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籌錢
信與不信的,次日這些收到了名帖的人卻是不得不準時出現在了寧波的錦衣衛千戶所。
不管怎麽說,張浩現在都是欽差,再有不願,他們都得來。
快到中午的時候,所有遞了名帖的主官才全部到齊。
不管這些人是因為距離遠,還是故意拖延不來封,反正隻要這些人沒有到齊,張浩也便不會出現。
他好歹也是個欽差,怎麽著都輪不到他等別人。
“欽差大人到。”
張浩出現的時候,陳同還在後麵高聲喊了一聲。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喊過之後,這些人倒也紛紛起身,拱手拜道:“下官等拜見欽差大人。”
張浩走至主位先行坐下,這才拱手道:“罷了,都坐吧。”
現在還不是與這些人算賬的時候,因而該落座,那還得是讓人家坐的。
所有人落座後,張浩這才微微一笑,道:“諸位應該都清楚本官此番擔任這個巡視浙閩之地欽差的目的是什麽吧?”
雖說疑問,張浩卻也不指望這些人能夠應答。
回答之後便直接又自行,道:“有人或許不知曉,但本官可清楚告知你們,本官是要平倭的,倭患在我大明沿海創猖獗近百年時間,屢禁不止,此番本官誓滅倭寇,各位都是浙閩之地的主官,而浙閩之地又是倭患最嚴重的地方,而此番平倭還需各位支持才是。”
倭患永遠才是最重要的,隻有先解決了倭寇,才可關起門來懲治那些私通倭寇之人。
而私通倭寇的那些人已從中得到了莫大的好處,又豈會輕易看著倭寇真的被平息。
因而在平息倭寇之時,定會要沉不住氣的人跳出來。
如此一來,便可順杆摸魚一抓一個準了。
張浩話音剛落,有人很快開口,這人乃是浙江布政使李明一。
“不知欽差大人想讓我等如何支持?我等皆是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怕是沒辦法支持欽差大人一塊上陣殺敵。”
李明一提出此事,一眾州府主官皆掩嘴撇笑。
張浩也不是傻子,這些人發笑的原因是什麽,他還是能夠猜出來一些的。
不就是嘲笑他與倭寇交鋒時吃了虧嗎?
他們不過五人,在火銃沒辦法發揮作用的時候,依靠刀劍與幾百倭寇對戰,這戰績擺在那裏都無可挑剔的。
他們五人現在每個人都帶著傷,還不是沒空歇息嗎?
而他們呢?拿著朝廷俸祿,卻平倭不利,竟還敢嘲笑別人。
若不是現在騰不出手來,真就要直接上去揍他丫的了。
張浩臉色冷然,瞅著這些人的笑意,轉而道:“即便讓你們去,你們敢嗎?若見倭寇尿了褲子,還不夠丟人呢!”
嘴上回擊之後,張浩隨之又道:“想必你們也都清楚,一場大戰不止關乎兵丁的強弱,還與糧草息息相關,爾等既然沒辦法盡心殺敵,那便在此方麵幫忙想想辦法吧?”
