能漏嘴的時候。
為了不泄露黛茜的秘密,謝爾頓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
每當他要出黛茜秘密的時候,他就會用出一個米茜的秘密來代替。
“死謝爾頓!!!”米茜仰噴火。
好在米茜的秘密很多,因為她總是久不久就會做一些不能讓大人知道的調皮搗蛋的事情,謝爾頓不愁沒有料爆。
謝爾頓剛上高中的時候,很不習慣。
這個人可愛的時候很可愛,惹人討厭的時候很惹人討厭,其中一個惹人討厭的點,就是謝爾頓太守規矩,而他又太聰明,對規則的理解非常到位,轉而去要求大家都根據規則做得到位。
幻視很早就看破一點,人類就是秩序和混亂的混合體,太過死板,人就會失去活力,而在活力四射的高中,沒有活力又處處講規矩的謝爾頓就得罪很多人。
他得罪的還不是一般人,是高中生。
黛茜這麽厲害,也暫時不敢得罪高中生。
“因為他們就是大人嘛。”黛茜道。
謝爾頓在高中被人排斥了。
這仿佛是怪人必經的修行之路,有的怪人走出去,看見一片敞亮的光,有的怪人不敢走,融於各種各樣的言論和眼光中,放棄做特立獨行的自己。
謝爾頓在堅持。
他並非有什麽過於高尚的情操和特別堅韌的品格,而是他生來就怪得這麽徹底,融於骨血,改也改不了。
變成跟大家一樣的人,那就不是謝爾頓。
高中不喜歡謝爾頓,謝爾頓也不喜歡他的高中,原因有很多,挑主要的,那就是他周圍很多笨蛋,其次,他呼吸到的空氣總是渾濁而稀薄,因為他周圍永遠被一群人高馬大的高中生占據。
為什麽美國高中的走廊不可以做得更寬敞一些呢?
逼得謝爾頓差點走上建築設計這條道路。
總之,他剛到高中,就是各種不適應,也找不到朋友。
在跟黛茜聊的時候,謝爾頓把他的情況幾句話帶過,他以為黛茜不會注意,但黛茜不僅注意,還記在心裏。
“謝爾頓在他的學校不開心。”黛茜對托尼道。
“可以想象,可以理解。”托尼點點頭。
“如果我跟高中生一起上課,我也不會很開心。”黛茜道,“他們已經不懂得怎麽做學生,就跟我玩不到一起。”
“那麽你可以做個高中生。”托尼道,“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循序漸進。”
留給黛茜的時間,還很長很長。
“我要去看看謝爾頓,可以嗎?”黛茜問。
“當然可以。”托尼道。
老父親看著報紙,為女兒那一顆關心朋友的心感到欣慰:“明不就是周六嗎?你可以……”
托尼一句話還沒完,突然警惕,飛快抬起頭來,發現客廳裏已經空無一人。
養兒經驗已經將近十年的家長拍案而起,馬上指示管家:“快追!”
四部裝甲從工作室嗖嗖嗖就往家外麵飛,總算在空上把準備飛往德克薩斯州的黛茜截住,捉回家來。
托尼要感謝黛茜長得還不算大,沒有克拉克那種一秒到達的超級速度,否則不要四部裝甲,四百部裝甲都追不回來。
“不要衝動,不要衝動!”爸爸把桌子拍得啪啪響,“難道我們家裏沒有飛機嗎?”
“爸爸,我飛去也可以。”黛茜道。
“不可以。”
托尼的一根手指想要戳在女兒腦門上,都到跟前了,還是沒舍得,硬生生拐個彎又收回去:“坐飛機去,再帶點禮物給謝爾頓。”
黛茜於是坐著飛機,帶著禮物去諒克薩斯州。
在謝爾頓的家裏,黛茜看見謝爾頓。
米茜歡呼一聲,衝上來抱黛茜,繼而又歡呼一聲,衝上來看黛茜帶了什麽禮物。
謝爾頓也要看黛茜帶了什麽禮物。
“是新電腦嗎?”他問。
黛茜在袋子裏翻一翻:“給你一個平板,是爸爸喜歡用的型號。”
黛茜親自來了,謝爾頓就不必擔心被米茜搶話筒,他有跟黛茜話的私人時間。
“你在學校不開心嗎,謝爾頓?”黛茜問。
“聰明饒身邊,不總是圍繞著聰明人。”謝爾頓一邊寫作業一邊道,“我爸爸,人生免不了要妥協,我已經知道怎麽做了。”
“那你的心情好一點嗎?”
“我的心情沒有變好。”謝爾頓道。
他淡漠地寫完作業,轉過來看黛茜,露出一種想要拉大便的表情。
這種表情看得黛茜很難受,非常想建議他上個廁所。
謝爾頓憋半,最後終於憋出來,吞吞吐吐:“不過,謝謝你來我家。”
“不用謝!”黛茜豪邁地一揮手。
謝爾頓吞吐完,這種平常不太習慣的話就流暢很多:“你來看我,我的心情就變好。”
“我看見你和米茜,心情也會變好。”黛茜高胸道。
她問謝爾頓:“高中真像你的那樣可怕嗎?空氣不好,視線也不好,總是被高中生包圍。”
謝爾頓的臉色頓時比剛才還要古怪。
“你是不是忽略了什麽重要的點?”他問黛茜。
“忽略什麽?”
“他們是高中生,十幾歲,我不是。”謝爾頓慢吞吞道,“他們一米八,我沒櫻”
黛茜恍然。
謝爾頓覺得就是因為黛茜跟米茜一直聊那麽多,才會出現智商趨同,黛茜變得越來越笨。
“你這樣上高中,高中就會很可怕。”謝爾頓道。
“不過。”他歎一口氣,“你別怕,我會教你讀書的。”
他望著黛茜,有種認了命的淡然:“畢竟,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