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達成共識
清晚嘴角抽了抽,腹誹溫偃瞧著平易近人,心思是比石榴籽還要多,溫偃已把她劫來天華山,鬼醫一旦知曉她的身份,以她當下的狀態被要去性命還不是一瞬之事?嘴是長在她身上,說是由不得她半分。
何況沈君臨已去邊關一段時日,此次宋國督軍為宋國太子,清晚已讓手下調查了此人底細,斷袖、玩世不恭、狡黠、睿智聰敏、機智過人、帝王之才、兵法過人等評價皆集於宋長真一人之身,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他都是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以沈君臨的本事未必對付不了宋長真,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宋太子又非善茬,國家利益擺在麵前,有關國土宋長真不會輕易就輸了去。時間越長,清晚心中就越不安。
溫偃乃越國公主,聽聞其與當今安王感情甚好,想來逃出宮也是為了救安王於水火,她們達成共識也不過是各取所需。既然沒有其他選擇,而溫偃即讓人擒她來,想必心中已有對策,她不如順水推舟,隻要沈君臨好好的,窩囊點又何妨。
“我可以與你聯手,但你得告訴我你想怎麽做,而我又能為你做什麽,你要知我沒有千軍萬馬,出動暗影閣所有人手更是癡人說夢,最好你已想好對策,而不是病急亂投醫,想著先擒了我保險些。”
暗影閣當年被人絞殺,隻有少數人從那場劫難中逃生,清晚花了不小的力氣才讓暗影閣重整旗鼓恢複生機,要出動暗影閣所有人相當於再次把暗影閣推到風口浪尖上,這等事清晚做不到,哪怕是為了救沈君臨。
暗影閣的暗衛個個與她情同手足,暗影閣而今三百來人,每個人的麵孔名字她都記得一清二楚,要她因一己之私而把他們推出去,置他們生死於不顧,清晚絕不做這等喪盡天良的事。
“清晚姑娘見笑,既然有膽子把清晚姑娘帶來天華山,我自然已想好對策,才需要姑娘的援助,我這人最是講理,不會提出無理取鬧的要求,我要的不多,三十名能力頂尖的暗衛,我需要的僅是如此。”
溫偃收好匕首,要直接從邊關救人成功率幾乎為零,溫偃不能直接把溫言劫走,朝中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溫言,就等著他出錯,好讓他們有理由在溫嶺的麵前彈劾溫言。
如今越國皇帝乃皇太後所出,是以出生為太子,先皇子嗣凋零,溫嶺在治國方麵頗有心得自然而然登上皇位,溫嶺治國初期,越國國泰民安,後期被奸臣蒙蔽,導致朝堂動蕩,好在有良臣對其始終不棄,朝政才再次穩定,然而他後宮中事始終處理不好。
柳筠當上皇後,有事沒事就在溫嶺耳邊嚼舌根,明槍暗箭並發暗害皇嗣,溫嶺時常恩寵後宮,後宮嬪妃眾多,到如今僅剩溫言一皇子,溫嶺居然沒去糾察過其中緣由。
然而溫嶺隻有這最後的皇子,柳筠也不打算放過,溫言才十四歲的年紀,就被貶到邊關,邊關戰場是什麽地方?刀光劍影,處處暗藏殺機,柳筠擺明要借刀殺人,大致在她看來。唯有她自己的兒子才配當太子,成為未來越國國君。
既然柳筠溫嶺不仁,就別怪她不義,溫嶺再如此下去,越國的江山社稷遲早有一天會毀在柳筠手中,溫偃不喜越國宮廷,對越國卻有著情感,越國畢竟是她成長的地方。
“僅是?三十名頂尖的暗衛已是我暗影閣核心力量的一半人數,姑娘未免太過獅子大開口。”清晚哭笑不得斟酌溫偃的話,要培養一名頂尖的殺手,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暗影閣原本有兩百名頂尖殺手,在江湖上人稱鬼差。
凡見過他們的人,無一人存活,他們是無比神秘的存在,然而就在數年前的暗影閣大劫中,“鬼差”死去多數,僅剩七十多人。鬼差皆是能以一當十的精英,已經成了支撐暗影閣的不二力量。
清晚倘若應了溫偃,把暗影閣的一半精英調出來,一旦出了問題,勢必對暗影閣造成衝擊,暴露了暗影閣的勢力對暗影閣眾人而言都是致命衝擊,清晚很清楚自己該理智應對此事,可她無法對沈君臨置身危險而視而不見。
“清晚姑娘這話說的就不對了,獅子大開口又如何,物有所值,人我又不是不還你,我保證,跟我出去的是多少人,回來的時候就還你多少人。”
一諾值千金,溫偃最看重諾言,她做的到的才說,做不到的絕不妄言,暗影閣對清晚而言有多重要溫偃心裏跟明鏡似的,清晚願意幫她,她該感恩戴德,騙清晚的話良心可過不去。
“當真?”
“當真。”
二人達成共識之後,溫偃當機立斷解了清晚的穴道,溫偃如此爽快令清晚有些愕然,她雖然答應了溫偃到底是口頭答應,溫偃就不怕她過河拆橋,反咬她一口?
溫偃擔心宋延君與神醫提前回來,談妥了借人的事宜,溫偃就放走了清晚,為了方便聯係,清晚留下兩名暗衛在暗處保護溫偃的安全。
以往宋延君下山都會準時回來,此次下山卻比平常遲回來兩日,旁人的私事溫偃不過問,宋延君與神醫安然無恙地回來就好,旁的事她不必多問。
溫偃回天華山多日,宋延君居然不開口問離溯毒書,也不問她在宮中發生何事,藥每日準時送到溫偃手中,以往開口沒一句好話的宋延君,竟開始說起笑話來。
一個月時間過去,溫偃的身體已恢複如初,身上的傷雖然好了,溫偃卻落下了一激動便心痛的毛病,無法根治。琢磨著該到了回越國的時間,溫偃等不得,溫言更等不得。
冬日中旬,天華山上的寒風又肅殺幾分,溫偃縮在被窩裏,把火爐挪到了窗邊才勉強不覺得冷,溫偃心中腹誹宋延君委實是個怪人,天華山天寒地凍隻是到外頭站著吹一陣風,身體非僵地動彈不得不可,宋延君竟在天華山上生活了十餘年之久。