聽說此事,眾人臉上剛剛掛起的笑意頃刻間消失的無隱無蹤了。
這次出口的是寧波知府刑宣年。
刑宣年一臉為難,開口道:“欽差大人,你怕是不知曉我們這裏的情況,倭寇時長襲擾,各衙門真就沒多少結餘了。”
他們這些人如何接著倭寇襲擾的借口把朝廷的東西運轉到自己腰包,即便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也都能夠猜想到一些。
更別說,現在張浩已經掌握了實實在在的證據。
就他們這些人以為自己的私下做的那些勾當還沒被人發覺,殊不知他們現在上躥下跳的就與一個跳梁小醜無疑。
張浩起身,往前走了幾步,笑嗬嗬道:“各位的難處本官自是能夠體諒,既然官府拿不出錢來,那便從民間拿吧,不過,本官剛到此處對這裏的情況不甚了解,還需各位出力,各州府主官親自主持商戶募捐,每地務必拿出三萬兩銀子,銅錢也可暫代,不過,大明寶鈔便除外了。”
現在大明寶鈔就跟廢紙似的,若真淘換來十萬兩大明寶鈔的話,怕是隻剩下擦屁股的作用了。
簡單叮囑一番,就在一眾官員竊竊私語之時,張浩最後又補充道:“告訴爾等一句話,隻準從家中田地五十畝,手中商鋪三間以上家中募捐,誰若敢從普通庶民,甚至一般殷實人家湊數,可別怪本官手中的天子劍不講情麵,還可告訴你們一句話,此乃平倭的關鍵時期,本官也不怕再嚐試一下太祖爺懲治欺壓百姓官吏之法。”
雖說已經有許久不曾用洪武朝那種酷刑懲治過貪官汙吏了,但饒是誰也不敢說一句老朱那刑罰不對。
既無人敢說,在這個特殊時期用一些也沒有什麽不妥。
如此威脅也是為了告訴這些人,別妄想著為對那些與他們有往來的商賈網開一麵,便剛朝那些無依無靠庶民身上挪對。
現在形如此之計,雖說是為了平倭。
但普通庶民卻是當不起這麽折騰,被這些人折騰一番,即便倭寇將來平定了,他們怕是也很難恢複過來的。
張浩命令出口,這些人還未說話,便又叮囑道:“由於時間緊急,也就隻能給你們三日時間了,對了,本官的名帖昨個兒便送去了,但凡你們能把本官這個欽差放在嚴厲,便不會耽擱到中午才來,今日便開始算一日,後日過了子時,本官便親自遣人去拿銀子,到了那個時候,你們若是不能湊上銀子,可別怪本官了。”
丟下這句話,張浩也懶得再與這些人囉嗦,直接便踏出了千戶所。
讓這些人從那些商賈手裏拿錢,也算是在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
三萬兩對於那些商賈來講雖不算是個大數目,但對於那些鐵公雞來講卻猶如喝血吃肉,又豈會痛痛快快拿出來。
當初的時候,他還想著平倭所有事情先由東山商行負責。
到了地方想起各州府官吏和商賈之間的串聯便想出了這個計策。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輕鬆的解決平倭之時的所有吃喝拉撒,而且還可在官吏和商賈之間橫亙進去一根刺。
這算的上是極好的一個計策了。
從千戶所出來,負責招人的崔廣便報道:“指揮使,昨日一整日我們的人穿遍大街小巷去宣傳平倭之事,卻無一人來報名的,接下來該怎麽辦?”
沒人來,說明沒人信任他們。
再者說了,他們剛到便打了那麽一場丟人的仗,又怎能有人相信他們平倭能夠取勝。
張浩擺擺手,道:“這個事情先別急了,等等京中的飛球吧,飛球不到,即便召集起兵丁來也無濟於事。”
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張浩總不能遣人上人家家中拉人去。
另一邊,張浩剛走,千戶所的一眾州府主官也都起身紛紛離開。
這些人離開千戶所後,便都擠眉弄眼的協商了自己的想法。
不管這些人最後到底會如何做,反正說出口的皆都是不籌集,就不籌,看你咋的。
刑宣年沒走多久便回了自己府衙,剛一座定便與急衝衝趕來的師爺相德海抱怨道:“張浩出了個毒計,讓我們這些人籌集用於抗倭的糧錢,每地三萬兩,三日內上交,今日已算一日了。”
“什麽?這可是得罪人的事情,那些大的商賈經常上交孝敬,若是真交,怕也是隻能從普通庶民以及一般商家中收取了,寧波人口還算可以,應該沒問題呢的。”
“張浩對此也有規定,務必是田地五十畝或者是鋪子三家以上的。”
“那”
“算了,愛咋就咋的,本官還就不交了,他能把本官怎樣,他抗倭不成拍拍屁股走了,本官還要在這裏繼續為官呢,若得罪了那些商賈,本官連口湯都喝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