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從揍了武宗開始> 第154章 成功忽悠到王守仁

第154章 成功忽悠到王守仁

  張浩去了詔獄一趟,把張鶴齡嚇了半死心情莫名好了許多。


  張鶴齡這種人若不讓他怕了,往後怕是依舊還會為所欲為的。


  “指揮使,陳節已帶到。”瞧見張浩出來,羅光隨之便湊上前來道。


  “好,去正堂!”


  北鎮撫司可越過三法司處理天下刑獄,除了有關押人犯的詔獄外,還有審訊人犯的公堂。


  總之其他主管刑獄案件衙門該有的地方,北鎮撫司一件都不缺。


  走近公堂,張浩落座之後,才道:“把陳節帶上來吧。”


  陳節被關押進詔獄後便做了審訊,畢竟朱宸濠的那份名單是一回事,若想真正確定那還得是本人簽字畫押的。


  而這些人雖被關進詔獄,但卻依舊抱著僥幸心理,妄圖蒙混過關,好言好語根本不能讓其招供。


  既是如此也便隻能動些刑罰了。


  都是些養尊處優的書生,稍微動些刑,立馬也就哭爹喊娘的都認了。


  不說隻是有可能被認作同黨,即便是真的被認作同黨,馬上被誅族,也不會有絲毫反抗了。


  陳節身上掛著鞭痕,頭發散亂著,沒有一絲剛被抓進詔獄時的那種精氣神了。


  “陳節,到了這地方還妄想欺瞞,想試試詔獄的其他刑具不成?”


  陳節既然怕這個東西,那當然也是要拿這個東西做威脅的。


  張浩喊了一聲後,陳節連反抗都沒有,直接跪地,道:“不敢隱瞞,在下所做之事皆都說了。”


  是否說了,還得是一一掰扯一下才行。


  “聽聞你與張彩私交不錯?”


  “張彩?哦,忠義侯,你說的是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啊?”


  “對啊,還有幾個張彩?”


  “不熟在下與他隻是點頭之交。”


  “是嗎?”


  這可是沒絲毫可信度的,隻是點頭之交,張彩會在朝堂之上費了那麽大勁兒為他說話?

  張彩雖為禦史,官聲可並不好。


  “陳侍郎,你當錦衣衛是吃素的,這點兒事情都查不出來,交代了這麽多,單獨不交代與張彩的幹係,看來你所隱瞞的這個事情比這個大多了,哎,就知曉你們這些人不見棺材不落淚,看來,還得是動真格的才是,羅光,帶下去,把咱詔獄的十八般酷刑讓陳侍郎見識一下。”


  整個詔獄鬼哭狼嚎了一夜,那還用見識。


  幾個校尉才剛站出來,陳節便大呼一聲,乞求道:“我說便是,在下與張彩著實有些交情,當初在下攀上劉瑾,張彩也想能與劉瑾混個臉熟好再進一步,便結交了在下,可惜在下剛把他介紹給劉瑾後,劉瑾便垮了。”


  攀附誰,這完全得靠運氣。


  “張彩擔憂被劉瑾牽連,與在下說請為他保密此事,他也會記著在下這個恩的,倒是沒想到那張彩說話還聽算數的。”


  這種情況之下已然是被迫被綁到了一艘船上了,要死大家一塊死。


  明知曉有可能會引火燒身,卻也不得不冒險為之。


  解決了心中的疑惑之後,張浩微微一笑,打趣道:“陳侍郎真的眼光真是獨到,有所牽扯的都是謀逆之人啊!”


  劉瑾謀逆雖並不詳實,但此事是所有人無法翻案的。


  事情搞清楚了,也沒再問難陳節。


  帶走了陳節,張浩又吩咐道:“再延升往劉瑾身上查查,若並無損民害民之事,此事也便如此吧。”


  對這些事情的執行若是太過嚴苛隻會導致朝中人心惶惶。


  朝中的那些官員若每日都擔心自己是否會被牽連到謀逆大案中,那還怎會把精力放在朝政上麵。


  安排下這些事情後,差不多也中午了。


  張浩從北鎮撫司出來後,直接打馬去了東城的大發酒樓。


  如此俗氣的酒樓也隻有張鶴齡兄弟能取的出來。


  現在張鶴齡雖被收押到了詔獄的,按所有的買賣卻依舊在掌櫃的操持下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這酒樓位於東城最繁華的街道上,每日進門的收益在上千貫,震懾張鶴齡什麽的都行,賺錢的買賣卻是不能停下來。


  更何況,現在的宣傳也都到位了,若是停歇上幾日再開門,還得搞一撥宣傳才能夠見效。


  酒樓的掌櫃夥計都知曉張浩的參股,見到張浩進來,極為熱情。


  “忠義侯,快請,快裏麵請。”


  熱情當然是得熱情一些的,畢竟酒樓有現在的熱鬧與張浩脫不了幹係。


  張浩也不客氣,直接便往裏麵走,邊走邊道:“王守仁倒了直接把他帶到我包房去,還有,先讓後廚準備菜吧,等王守仁到了再上。”


  王守仁作為監察禦史,自是不像張浩自由。


  一直等了幾炷香的功夫,王守仁才出現。


  在夥計的帶領下剛進包房便開始賠禮道歉,道:“實在不好意思,都察院還有些事情實在脫不開身。”


  也沒等多久,張浩也不介意,抬手道:“沒關係,坐吧。”


  王守仁落座,以豬肉為首的菜肴很快端了上來。


  “王禦史可嚐嚐,這些菜肴皆是豬肉做成的。”


  說著,張浩一一做了介紹,道:“這個乃是紅燒豬蹄,這個是糖醋排骨,這個是幹炒豬肉絲.……”


  介紹完畢之後,再次邀請道:“吃,快吃.……”


  王守仁絕非拿捏之人,也不客氣挨著夾了幾道,嚐過之後即刻毫不吝嗇的豎起大拇指,道:“著實不錯,我倒是還不曾吃過如此獨特味道的美食,怪不得這段時間大發酒樓熱鬧了這麽多。”


  張浩毫不隱瞞,與王守仁碰了酒,道:“先吃著。”


  吃了半分飽,張浩直言道:“王禦史說不喜歡官場的爾虞我詐,某倒是覺著以王禦史的光明磊落不如單純做學問,為官在治民,做學問乃為教民利民,同樣都是為國為民,就拿這種豬肉來說,經過東山改良味道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偶爾食肉可提高百姓的抵抗力,東山兵丁那麽強壯與偶爾吃肉脫不了幹係。”


  關於這方麵的問題,張浩也與王守仁說過,自是無需再說。


  很快,又回到了正題。


  “這隻是其中之一,火器火藥威力的提升直接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實力,若能把這些火器大麵積裝備,何懼韃靼,另外,還有用豬油提煉出來的香皂肥皂,王禦史應當已經見過了,這些也算是學問。”


  王守仁未做反駁,張浩才有繼續說下去的心思。


  畢竟說來,在那些迂腐的讀書人眼裏,隻有聖賢書那才是學問,這些東西那都是奇技淫巧,顯得好像他們都成仙了,就是不食用五穀雜糧也能得活似的。


  “這些學問都來源於生活,書本上無法找到,而能精進這些學問的唯一那些年複一日操縱這些東西的匠人,可偏偏匠人的待遇不高,即便有了新的創新也難以被人運用下來,某想著在東山弄個有關於這方麵的書院,一來讓各行各業的匠人有所交流,二來也是從少年中培養一些能夠掌握獨特技能的孩子,比如養豬,如何能讓豬更肥大,讓接觸這些東西的匠人商討實踐,若想長久,還得新生力量,那便培養少年,他們學到這些經驗,便不需再重新嚐試失敗,而且在更早接觸之後還能夠更快的去創新。”


  王守仁聽得認真,張浩也解釋的認真,道:“衣食住行,方方麵麵都是一門學問,如何穿得暖,如何能夠大多數人都有衣服穿,如何吃飽飯,如何能讓固有的地長出更多糧食,又如何能開墾出更多的荒地來,如何有房子住,如何讓所有人都能住上房,如何能夠快速的從一方到一方,如何能夠讓國家更富裕,這些都是學問,需要有人去做,而那些聖賢書隻是教化百姓什麽事能去做,什麽事不能去做,隻有讀書論高低未免有些太過牽強。”


  差不多介紹完畢,張浩微微一笑,抬頭問道:“王禦史,怎麽著?試試嗎?王禦史若是答應,書院院長便歸王禦史了,也不需王禦史辭官,兼任都行,實在不行,某可請陛下把書院並入朝廷,直接領取朝廷俸祿。”


  有王守仁來弄這個書院,真的可以省心不少的。


  簡單考慮了一下,王守仁擺手,道:“功名向來不在在下愛好範圍之內,有無朝廷掛名無關緊要,在下回去後便辭官。”


  果然不是一般人,寒窗苦讀十幾年,好好的官說不當就不當。


  張浩自然是欣然接受,抬手道:“行,守仁兄你隨時可上任,不過,這個書院將來不還需推廣到各地,朝廷出麵是必須的。”


  能忽悠到王守仁,其實還是得益於王守仁不慕名利,不然他說的再過天花亂墜又能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